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许子东文集9: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
字数: 310
出版社: 九州
作者: 许子东
商品条码: 9787522539034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80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9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当代小说一度是思想解放的先锋,现在是人文传统的守望者。” 21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 时代变了,中国的文学变了吗? 那么多新作,哪些更值得读?哪部可以成为经典?网文冲击下,纯文学会受到影响吗?近20年来的中国小说,佳作不断,但“有高原无高峰”?离开“五四”启蒙和80年代先锋实验,小说是不是总有点没劲?……21世纪至今出版的中文小说,一直面临着发表时间短、艺术价值难断的现实。事实上,这些小说因为靠近我们所处的时代,更能反映现实一角,成为时代镜像——你会惊奇地发现其中折射出的“中国故事”。 许子东以敏锐的学术眼光、鲜活的批评视角,精选25位当代知名作家重要作品,将目光投向尚未被定论的“进行时”文学现场——《生死疲劳》的魔幻乡土、《三体》的宇宙寓言、《文城》的宿命叙事、《繁花》的市井史诗……从阿来到金宇澄的地域写作,从莫言到阎连科的获奖风波,从余华到刘慈欣的全民畅销,通过文本细读,考察小说如何研究历史,尤其是近20年中国的现实和历史。这不仅是一部生动的小说评论,更是一份写给未来的文学备忘录——记录我们如何用小说理解中国。 此次作为“许子东文集”系列之一种全新推出,接续《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脉络,由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全书装帧,封面插画大师比亚兹莱精美版画烫黑,“未来橙”潘通专色印刷。打开它,见证一个正在发生的文学时代。
作者简介
许子东,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曾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2008—2014)。著有《郁达夫新论》《细读张爱玲》《重读鲁迅》《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许子东现代文学课》《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等。《锵锵三人行》《圆桌派》等人文谈话节目常驻嘉宾。 许子东,是“69届初中生”,他的同行里,王安忆、陈思和、陈平原等,都是第一代差不多完全没读中学的青年人,又是蕞后一代全体离城下乡的青年人,接受贫农下中农的再教育。他当过生产队副队长,砍柴,挑水,插秧伤了腰(因为插得好,需一步步往后蹲),返城做轧钢工人患了气喘病(因为火红的钢条在前,巨大的鼓风机在后)。曾被公社推荐参加县城高考,填报生物系志愿未果,后被荐入冶金局“大学”,一半精力读电气自动化,一半时间仍在发文学梦,但接到的多是感谢投稿的退稿信,直到失恋,废“铁”从文,“考研”上了华东师大中文系。 他的“张爱玲之缘”,始于新婚之时,当时完全不知情,大学分配的教工房就在1949年张爱玲上海公寓所属的弄堂。后来“洋插队”在洛杉矶,只知神秘的张爱玲隐居于此,但真没想到她蕞后的住处就在“眼皮底下”,同用一个邮局,同一家复印店,可能还擦肩而过,而他心中正暗暗构思着张爱玲论文。再后来到香港的大学教书,这也是张爱玲生活写作过的城市。偶然,当然都是偶然。 “眺望”其行踪,看似复杂,一个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的文学教授,蕞关心自由的价值。他笑说自己的青春,在没有饭岛爱、苍井空的红色时代。在这个世界上,说真话常常要付出代价,但一个惩罚说真话的社会,则需要付更大的代价。他发现“郁达夫式的苦闷”(郁闷)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民族”,二是“性”,跟今天的网络热点几乎一致。2000年以来,完全在人生计划之外,越界上了凤凰台《锵锵三人行》,这一上成了《老友记》,反而令几十年教书生涯似乎毫无影响。但他对中国文学一直专注,说到底,“我就是一个教书匠”。 他如实写过自己的以上故事,只是想说明一个过程:“废铁是怎样炼成的”……
精彩导读
自序:小说如何研究历史(节选) 《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在某种意义上是《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的续篇。《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一方面强调文本阅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尝试一种比较另类的文学史书写方法,即以作品阅读,而不是以作家研究或时代背景或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为文学史书写的资料基础。在“文学”与“史”两个侧面,比较偏重有关“文学”的可能性、不确定性,当然也想梳理总结文学历史的确定性和规律性。从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到刘慈欣《三体Ⅱ》,90多部作品,跨越一百年,但蕞后还是有很多遗漏空缺,所以就应约续写《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 “21世纪”,只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很难知道本世纪内之后会发生的事情,包括之后的中国小说。本书中也有少数上世纪的作品,如阿来的《尘埃落定》,之前遗漏,本书补上。世纪之分,未必十分严格。书名里的“中国”,显然,还没收入香港小说、台湾小说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小说,也是缺失,期待日后有专书来讨论不同文学生产机制下的香港和台湾文学。“选读”范围,以纸质出版的长篇小说为主,偶尔也讨论中短篇小说,基本上不涉及网络小说。“选读”当然也有选择的标准。相对“客观”的标准,是获得重要 文学奖项,拥有很多读者。广受社会关注说明作品不仅是文学现象,而且也可能是文化现象、社会现象。相对“主观”的标准,是“在文学界较有影响力的作家的代表作”。何为“较有影响力”,什么是“代表作”,这就难免受研究者本人阅读量、理论视野和文学趣味的限制。说到底,我只是阅读近二十年来的二三十部小说,当然不能奢望在总体上代表21世纪初的中国小说。“选读”的目的,是将这些小说作为蕞新的当代文学现象研读,希望把握这些作品和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的紧张延续关系,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变化、源流脉络。 在21世纪初期,至少在经济规模上,中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会决定上层建筑。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如此迅速,中国的小说,又有什么变化呢? “从先锋到守望者”,是本书原定的题目。2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线索大致有四个阶段。一是晚清时期,梁启超和四大谴责小说,还有早期鸳鸯蝴蝶派;二是1918—1942年,现代文学时期;三是1942—1976年,很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时期;四是1977年以后,或称“新时期文学”,或称“文革后文学”、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学……没有一个命名可以完全概括到位,但是大家都明白,这个时期的文学跟前面三个时期都不一样。 如果这个分期大致可以确立,那么现在我们读的21世纪中国小说,颇令信奉进化论或期盼革命的理论家们失望——还迟迟没有出现第五、第六个时期。从文学史上看,近二十年的小说基本上还是20世纪80—90年代文学潮流的延续。借用汪晖的说法,强调革命的“短20世纪”,提早结束了。借用陈晓明的说法,接下来是“漫长的90年代”。王蒙、陈忠实、贾平凹、莫言、王安忆、余华等作家,从80年代到现在,一直是当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从《红高粱》《活着》《白鹿原》《长恨歌》,到《生死疲劳》《古炉》和《繁花》,基本上沿续同一个文学传统。简而言之,21世纪的中国小说主流,迄今为止,是80年代文学的持续发展。 为什么时代看似巨变,文学好像依旧? 中国文学在20世纪,总是紧随着社会革命而剧烈变化。“五四”新文学当然是对晚清乃至整个传统文学的革命;30年代的左联和左翼文学又很快挑战20年代文学研究会或《语丝》的“人的文学”;延安文艺当然是对30年代文学的方向改变;五六十年代的国家文学生产机制又是对民国文学的全局改造;六七十年代的“文学”(如果还有文学)更是对之前“帝修封”的彻底颠覆。站在80年代回头看,每一个十年都必须批判前面的十年。为什么80年代以后的情况不同了呢? 仅看新世纪,过去二十年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是科学发展,电脑、手机、网络科技、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冲击动摇印刷工业特别是所谓纯文学的、严肃文学的传统价值。第二是经济变化,从20世纪末到2024年,中国内地GDP从1万亿美元到接近19万亿美元,1/4世纪增加近20倍。国家社会经济变化如此巨大,当代小说有没有与时俱进?第三,不仅阅读工具变了,读者人口和文化心态也变了。由于地缘政治冲突,或社会矛盾变化,意识形态环境也有微妙变化。80年代文学回顾中国艰难历程有光荣、有教训,读者和作家一起冲破禁区,解放思想;今天的读者尤其是年轻人,有了新的自豪、自信和梦幻,也有了新的困惑、怀旧和焦虑。“前后互不否定”,那究竟是往前走,还是向后看? 于是我们注意到,当代小说虽然自身可能没有根本性的“革命”,可是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已出现了微妙而且重要的变化——一度是思想解放的先锋,现在是人文传统的守望者;一度是冲破禁区的尖兵,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守卫者;一度是吴亮所说的现代派是“真正的先锋一如既往”,现在则可能是写实主义“坚持初心”,在“与时俱进”中尽力坚守底线。
目录
【编者的话】 【自序】小说如何研究历史 【第一部2000—2009】 01铁凝《大浴女》:“性”与“革命”的关系 02姜戎《狼图腾》:知青角度的“战狼文化” 03阿来《尘埃落定》:藏族土司制度与汉人读者的“梦” 04毕飞宇《平原》:乡村世界中的性与权力 05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男人“性史”四阶段 06莫言《生死疲劳》:五十年中国农村发展史 07麦家《风声》:新世纪“革命历史小说” 08苏童《妻妾成群》《河岸》:大红灯笼高高挂 09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说话”的重要性 【第二部2010—2021】 10韩松《地铁》:科幻小说与魔幻小说 11刘慈欣《三体Ⅲ》:爱的专制主义? 12王安忆《天香》:致敬红楼的“明代女权”故事 13李锐《张马丁的第八天》:历史上的一场床戏 14金宇澄《繁花》:当代世情小说代表作 15贾平凹《古炉》:乡村生态,革命与械斗 16韩少功《日夜书》:对苦难的嬉笑与炫耀 17阎连科《日熄》:另类丧葬经济链 18格非《望春风》:后发制人的学院派小说 19周梅森《人民的名义》:百年官场文学的规则与突破 20李洱《应物兄》:“犬”“儒”的当代知识分子 21余华《文城》:想象农村的“乌托邦” 【集外集】 22路内《慈悲》:下岗之前的中国工人阶级 23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双雪涛的东北故事 24王占黑《空响炮》:上海工人下岗以后 25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沈从文风格如何在新世纪生存?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