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观园的病根

大观园的病根

  • 字数: 272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李远达|
  • 商品条码: 978702019174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林黛玉到底得了什么病?贾府里的人都健康吗?冷香丸疗效到底如何?这些问题,看似只是大观园不同人物的身体健康问题,实则既囊括了从传统医药文化视角解读《红楼梦》的延展性与可能性,又紧密关联着小说中人物病症背后的身心困境,以及更深层次的时代症结。 作者李远达通过小说“病—医—药—养”四重叙事,打开了“疾病—医生—药物—观念”四个世界,最终指向了“个体病弱—家族衰亡—社会危机”的三维隐喻结构。细品《红楼梦》,书中药方虽多,却无一方能真正恰愈人物的身心疾患,反倒是人物深陷其中的生存困局,让读者在共情中获得超时空的心灵慰藉。 无情草木,换新眼目可疗疾;有情世界,斯道长存而不孤。
作者简介
李远达,1987年生,祖籍河北遵化,生于古城邯郸。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近年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医学叙事,易代之际的文学与思想等。主持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22)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24)各1项。曾荣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24)、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奖(2023)等荣誉。在《明清小说研究》《北京社会科学》《红楼梦学刊》《中国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红楼梦〉补药叙事与明清温补风俗》《吴敬梓的江南医药文化背景与〈儒林外史〉的疾病隐喻》等论文三十余篇。学术专著《玉光剑气:明遗民张怡的易代记忆与叙事心曲》(北京出版社,2025)等。
精彩导读
如果让读者朋友选出一种能够代表薛宝钗个性气质的药物,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冷香丸!冷香丸因其想象奇特、制作技法具体可操作,引来今天不少人的复刻。据品尝过的人说,味道苦极了,一点儿也不好。本节我们并不是要讨论冷香丸的可操作性,恰恰相反,正是要论述冷香丸的非现实性与象征意味。请看《红楼梦》第七回冷香丸出场前后的描写: …… 关于冷香丸的构成,甲戌本有一条脂砚斋的夹批:“以花为药,可是吃烟火人想得出者?”按照小说描写,冷香丸的主料是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辅料有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炮制方法则是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四样水调匀,和了丸药。再加蜂蜜十二钱,白糖十二钱。之所以都以“十二”为数,脂砚斋也给了提示:“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周岁十二月之象。”这味冷香丸配得是否有真实依据,脂砚斋也给过判断:“诸公且不必问其事之有无,只据此新奇妙文悦我等心目,便当浮一大白。” 如此“新奇妙文”,冷香丸究竟有何寓意,这在红学史上也是众说纷纭。医家往往考证其药用价值,文学家探究其结构作用,探轶家则钩沉其政治影射……其实,甲戌本脂砚斋夹批说得好:“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所谓“放春山”“灌愁海”“广寒玉兔”“太虚幻境空灵殿上”恰好对应冷香丸炮制的时、空、社会、心理四维因素,照应着传统医学文化中的“时(四时)—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思维模式。 从“时”的角度说,冷香丸的炮制有三个关键性寓意:“时节”“时令”与“时机”。冷香丸的“时节”与“时令”书写,是显而易见的。春夏秋冬四季节、雨露霜雪四节令,非时不食,正体现了传统中医文化对于“时”之重视。更重要的是,在显性的“时节”“时令”之下,潜藏着的是儒家对“时”之根本性、哲理化的把握。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系辞下》)“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周易·艮卦·彖传》)“时”在传统文化里早已不只是医学领域的话题,它既关乎人之身心,又关乎个人的出处穷通、家国社会的兴衰更替。正如导言中所讲,“个体—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同源、同构、互感的。 在“天—地—人”三位一体结构中,古人对于“时”的关切,可以称得上是第一顺位的。唐代赵自厉有《时赋》说得好:“从龙者云,召风者虎,物之相应,时哉则侣……时可以谋身,时可以达命……日月贞辉,时合晦明;大火流兮,岁律云暮;春花歇兮,寒露将生。感天时之兴替,矧人事之穷亨。时乏良工,龙泉掩彩;时逢伯乐,骥坂长鸣;借如红树呈色,玉颜含粲。贵当时而则荣,耻后时而贻叹。古之君子,谋于终始,荐之惟贤士或知己。刺途者棘,垂阴者李,其道可存,将来之士,迁乔者莺,待时而鸣;芬庭者兰,候时而荣。《易》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自古而观,惟时之大,岂独夫今日之青者也。”(《文苑英华》卷二四)可以说,这将古人对“时”与自然、人事、社会历史之辩证关系揭示得淋漓尽致。反观冷香丸之对“时节”“时令”之把握,可以说既是小说家对传统文化的浸淫与濡染,自然而然地化入小说意象,又是小说塑造“时宝钗”(第五十六回回目“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这一特殊人物形象之必然要求。 从人物设置角度看,薛宝钗的人格气质更多与“时机”有关:无论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还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都是传统社会对大家闺秀的一种规约。薛宝钗是这套规约的自觉践履者。在小说第五十六回中,李纨、探春与宝钗三人商议如何“兴利除宿弊”,平儿作为暂时隐退的王熙凤的代表,在旁参谋。宝钗先提出了一套总方针:“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接着在三人商定的具体方案之外,对“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利息之物”这个问题,提出了可行性方案:“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人来:怡红院有个老叶妈,他就是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他又和我们莺儿的娘极好,不如把这事交与叶妈。他有不知的,不必咱们说,他就找莺儿的娘去商议了。那怕叶妈全不管,竟交与那一个,那是他们私情儿,有人说闲话,也就怨不到咱们身上了。如此一行,你们办的又至公,于事又甚妥。”获得了众人交口称赞。此处,己卯本脂砚斋夹批道:“宝钗此等非与凤姐一样,此是随时俯仰,彼则逸才踰蹈也。”“随时俯仰”其核心要义就是“随时”:不主动,不扭捏,留心观察,切中肯綮。这既符合薛宝钗暂住园中的亲戚身份,也符合大观园兴利除弊的整体利益。此处还有个版本问题,戚序本第五十六回回目作“识宝钗”,因此总评道:“宝钗认的真,用的当,责的专,待的厚,是善知人者,故赠以‘识’字。”据此认为宝钗之“识”与探春之“敏”相合,“何事不济”?其实,此处薛宝钗的表现,称得上既“时”又“识”,二者恰凑成宝钗行止的一体两面。
目录
序 郭莉萍 / 1 小 引 刘勇强 / 3 导 言 《红楼梦》人物的疾病隐喻结构 / 1 第一章 大观园中的疾病世界 / 27 第一节 爱恋成疾:林黛玉的“娇袭一身之病” / 30 第二节 “聪明”致病:《红楼梦》中的妇科疾患 / 43 第三节 病弱副册:晴雯的“小伤寒”与柳五儿的“弱症” / 54 第四节 “病的病,弱的弱”:《红楼梦》疾病寓意 / 65 小 结 / 69 第二章 《红楼梦》的医者塑造 / 71 第一节 《红楼梦》医生知多少? / 73 第二节 儒医张友士的体面 / 76 第三节 太医王济仁的治疗理念 / 88 第四节 两位胡庸医的叙事意义 / 97 第五节 铃医王一贴的医者自嘲 / 106 第六节 《红楼梦》的医者评判与反传统描写 / 115 小 结 / 123 第三章 钟鸣鼎食之家的药物隐喻 / 125 第一节 《红楼梦》药性文化的探因溯源 / 127 第二节 不足之症终须“补”:《红楼梦》的补药文化 / 139 第三节 薛宝钗的“冷”和“热”:冷香丸与明清香药文化 / 152 第四节 汪怡洋烟、依弗哪:西洋药与清代中外医学交流 / 164 小 结 / 169 第四章 荣国府里的养生书写 / 171 第一节 “作息有法”的奥秘:睡中觉与开夜宴 / 173 第二节 饮食有节,贾府风范;净饿、忌口与冷酒 / 184 第三节 疏散筋骨,运动有方:对弈、飞鸾和习射 / 197 第四节 志趣高尚,娱乐有道:听曲、打牌与联诗 / 209 小 结 / 219 第五章 石兄的身体审美和声色空间 / 221 第一节 《红楼梦》人物的身体秩序与权力关系 / 225 第二节 大观园女性的身体审美 / 243 第三节 身体消逝:宝、黛身体观的异同 / 256 小 结 / 267 第六章 贾府人物的心理困境 / 269 第一节 三姐自刎与金钏儿投井:大观园中的自杀分析 / 271 第二节 原应叹息不自由:贾府小姐们的心理危局 / 281 第三节 “木石前盟”的挽歌:《红楼梦》的恋爱心理 / 302 小 结 / 320 第七章 《红楼梦》的生命观念 / 321 第一节 神话套层里的生命主旨 / 325 第二节 《好了歌》及注里的生命意识 / 335 第三节 《红楼梦》中的美人之死 / 345 第四节 《风月宝鉴》中的色空观 / 361 小 结 / 372 结 语 “换新眼目”,祛病读《红》 / 373 后 记 / 39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