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禅者的初心

禅者的初心

  • 字数: 89
  • 出版社: 湖南文艺
  • 作者: 铃木俊隆
  • 商品条码: 9787572622960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9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禅者的初心》是日本禅宗大师铃木俊隆的经典著作,首次出版即风靡西方,成为乔布斯、庆山(安妮宝贝)等众多名人推崇的心灵指南。作为首位将曹洞禅带到美国的禅师,铃木俊隆以朴素的语言诠释禅的真谛——禅修不在庙堂高阁,而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之间。书中从呼吸、吃饭、走路等细微处入手,教你用“初学者之心”专注当下,像天空一样敞开胸怀接纳生命的风雨,以“彻底燃烧却不留痕迹”的态度面对工作与生活。乔布斯深受本书启发,将禅的极简与直觉融入苹果产品设计;作家庆山则称它“帮助我在浮躁中找回清净”。无论是想对抗焦虑、提升专注力,还是探索生命本质,这本跨越半个世纪的禅学经典,都能让你在平凡日子里发现觉醒的力量。
作者简介
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4-1971),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日本禅宗大师之一,1959年赴美,后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心灵成长和正念运动的潮流。他主张修行应如日常生活般自然,摒弃对“开悟”的执着,强调“初心”即专注当下。
精彩导读
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达。 ——《正修》 它无所来亦无所去,它无惧死亡,也不为衰老和病毒而痛苦。因为开阔的心胸享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在意任何过度的快乐,沉着而冷静。修禅时所应具有的正是这种沉着而冷静的开阔心胸。 ——《心中的涟漪》 所以尽量不要看特别的东西,也尽量不要谋求什么特别的成就。你已经拥有了纯粹的品质,这就是拥有了一切。如果你了解这个终极事实,那便可无所畏惧。 ——《正确的努力》 做事时应该全情投入,彻底燃烧自己,就像一堆好的篝火,不留下你自己的任何痕迹。——《不留痕迹》 可以把我们的一生看作是在渡河。我们一生努力的目标,就是到达彼岸,实现涅槃。“般若波罗蜜”,即人生真正的智慧 ,是在修行之道的每一步中都能到达彼岸。在渡河的每一步中都能到达彼岸,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之道。 ——《上帝的给予》 日复一日,我们应该忘记自己所做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无执。我们应该做些新的事情。当然,要做新事,就必须了解过去,这才是正途。但是,我们不应该继续执着于做过的任何事,只反思即可。但我们必须思考未来应该怎么做。但未来是未来,过去是过去。现在我们该做点新鲜事了。这是我们的态度,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立身之本。这就是“布施般若波罗蜜”,是付出,也是我们自己的创造。因此,彻底做一件事,就是恢复我们真正的创造活动。 ——《上帝的给予》 起风了,当我们听到松树的声音,也许只是风在吹,松树只是站在风中。这就是它们所做的事。但是,人听到风拂树吟的声音,就会写诗,还可能体会到非同寻常的感觉。我想,世间万物皆为此道。 ——《研究自己》 当你什么都知道,你就像一片漆黑的天空。有时,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闪电过后,你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一片漆黑的天空。纵使霹雳突现,天空也从不感到惊讶。闪电光芒闪烁,看起来确实奇妙。只要我们能保持空性,便可随时准备看闪光乍现。 ——《持之以恒》 我们不应该囤积知识,而是应该从知识中解脱出来。你收集各种各样的知识,作为知识的集合,这或许很好,但这不是我们的修行之道。不应该拿着我们奇妙的宝藏去叫别人惊讶。我们不应该对特殊的东西感兴趣。如果你想充分欣赏一件事,那就应该忘记自己。你接受事物,应该像闪电在漆黑的天空中闪烁一样。 ——《持之以恒》 我们应当透过不完美的存在寻找完美的存在。我们要从不完美中找到完美。对修行人来说,尽善尽美也是不完美。永恒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非永恒的存在。 ——《无常》 没有虚空就没有自然,没有真实的存在。每时每刻,真实的存在皆由空而生。虚空永存,万物由之而生。——顺应自然 我们在理解事物时,重要的有一个流畅的、自由思考的观察方式。我们在思考和观察时不要停滞不前,我们应当毫无困难地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的心要足够柔软、开放,以便理解事物的本质。柔和的思维是冷静的思维,这样的思维总是很稳定,被称为“正念”。——《准备与正念》
目录
第一部分:正修 坐禅的姿势 呼吸 控制 心中的涟漪 心灵的杂草 禅道的精髓 叩拜 没有什么特别 第二部分:正心态 一心之道 重复之道 修禅不是找刺激 正确的努力 不留痕迹 上帝的给予 修行中的谬误 为自身的活动设限 研究自己 擦亮瓷砖 持之以恒 沟通 消极和积极 涅槃与瀑布 第三部分:正心态 传统的禅的精神 无常 存在的特质 顺应自然 虚空 准备与正念 相信一切皆空 执与不执 静 是体验,而非哲学 初始的佛教 超越意识 佛祖的开悟 后记 禅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