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稷下先生

稷下先生

  • 字数: 297
  • 出版社: 作家
  • 作者: 陈歆耕
  • 商品条码: 978752123284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先秦诸子百家学术,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绽放的高峰期。从春秋至战国初期,齐国创办稷下学宫,广纳天下贤才。贤人高士无政务烦劳,却可享受士大夫丰厚待遇,所谓“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他们在这里授徒、问政、争鸣,将诸子之学推向巅峰,形成了百家飚骇、云蒸霞蔚、空前绝后的学术气象。先后有两位圣人级大儒——孟子、荀子至稷下学宫,留下了他们“高光”的足迹,并为构建人类高级政治文明形态迸放智慧……但春秋战国纷乱的历史,终因“上无贤主、下遇暴秦”,导致先圣在悲怆艰难的步履中走向生命的终结。 稷下学宫的创办,被中外学者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大手笔”“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观”。作者遍查相关史料,将笔墨聚焦于这一重大历史文化事件,融学术、史实、文学性表达于一炉,以激越的情思,摇曳缤纷的文字,描画出稷下先生“奋髯横议”的宏大气象、顶天立地的坚挺脊梁、忧戚天下的悲悯情怀、穿越数千年时空的智慧光谱。
作者简介
陈歆耕,原籍江苏海安,现居上海。曾任《解放军报》记者部副主任,《文学报》社长、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非虚构写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客座教授。著有中篇小说集《孤岛》,中短篇报告文学集《青春驿站》《海水下的冰山》,长篇报告文学《点击未来战争》《废墟上的觉醒》《赤色悲剧》《小偷回忆录》,文化批评随笔集《快语集》《谁是谋杀文学的元凶》《各打五十大板》《美人如玉剑如虹》等十多部。作品收入《新中国军事文艺大系》。曾获多种新闻文学奖。两次成为《文学自由谈》封面人物。十多年来致力于文史非虚构作品写作,已出版历史文化随笔集《何谈风雅》,长篇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剑魂箫韵:龚自珍传》《蔡京沉浮》等。
精彩导读
卷一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稷下赋》 这是一片特异的土地。“特异”在何处? 因其处黄河中下游,沾黄河水汽而“特”?——否。处黄河中下游的城、府、邑、里有无数。 因西南方有连绵不绝的山脉?——否。这里的山,海拔最高处也仅1108米,其余高度皆千米之下,无一听就炸耳的名山大川。 因有一条名系水的河“傍城北流”?——否。虽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记载,但知道“系水河”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乃至当地一些人被问到,也会一脸茫然。 仅仅从地理位置上称其“特异”,并无“特异”优势。中国乃至全球也许有无数类似的地标。 但此处确实“奇特”,“奇特”到与古希腊柏拉图学园一样,是人类思想哲学生发的原点。它们在世界哲学史上,并称为“东西双璧”。 这是一处整个人类都该翘首仰望的地方。 它有一个古老的名称,诞生于公元前374年,记载在各种史书典籍上,名为:“稷下学”“稷下之学”“稷下之宫”……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人赋予它一个更为精确的称谓: 稷下学宫——因位于齐国都城临淄稷门(西门)一侧而得名。 壁立千仞的“智慧高峰” 钱穆“昌隆”论 “稷下学宫”是一个什么处所?是做什么的?如果两年前有人向我提出类似的问题,就如同问当地人“系水河”在何处,笔者也会一脸茫然。 写毕《蔡京沉浮》后,笔者继续钻故纸堆,先集中读了三部有关史学大家钱穆的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新论》《钱穆与中国文化》。读毕,翻闲书的“西瓜皮”滑到了钱穆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先秦诸子系年》,其中有一节“稷下通考”: 扶植战国学术,使臻昌隆盛遂之境者,初推魏文,既则齐之稷下。稷下者,《史记·田齐世家集解》引刘向《别录》云:“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徐干《中论·亡国篇》:“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孟轲之徒皆游于齐。”是稷下始于田午也。《新序》:“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邹忌,相与往见。”是威王时已有稷下先生之称也。《田齐世家》:“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是至宣王时而稷下大兴也。《盐铁论》:“及湣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强秦,五国宾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入臣。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诸儒分散。慎到接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荀)卿适楚。”是稷下先生散于湣王之末世也。《孟荀列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是至襄王时而稷下复兴也。至王建之世则无闻。然史称邹衍邹奭皆稷下先生,是其制犹存也。盖齐之稷下,始自桓公,历威宣湣襄,前后五世,垂及王建,终齐之亡,逾百年外,可谓盛矣。 钱穆这段考证文字,落脚在最后一段话,堪称一部极简稷下学宫兴衰史。稷下学宫从齐桓公时创建,历经五代君王,终结于秦灭六国,时长超过百年,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史中,论人才汇集之多,办学时间之长,能找到第二所吗?其“盛”当然不仅仅是时间的长度,请继续看“通考”文字: 《新序》又云:“齐稷下先生喜议政事。”此稷下之学风也。上自淳于髡,下至荀卿,莫不皆然。《田齐世家》云:“稷下学士不治而议论。”不治者,田骈设不宦之义,而淳于髡以终身不仕见称,此稷下之行谊也。故游稷下者称学士,其前辈称先生,尤尊推老师。淳于髡游梁,惠王称淳于先生。齐人讥田骈,亦呼先生。孟子遇宋*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荀卿之来稷下,初称游学,后为老师。宋*尹文之言曰:“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皆是也。而稷下复有讲室,此稷下之组织也。言其禄养,《孟荀列传》有云:“自如淳于髡以下,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齐策》或人讥田骈曰:“赀养千钟,徒百人。”齐宣王之于孟子曰:“将中国授室,养弟子以万钟。”此稷下之生活也。游稷下者,既得优游禄养,而无政事之劳,故相率以著书讲学为事。《孟荀列传》所谓:“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刘向《荀子目录》所谓“咸作书刺世”者也。此则稷下之事业也。其姓名显著者,有淳于髡慎到田骈环渊接子宋钘尹文邹衍邹奭荀卿,既各分篇考辨其年世行事,爰综述其前后兴衰之大要焉。 钱穆在“通考”的后段文字中,对稷下学宫的功能、学风、入宫者因学识辈分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称谓名分做了概述。由此,我们知道了,战国学术,也即今天所通称的“诸子百家”,至齐之稷下时,达到了巅峰状态。而达到这一境界的幕后推手则为齐国君主高度重视招贤纳士,对于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士人,“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通往学宫的道路之宽阔,为当时之最,来往可通行六辆马车,车辚辚,马萧萧,可以想见其时各路人才蜂拥而至的盛景。士人们享受着士大夫的俸禄,住在坚实高大的学舍内,无行政事务之劳苦。他们唯一需要操心的是脑洞大开,将那些有助国家治理、有助社会祥和、有助百姓安居乐业的奇思妙想迸发出来…… 史书称他们“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说明他们是心怀天下苍生、心系国家命运的知识精英,并不是享受优裕生活待遇而无所事事的读书人。他们是贤人,不是闲人。
目录
《稷下先生》序 001 自序 开启智慧殿堂的“钥匙” 007 引言 轴心时代 001 卷一 稷下学宫 005 卷二 面“刺”寡人 033 卷三 巅峰对决 113 卷四 浩然之气 173 卷五 悲怆的告别(孟子篇) 211 卷六 兰陵的大雪(荀子篇) 271 卷七 断简残章 321 后记 稷下学宫:世界级文化名片 347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与文献 35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