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 字数: 465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俞吾金|总主编:杨耕
  • 商品条码: 978730033786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定位、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梳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来 源、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差异及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性质与内涵等三个方面来阐明对于马克思哲学 的思想定位的重新理解。在第二部分中,作者首先 对马克思本体论相关基本概念进行分析,随后对“ 个人”“物质”“时间”“空间”“实践”“异化 ”“人化自然”等概念进行了考察,并在此语境下 探讨了马克思哲学的方法。第三部分从多个方面阐 述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作者简介
俞吾金教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1948年6月21日出生于浙江萧山,2014年10月31日因病去世。生前任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哲学学院教授,兼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暨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中心(985国家级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担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美国Fulbright高级讲座教授。俞吾金教授是全国哲学界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俞吾金教授是我国八十年代以来在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生前和身后出版了包括《意识形态论》《从康德到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问题域的转换》《实践与自由》《被遮蔽的马克思》等在内的30部著作(包括合著),发表了400余篇学术论文,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哲学文化和美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精深研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为深入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做出了杰出和重要的贡献。
目录
上篇 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定位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思想的第四个来源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与康德 第四节 马克思与黑格尔 第五节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 第二章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差异 第一节 知识论传统的侵蚀 第二节 对费尔巴哈的定位 第三节 《终结》和《提纲》的差异 第四节 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第五节 抽象自然观的三种表现形式 第六节 两种不同的自由观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概念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命运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四个里程碑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叙述方式 中篇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Ⅰ) 第一节 本体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本体论的思路历程 第三节 本体论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 本体论的当代比较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Ⅱ) 第一节 “抽象的人”批判的起点 第二节 “普通个人”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 第四节 对人道主义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第六章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Ⅲ) 第一节 物质观新探 第二节 时空观新论 第三节 实践观新议 第四节 异化观新见 第七章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Ⅳ) 第一节 人化自然辩证法 第二节 意识考古学方法 第三节 历史性方法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下篇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第八章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第二节 作为全面生产理论的马克思哲学 第三节 作为解构理论的马克思哲学 第四节 作为实践诠释学的马克思哲学 第五节 后现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结论 差异分析与理论重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