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最忆是七中

最忆是七中

  • 字数: 415
  • 出版社: 四川教育
  • 作者: 编者:易国栋|
  • 商品条码: 978754089708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记录成都七中百年教育传承的深情 之作,通过历任校长、教师和校友的亲历视角,展 现了一所名校的精神底色与育人智慧。书中既有解 子光校长“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崇高追求 ,也有戴高龄校长“三体教育”思想的创新实践; 既有李昌秀老师带病坚守讲台的感人故事,也有学 子们从国际奥赛金牌到高考状元的成长足迹。百年 名校的教育不仅培养学术精英,更塑造人格——无 论是排球队勇夺全国冠军的拼搏精神,还是老三届 学子在特殊年代的坚韧品格,都诠释了“全球视野 ,中国脊梁”的育人目标。这是一部关于教育本质 的启示录,记录了一所学校如何以文化传承滋养生 命,用教育智慧点亮未来。本书不仅是对七中过往 的回顾,更是对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无论是对教 育工作者、在校学生,还是对关心教育事业的读者 ,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能让人从中汲取力量与 温暖。
精彩导读
忆成都七中在新中国成 立后的首届校长刘文范 温辅臣 2020年4月末,欣闻同 窗言,成都七中易校长欲 将七中校志内有关刘文范 校长任职时之一段历史加 以补充,并要求我等知情 人提供素材。我对敢于求 历史真相的行为从来持尊 敬态度,加之我妻子、女 儿均为七中校友,故自觉 应对此尽责,并以文悼念 刘校长。——题记 “成都第七中学校”这一 校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第三年才使用的。国民政 府时期及成都解放初期, 其校名为“成都县立中学校” ,简称“成县中”。校门上方 有石材一方,上阳刻七字 ,金光灿灿,故口碑上有“ 金字招牌成县中”之美称。 国民政府时期,末任校长 为周开培先生。我便是这 位校长任期内最末一届招 入的学生,班级编号为男 初六十七班。1949年9月 入校,12月中旬即因时局 紧张,学生未经期末考试 就离开了学校。 1950年3月初,校方张 榜通告,全体学生返校就 读,且又招入一届新生, 即男初六十八班。开学典 礼上,一位身着解放军军 装的中年人,经介绍之后 步上讲台,以一口地道成 都腔向全校师生训话。他 就是刘文范先生。当时介 绍其身份是“成都市军事管 制委员会派驻成县中代表” ,简称“军代表”,亦有称为 “刘代表”的,其职责是对成 县中进行全面领导,行政 职务是副校长。他身高一 米七左右,瘦瘦的,但十 分精干,五官端正,无特 别可言,唯有那上唇处短 而黑的八字须,在教师中
目录
序:何以七中 七中何为 易国栋 第一篇 岁月如歌 忆成都七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届校长刘文范 温辅臣 解校长的故事 吴晓鸣 追忆老校长解子光 黄孝珍 解子光校长印象 刘朝纲 我在七中二十年 刘国璋 我与杨礼校长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刘正平 回忆杨礼校长 董沛 我的1994 戴高龄 远望、近看、沉浸——我与七中 王志坚 王志坚校长印象 石峰 我在成都七中的教育探索 刘国伟 回忆七中校长 石峰 我与高新校区三任执行校长的故事 王雪梅 曾和我共事的老教研组长们 刘朝纲 怀念我的恩师钱明祥先生 李笑非 墨池沿革纪略 孙剑锐 七中赋 雷功元 成都七中一百二十周年校庆颂 钟光映 校歌的故事 李晓东 我在成都七中终生难忘的往事 王正 七中二三事 严培冰 回忆我的高中岁月 唐清文 无怨无悔 不负年华 成枢琪 斗鸡 彭大泽 学工、学农、学军的成都七中学子 蔡坤一 成县女中往事 张多能 七中旧事 张多能 我家四代七中人 李治德 七中岁月琐记 朱正 成都七中首届少年男排杂忆 罗中先 回望三十年前的七中生活 卜钢 百廿七中 青春与光——献给母校成都七中一百二十周年校庆 马宁 第二篇 师恩如山 七中的恩师们 徐黎 难以忘却的往事 郭民 下辈子还做您的学生 谢显宁 知我者 去我心忧 张兴贵 无尽的思念——回忆李昌秀老师 王楠 师恩难忘 唯愿寿康 何明洁 走遍天涯海角 依然心系七中 邱意扉 我的高三 我的奋斗 康展 不知江月待何人 不知乘月几人归 王晔 我与七中的缘分 彭小芹 再拾银杏叶——我的七中故事 罗岩熙 老爷子刘朝纲 罗晓晖 七中教师成长记 高峥 舒承智老师画像 张弛 我的班课 我的教育——《春夜喜雨》之教育解读 邱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