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嘘寒问暖

嘘寒问暖

  • 字数: 194
  • 出版社: 科技文献
  • 作者: 佟彤 柴海强 李春芳/著
  • 商品条码: 9787523523766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6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5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嘘寒问暖》是一本让中医“治未病”智慧照进现代生活的实用指南,为被“996”掏空、被外卖驯化、被亚健康困扰的都市人,提供一份温柔且有效的身体自救提案。 全书共分五章,从“虚不受补”的体质调理、日常小毛病的食疗妙方,到四季饮食法则与免疫力提升,层层递进,覆盖全年养生场景。书中不仅提供针对发热、失眠、脱发、便秘等问题的速效解决方案,还结合节气特点,推荐春季清火茶饮、夏季祛暑瓜果、秋冬滋补膏方,让养生顺应自然规律。此外,作者巧妙运用厨房食材,如阿胶、山药、陈皮等,化药为膳,将复杂的养生理论转化为简单易行的食疗方案,如“阿胶牛肉汤”“茯苓米糕”,兼顾美味与疗效。 这是一本写给现代人的“健康使用手册”,尤其适合被亚健康困扰的上班族、焦虑育儿的宝妈、减肥反复失败的女性。没有清规戒律,不谈玄虚理论,只需在嘘寒问暖的细节里,便能重建身体秩序,让中医智慧真正扎根于烟火日常。
作者简介
佟彤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曾供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参与“十五”攻关课题“脾虚症的临床与试验研究”,并参与创办、编辑中医药学术期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百度健康《名医讲堂》主持人,山东卫视《养生》、凤凰网《健康三人行》嘉宾主持,北京卫视《养生堂》、湖南卫视《百科全说》、江苏卫视《万家灯火》等多档健康养生节目的主讲专家。 已出版《脸要穷养,身要娇养》《脾虚的女人老得快》《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不衰老不疲劳的生活》《湿胖》《慢慢变美》等健康著作。 柴海强 副主任中药师、执业药师,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药及阿胶文化与应用研究20余年。 李春芳 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药及阿胶文化整理、发掘、创作和传播工作,参编专著6部。
精彩导读
“虚不受补”的人该怎么补? 很多朋友一方面想补,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虚不受补”,这是因为他们吃了补药之后容易上火。虽然身体虚,但好像一时间接受不了补药、补品,怎么办? 下面说一下“虚不受补”的两种情况,一种是虚的同时有痰湿,另一种是虚的同时上了虚火。 先说虚且夹痰湿,一般这类人胃口好,喜欢各种吃吃吃,体形偏胖,即使不胖,但脾虚严重。前一种类型是体内垃圾过多,后一种类型是垃圾清运能力不足,痰湿就是没及时排出去的垃圾。 虽然本质是虚性的,需要补一补,但补前一定要“清清路”。也就是说,先把体内该代谢的垃圾清除掉,先祛痰湿再补气。补之前先喝陈皮莱菔子代茶饮。 祛痰湿,喝陈皮莱菔子代茶饮 症状:肥胖或不胖但有“三高”问题,同时又很容易疲劳,动则气喘吁吁。 做法:用陈皮、莱菔子各5克代茶饮,喝两天,舌苔不厚腻就可以了。 叮嘱:如果仍然感觉疲劳,再喝些参类补补气。 还有一种是阴虚,平时经常上虚火的人群,如果用补气药,等于火上浇油。这种人如果看中医,一般要吃知柏地黄丸补阴清虚热。 补阴清虚热,吃知柏地黄丸 症状:经常上虚火,手脚心热,心烦失眠,体形偏瘦,容易疲劳,心慌气短,到了下午说话有气无力,舌头发红。 做法:吃知柏地黄丸,中病即止。 这个时候可以用西洋参,西洋参是参类里比较特殊的存在,既能补气,又能补阴,滋补却不上火,甚至还能清火,这是因为西洋参的性质是凉性的。换句话说,虚不受补,特别是因为阴虚火旺而不受补的人,都可以尝试西洋参。 *总是上火?你应该补这里 上火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当你吃多了辣的、油炸的、煎炒的,或者很干很脆的食物,比如干果、饼干等,都有可能出现上火的症状,比如长口腔溃疡、长痘等。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真的上火,也很好治,去火药对它们都很管用,稍微泻几天肚就好了。 但有一种上火发生频率很高,吃去火药却不管用,这是为什么?我见过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很瘦,总是上火。一开始吃去火药还有效,慢慢变得无效了,即便煎炸的、辣的食物一点都不吃,还是容易上火,咽干痛,后来发展到路过街边的烧烤摊或者炸油饼摊,即便不吃,只要闻到那个味儿,过一会儿也会咽痛,已经到了“见火就着”的程度,即便吃去火药还是控制不住。 她的舌头很瘦,和她的体形一样干瘦,这是明显缺少津液的一种表现。她之所以这么容易上火,就是因为她身体中的阳相对超过了阴,她是因为阴虚而上火的,而人的身体应该是阴阳平衡的。 为什么说这种超过是相对的呢?因为她体内阳气不是真的有多高,而是阴的水平降低了,就算阳气处于正常水平,也远远超过了阴。身体的火多过水,自然就上火了,所以,她的这种火是虚火。 治疗这种上火,肯定不像前面那种,简单用去火药把多出来的火灭了就行,而是一定要把虚了的阴补上去,使阴和阳处于同一水平,在补阴的同时去火,上火的顽疾才能治好。 1.上实火怎么办? 症状:吃辣、偶尔熬夜出现口腔溃疡,大便干燥,甚至口臭。 做法:吃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丸,泻泻肚就好了。 但如果口腔溃疡反复发生,纠缠不休,甚至一个月发作几次,这就已经不属于实火了,因为中医有“久病无实”的说法。慢性、长期的疾病多是因为虚,这样的上火是需要进补的,包括口腔溃疡,如果去西医的口腔黏膜科就诊,给出的药物都是免疫调节剂,其实也是在调整免疫方面的不足。 具体到中医,这样的虚火该怎样进补呢?要根据全身的状态来判断和治疗。 2.气虚导致的上火 症状:口腔溃疡或牙龈红肿;身体很容易疲劳,到了下午几乎撑不下来,不睡午觉就低热;舌头是胖的,有齿痕。 做法:吃补中益气丸。 3.阴虚导致的上火 症状:慢性咽炎,体形偏瘦,手脚心热,冬天也把手脚放在被子外边。 做法:吃六味地黄丸。 这两味药,要买它们的水丸或浓缩丸,使用的时候不是口服而是口含,要含在嘴里,尽量与溃疡面贴近、接触,直到药物完全在嘴里融化,相当于给创面上药,同时通过口腔黏膜吸收,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口服药。 阴虚的人除了上火,还会口渴严重,特别是晚上睡觉时,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又年过五十,先要排除糖尿病,很多人是因为口渴发现血糖高的。如果血糖没有问题,仅仅是渴,才可以按阴虚来进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一杯好喝的茶:麦冬10克,乌梅3个,加点儿冰糖。这杯药茶比普通水要解渴,因为麦冬是甘味的,乌梅是酸味的,这是中医补阴时最好的“酸甘化阴”组合,它们是通过补阴实现去火解渴的。 *头昏眼花、失眠,喝阿胶牛肉汤 冬天不仅气温低还很干燥,人们需要高蛋白的食物帮助御寒,比如牛肉。牛肉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尤其适合冬天吃。冬天吃牛肉不仅可以达到暖身的效果,还可以有效改善精神不振、乏力,缓解压力,同时对皮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中医认为,牛肉具有补中益气、补脾胃、强筋骨、化痰熄风、止渴、止流涎的作用,适用于中气郁结、气短、筋骨无力、贫血头晕者。营养学研究认为,牛肉特别适合术后及疾病后调理、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的人群及生长发育者。 应该怎么选牛肉呢?《韩氏医通》记载:“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而《医林纂要》则认为:“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简而言之,牛肉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中气不足、气血两亏、体虚久病、颜面苍白的人,尤其适合多吃牛肉。 中医认为,不同的牛肉有不同的性质和味道,黄牛肉甜而温,水牛肉甜而冷,所以冬天要多选择黄牛肉取暖。如果是有湿疹、过敏和其他皮肤病的人则适合水牛肉,不容易上火。黄牛肉适合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及平时有体虚乏力等气虚表现的人。 吃牛肉,搭配有讲究。牛肉的吃法也非常多,比如最简单的萝卜炖牛腩,胡萝卜、白萝卜都可以,还有咖喱牛肉。在家还可以学做罐焖牛肉,方法简单但味道营养都一流。如果从食疗的角度来说,牛肉与不同的食材搭配就有不同的功效。 推荐一道家常靓汤——阿胶牛肉汤。 体质虚弱、病愈之后或老年体力衰减与贫血的人,常喝牛肉汤,本来就已经很滋补,若将阿胶与牛肉一并熬制,滋补的力道更会翻番。 体质虚弱、病愈之后或老年体力衰减与贫血,喝阿胶牛肉汤 原料:阿胶15克,牛肉100克,米酒20毫升,生姜10克。 做法:牛肉去筋切片,注意一定记着去筋,与生姜、米酒一起放入砂锅。再加水适量,文火煮30分钟,加入阿胶及适当调料,溶解即可。 叮嘱:阿胶牛肉汤滋阴养血,温中健脾。最适合头昏眼花、心悸少眠、面色萎黄的人群。如果女性有月经不调、经期延后,或者孕妇胎动不安的,也很适合喝这一款阿胶牛肉汤。 *宫寒,艾灸关元穴和气海穴 “宫寒”这个词,相信女性朋友们都不会陌生,月经来的时候肚子痛,腹部发凉,甚至整个人都怕冷,很多女性也会自我诊断为宫寒。不过,这种感觉是对的,因为宫寒的“宫”,既包括子宫,也包括卵巢,它们的确容易受寒,很多妇科疾病,就是在“寒”的基础上发生的。 首先说暖宫。女性的盆腔和下肢必须保温,因为盆腔血管太细了,一旦受寒,血流就会变慢,逐渐会产生盆腔瘀血。而下肢,特别是脚,离心脏最远,血液推送到那里会很吃力,如果脚受凉了,下肢的血管就会收缩,血液推送阻力会加大,就容易导致全身血液运行不畅。这时候盆腔的供血最先受到影响,所以宫寒的人大多有年轻时受寒的历史。 有什么暖宫的办法呢? 暖宫,灸关元穴和气海穴 做法:先切一片生姜,姜片上扎几个小洞,把姜片放在关元穴和气海穴上,再用艾灸对着姜片灸。五分钟之后姜片干了,换个新的,再灸五分钟。 叮嘱:月经前3~5天每天这样灸,来月经时宫寒的感觉就会大大减轻。 除了暖宫,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补气血。很多人的寒是气血虚,久而久之造成的,因为气血就是身体的能量。有人说,我每天都吃大枣、桂圆,怎么还气血虚呢?因为大枣、桂圆含的铁是植物性食物的铁,是三价铁,必须转化为二价铁才能被身体吸收,这个转化率只有1/5。也就是说,对于这部分人,大枣、桂圆的补血养血能力可能已经不够了。 再一个,血不足的人缺的不仅仅是铁,还有用血的能力,这个能力靠输血、补铁都无济于事的时候就要找更加有力的方法了。如果你面色发黄,总觉得疲劳,来月经的时候量少,肚子发凉,且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很长,那么你就要考虑补补气血了。 血不足则面色黄,月经生成不足,气也就弱了。气血都不足,机体产热减少,慢慢就会四肢怕冷,进而发展到肚子发凉。 如果你去看中医,很可能会给你开八珍汤,这也是中医补气血的名方,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川芎和白芍八味草木类药物组成。 也有不少网友咨询,阿胶糕补气血怎么样呢? 一般阿胶糕是由阿胶、黑芝麻、核桃仁等组成,应该说,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滋补肝肾的配方,大众都能接受,好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把点滴的能量存到人体最深层的脏腑中去。这也是很多地方的人喜欢秋冬补阿胶膏方的原因。这三味药都是入肾经的。 通俗来说,直接补气血可以让人有劲,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而阿胶滋补类的膏方其实更擅长给你打底子,让你厚积薄发,先给你“存钱”,肾精充足了自然能慢慢转化成气血,给你慢慢花。 最后是一个提醒:一提起宫寒,很多人连绿豆汤也不敢喝,中药去火药也不敢吃,担心加重宫寒。虽然食物也分寒热温凉,但和中药的寒热不是一个等级,食物的要轻得多。 只要你在应季的时候吃应季的食物,比如在夏天喝绿豆汤,吃西瓜、黄瓜,一般不会被寒凉所伤。 至于去火的药物,如果能去肺火、胃火,治疗感冒这类呼吸道问题,就算是寒凉也是比较轻的,只要有上火问题,宫寒的人但吃无妨,但要记得“中病即止”,症状缓解马上停就可以了,不要久服。
目录
《嘘寒问暖》是一本让中医“治未病”智慧照进现代生活的实用指南,为被“996”掏空、被外卖驯化、被亚健康困扰的都市人,提供一份温柔且有效的身体自救提案。 全书共分五章,从“虚不受补”的体质调理、日常小毛病的食疗妙方,到四季饮食法则与免疫力提升,层层递进,覆盖全年养生场景。书中不仅提供针对发热、失眠、脱发、便秘等问题的速效解决方案,还结合节气特点,推荐春季清火茶饮、夏季祛暑瓜果、秋冬滋补膏方,让养生顺应自然规律。此外,作者巧妙运用厨房食材,如阿胶、山药、陈皮等,化药为膳,将复杂的养生理论转化为简单易行的食疗方案,如“阿胶牛肉汤”“茯苓米糕”,兼顾美味与疗效。 这是一本写给现代人的“健康使用手册”,尤其适合被亚健康困扰的上班族、焦虑育儿的宝妈、减肥反复失败的女性。没有清规戒律,不谈玄虚理论,只需在嘘寒问暖的细节里,便能重建身体秩序,让中医智慧真正扎根于烟火日常。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