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西方伦理学简史
字数: 465
出版社: 北京大学
作者: [英]特伦斯·埃尔文 著, 刘玮 译
商品条码: 9787301361351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84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1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概览了西方伦理学2500余年的发展,全面讨论了古代幸福论伦理学、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现代早期的自然法伦理学、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伦理学的争论、功利主义、康德伦理学,以及当代的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的最新发展,展现了作者对于西方伦理思想史全面而精深的把握。 本书强调西方伦理思想的连续性而非断裂性,很多看似现代甚至当代的伦理学问题在古典和中世纪思想中都有深入的讨论,不同时代的伦理学家对于幸福、德性、美好生活、道德来源的讨论深深植根于人类的生活经验和共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当代的伦理学讨论依然可以从前人那里吸收很多重要的养分。 本书突出哲学分析和论证,作者并没有满足于简单介绍每位伦理思想家的理论,而是呈现他们的核心论证,并且对这些论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同时让不同伦理学派之间形成真正的对话,从而不仅在知识层面也在思想层面启发读者。
作者简介
特伦斯·埃尔文(Terence Irwin),当代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伦理思想史家,曾任康奈尔大学苏珊·林·萨奇哲学与人文科学讲席教授、牛津大学古代哲学讲席教授,现为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荣休教授;代表作包括《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原理》(1988)、《柏拉图的伦理学》(1995)、《伦理学的发展》(三卷,2007—2009)等。 刘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西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史;出版《公益与私利: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研究》《马基雅维利与现代性》,主编《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从古希腊到宗教改革》,译有亚里士多德的《论动物的运动》、李尔的《理解的欲求:亚里士多德哲学导论》等。
精彩导读
译后记 2021年下半年,我被“赶鸭子上架”式地安排了在2022年春季学期开设《西方伦理思想史》的专业课,虽然此前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特别是西季威克的《伦理学史纲》和麦金泰尔的《伦理学简史》),也开过一些西方伦理学原著的课程,但是要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既简略又不失深度地给学生讲清西方伦理学25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还是一件让人望而生畏的事情。特别是当我看到特伦斯·埃尔文开始写撰写他的《伦理学的发展》(Development of Ethics, Oxford, 2007-2009)时本想写一部对标《逻辑学的发展》(Development of Logic, Oxford, 1962)的一卷本著作,结果却写成了一部将近3000页,大开本、密排版、三卷本的鸿篇巨制!由此可见,想要完整地呈现西方伦理思想的历史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就在我犯难的时候,惊喜地发现正是在2021年,埃尔文在之前鸿篇巨制的基础上出版了一卷本的Ethics Through History: An Introduction(字面意思可以是“通过历史了解伦理学”,或者“穿越历史的伦理学”)。我迅速翻了一遍,之后又找其他一些伦理思想史的著作略作比对之后,确信这本书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西方伦理思想史》课程教材,同时也向北大出版社推荐了这本书,做好了一边上课一边翻译的准备。 在上课使用和翻译的过程中,这本书一次次雄辩地向我证明,它确实以我能想象的最简明扼要的方式,非常成功地实现了标题中的双关——既让读者“通过历史了解伦理学”,又让伦理学“穿越历史”。 这本书的篇幅不到《伦理学的发展》的1/10。埃尔文将290页的全书分成了293个小节(每一节平均只有一页),每一节的内容都高度浓缩,却从来不失晓畅,读起来非常有成就感和收获感。同时,埃尔文又在节与节之间建立了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虽然章节众多,却从不会让人有割裂破碎的感觉。 埃尔文是希腊哲学研究的专家,之后逐渐将研究拓展到整个西方伦理思想史。他有着很强的历史感,可以准确地把握每位伦理思想家的问题意识,与前人和同时代人的关系。本书全面覆盖了30多位历史上著名的伦理学家和学派,几乎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人物,并且极好地呈现了不同伦理学家和学派之间的传承与对话,真正做到了让读者“通过历史了解伦理学”。 与此同时,埃尔文又是一位善于进行哲学分析的哲学史家,他从不会满足于简单地介绍每一位伦理思想家,更不会堆砌大量的引文,而是围绕每位思想家的核心问题,敏锐地重构他们的论证,并且进行适度的批判性讨论。他的这种讨论方式,让这些伦理思想家不局限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而是与今天人们关心的问题、进行的争论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因此这本书让伦理学得以“穿越历史”。 埃尔文还在另一个意义上让伦理学“穿越历史”。这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强调西方伦理思想的连续性而非断裂性。我们通常的哲学史叙事习惯于找到一些标志性的人物和时间节点,由此将哲学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现代、当代,或者好像很自然地讨论“古今之争”“启蒙时代”,但是埃尔文想要告诉我们,至少就伦理思想而言,历史上的连续性远胜于断裂性。很多看似现代甚至当代的伦理学问题(比如道德实在论这样的元伦理学问题)在古典和中世纪早已有了相当深入的讨论。伦理思想家们对于幸福、德性、义务、理性、情感、道德的来源等问题的讨论深深植根于人类的生活经验和共同的思维方式,甚至都是在回答苏格拉底提出的“我们应当如何生活?”这个根本性的伦理学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将本书纳入“本原·希腊思想丛书”也并无不当之处。) 本书的翻译和校订断断续续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也就是我三次开设《西方伦理思想史》课程的时间。第一次开课时大致完成了译文的草稿,后两次开课又做了比较全面的修订和校对。感谢这次“赶鸭子上架”的经历让我得以开始翻译埃尔文的这本出色著作,感谢每一位选课的同学“迫使我”反复推敲打磨译稿,也感谢编辑王晨玉一如既往的耐心和鼓励! 2025年5月12日 于中国人民大学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1 1. 伦理学及其历史/ 1 2.哲学对话的可能性/ 3 3.伦理学关于什么?苏格拉底的问题/ 4 4.如何回答苏格拉底的问题/ 6 5.正当与好/ 7 6.关于好的各种观念/ 8 7.我的好与他人的好:义务与利益/ 9 8.理性与欲求/ 10 9.元伦理学问题/ 10 10.伦理学史的分期/ 13 11.本书的目标/ 14 第二章 苏格拉底:对不同生活的选择 16 12.和平与战争中的道德/ 16 13.我们应当如何生活/ 19 14.幸福与德性:一些初步的讨论/ 20 15.苏格拉底的探索:经过检审的生活/ 22 16.苏格拉底的信念/ 23 17.关于德性的预设/ 24 18.德性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 25 19.幸福是快乐的最大化/ 27 20.知识为什么是德性的充分条件?/ 28 21.反对快乐主义的论证/ 30 22.适应性的幸福观念/ 31 23.苏格拉底单方面的后继者/ 32 24.居勒尼学派的快乐主义/ 33 25.犬儒学派对苏格拉底的辩护/ 34 第三章 柏拉图 36 26.柏拉图与苏格拉底/ 36 27.定义与道德形而上学:道德的客观性/ 37 28.理性欲求与非理性欲求/ 40 29.德性的理性与非理性方面/ 41 30.一个未得到回答的问题:正义的难题/ 42 31.正义为什么总是比不义更好/ 45 32.一个反对:柏拉图的论证是否与问题无关?/ 46 33.柏拉图的回答:对不义的诊断/ 47 34.理性的观点要求他人指涉的正义/ 48 35.道德、理性与自我利益/ 50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 52 36.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什么是幸福?/ 52 37.正确的方法要求系统考察最初看来合理的信念/ 53 38.既然幸福是最终目的,它必然是完整的好/ 54 39.幸福一定要通过人的功能理解/ 56 40.这个幸福观念比其他幸福观念更可取/ 58 41.幸福部分而不是全部受制于外部环境/ 59 42.幸福要求理性和非理性灵魂的德性/ 60 43.品格德性是进行选择的状态/ 61 44.德性在于行动和感觉的中道/ 63 45.对恰当对象的快乐对德性来讲是必要的/ 65 46.恶性与德性不同于不自制和自制/ 66 47.品格德性要求实践理性和思虑/ 67 48.伦理德性包括指向美好的“应当”/ 69 49.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是道德德性吗?/ 71 50.如果我们拥有德性是否生活得更好?/ 72 51.友爱将一个人自己的好和他人的好联系起来/ 74 52.两种幸福观念?/ 75 第五章 怀疑派 77 53.“希腊化”世界与古代晚期/ 77 54.希腊化时期的系统性伦理学理论/ 78 55.怀疑派描绘了通向悬置判断的道路/ 80 56.亚里士多德认为差别并不支持怀疑论/ 81 57.平静:怀疑论者实现幸福了吗?/ 83 58.如果怀疑论者没有信念,他们能行动吗?/ 84 59.没有信念怀疑论者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 85 第六章 伊壁鸠鲁:作为快乐的幸福 87 60.对快乐主义的新辩护/ 87 61.快乐是终极目的/ 88 62.平静使快乐最大化:回应卡里克勒斯/ 89 63.伊壁鸠鲁主义者达到平静,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90 64.快乐主义者会如何选择?伊壁鸠鲁、阿里斯提普和 卡里克勒斯/ 91 65.快乐是唯一非工具性的好吗?伊壁鸠鲁与亚里士多德/ 92 66.开明的快乐主义者选择德性/ 93 67.快乐主义对德性的辩护存在哪些困难/ 94 第七章 斯多亚学派:作为德性的幸福 96 68.苏格拉底、犬儒学派和斯多亚学派/ 96 69.德性的发展/ 97 70.只有正当的才是好的/ 98 71.对斯多亚幸福观的反对/ 100 72.恰当的行动指向更可取的中性物/ 100 73.中性物既不好也不坏,但是很重要/ 102 74.激情是错误的认同/ 102 75.将伦理学应用于社会理论/ 104 76.宇宙展示了理智的设计与神意/ 106 77.关于斯多亚学派决定论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论责任的 条件/ 107 78.伊壁鸠鲁:要捍卫责任,我们必须反对决定论/ 109 79.斯多亚学派:决定论必然允许共同决定/ 111 80.斯多亚学派:在决定论的宇宙中我们对于共同决定的 行动负责/ 112 第八章 基督教信仰与道德哲学:奥古斯丁 114 81.基督教教义与道德理论的关系/ 114 82.神圣命令与理性道德/ 115 83.道德律的字句与精神:耶稣与保罗/ 116 84.道德律与罪/ 117 85.罪与自由意志/ 118 86.恩典、证成与自由意志/ 119 87.现世中的基督教道德/ 122 第九章 阿奎那 124 88.从古代到中世纪/ 124 89.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 126 90.古代与中世纪:关于道德的问题/ 128 91.伦理学在阿奎那哲学中的位置/ 130 92.我们既有理性的意志又有非理性的激情/ 131 93.如果我们拥有理性的意志,我们就会追求终极的好/ 132 94.人的幸福在此生是不完满的,在来生是完满的/ 134 95.理性的能动性就是自由的能动性/ 135 96.伦理德性是对自由意志的正确使用/ 137 97.实践理性关注手段和目的/ 139 98.自然法如何是法?/ 140 99.自然法就是理性的原则/ 141 100.从自然法到德性/ 142 101.自然法要求社会德性/ 144 102.我的好为什么要求他人的好?/ 145 103.罪与恩典/ 147 104.人为获得的与上帝注入的德性/ 149 第十章 司各脱与奥卡姆 151 105.对阿奎那的批评/ 151 106.意志自由因为它不被决定/ 152 107.对幸福的欲求不可能是道德的基础/ 154 108.对正义无偏的关切是道德的基础/ 155 109.意志可以既是理性又是自由的吗?司各脱的困难/ 157 110.反对阿奎那的神圣自由和自然法/ 157 111.自然法依赖上帝的自由选择/ 158 112.上帝的自由与上帝的正义:意志论的问题/ 160 第十一章 道德与社会性的人类自然 163 113.宗教改革/ 163 114.文艺复兴/ 164 115.科学革命/ 165 116.现代国家和哲学传统/ 165 117.中世纪与现代哲学的连续性/ 167 118.苏亚雷兹:以中间道路解决关于自然法的争论/ 168 119.苏亚雷兹:中间道路对意志论的部分捍卫/ 169 120.苏亚雷兹:中间道路提供了对自然主义的辩护/ 171 121.苏亚雷兹:中间道路为什么是最好的?/ 172 122.苏亚雷兹应当接受命令式的道德观念吗?/ 173 123.自然是人类好的基础/ 174 124.格劳修斯:自然法同时与战争、和平相关/ 176 125.格劳修斯:自然法基于关于人类自然的事实/ 177 126.格劳修斯:道德怀疑论是错误的/ 178 第十二章 霍布斯:没有社会性自然的自然法 180 127.霍布斯与格劳修斯论自然法/ 180 128.意志不是理性的欲求/ 182 129.在自然状态下实践理性并不推荐道德/ 184 130.实践理性向我们表明摆脱自然状态的途径/ 185 131.一些而不是全部责任基于命令/ 187 132.用后果辩护道德:间接后果主义与间接利己主义/ 188 133.道德仅仅是通过维持和平得到证成的吗?/ 190 134.愚人对间接利己主义提出质疑/ 191 第十三章 意志主义、自然主义与道德实在论:普芬多夫、 沙夫茨伯里、卡德沃斯与克拉克 195 135.对霍布斯的反驳/ 195 136.普芬多夫:反驳霍布斯的一个意志主义论证/ 196 137.普芬多夫的意志主义论证(1):道德属性不是自然的, 而是施加到自然之上的/ 197 138.普芬多夫的意志主义论证(2):自然的好对道德来讲是 不充分的/ 198 139.普芬多夫的意志主义论证(3):只有意志主义可以解释 道德无涉利益的特征/ 199 140.霍布斯的批评者与意志主义/ 201 141.沙夫茨伯里:道德实在论反对利己主义和意志主义/ 202 142.卡德沃斯:意志论不可能解释道德原则的稳定性/ 204 143.霍布斯与普芬多夫:对意志主义的辩护?/ 205 144.克拉克:霍布斯必须承认自然状态中的道德/ 206 145.克拉克:道德事实关乎适合/ 207 146.克拉克:基本的道德原则很容易认识/ 209 147.克拉克:道德要求在正义规约下的仁爱/ 210 第十四章 情感主义与道德的非理性根据:哈奇森与休谟/ 212 148. 理性与情感:基本的二分 212 149.道德判断的基础/ 213 150.霍布斯与哈奇森:实践理性从属于非理性欲求/ 214 151. 休谟:理性在行动中只发挥有限的作用/ 216 152.休谟:我们倾向于混淆激情与理性/ 218 153.哈奇森:既然我们拥有道德感官,霍布斯的利己主义 就是错的/ 220 154.哈奇森与沙夫茨伯里:对道德感官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 观念/ 221 155.道德判断包括情感/ 223 156.道德判断如何与动机联系?/ 224 157.道德事实不是客观的/ 225 158.我们不可能从“是”推论出“应当”/ 226 159.道德感官采取无偏观察者的视角/ 228 160.正确的道德判断关乎功利/ 230 161.休谟的立场前后一致吗?/ 231 162.道德感解释正确与错误/ 232 163.关于道德感的功利主义观念/ 233 164.道德感视域是功利主义的吗?/ 234 165.休谟:道德感肯定了自然和人为的德性/ 236 166.正义并非建立在契约之上,而是互利的习俗/ 237 167.我们的道德情感肯定正义/ 240 168.道德情感肯定间接功利主义的规则/ 240 169.聪明的无赖质疑道德的至高性/ 242 170.休谟:情感主义可以为关心道德提出很好的理由/ 243 171.对于休谟回应的质疑/ 245 第十五章 理性主义与道德的理性根据:巴特勒、普莱斯与里德 247 172.巴特勒:自然是明智与道德的基础/ 247 173.巴特勒:“自然”与“自然的”有三种含义/ 248 174.巴特勒:某些选择基于更高的原则/ 250 175.巴特勒:合理的自爱是更高的原则/ 252 176.里德:情感主义者低估了实践理性的作用/ 253 177.普莱斯与里德:道德感给了我们客观道德属性的知识/ 254 178.里德:反对休谟,道德正当是客观的/ 255 179.普莱斯:情感主义者不理解道德属性/ 257 180.普莱斯:反对休谟,我们可以从“是”推论出“应当”/ 259 181.伯尔盖:情感主义者无法解释道德判断的正确性/ 260 182.普莱斯:情感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 263 183.巴特勒:良知是至高的实践原则/ 264 184.巴特勒:道德中的功利要素依赖仁爱的理性原则/ 267 185.巴特勒:既然良知不同于仁爱,道德就不同于功利/ 268 186.里德:行动者在道德上的好不同于行动在道德上的好/ 269 187.里德:正义并不依赖功利/ 270 188.普莱斯:间接功利主义并不比间接利己主义更合理/ 272 189.普莱斯:功利主义的理由并不是全部的道德理由/ 273 190.普莱斯:道德中没有唯一的至高原则/ 275 191.理性主义如何质疑功利主义/ 276 192.巴特勒:我们有很好的理由关心道德/ 277 193.巴特勒:我们所有的行动并非都以自己的快乐为目标/ 278 194.巴特勒:仁爱和良知与自我利益并不冲突/ 279 195.巴特勒:自爱与良知一致/ 281 第十六章 康德与他的一些批评者 283 196.批判、启蒙、卢梭/ 283 197.从启蒙到道德/ 285 198.对康德的回应/ 287 199.关于道德的直觉看法/ 289 200.道德建立在偏好之上吗?/ 291 201.一些理由不依赖偏好/ 292 202.道德理由不依赖偏好/ 294 203.道德要求理性和非理性的动机/ 296 204.定言命令要求普遍法则/ 298 205.定言命令是否仅仅要求前后一致?/ 300 206. 前后一致和公平对于定言命令来说是不够的/ 301 207.定言命令要求我们把理性的本质当作目的/ 303 208.我们通过尊重自己和他人把理性的本质当作目的/ 304 209.尊重人的原则支持理性主义反对功利主义/ 306 210.对人的尊重是定言命令的基础/ 307 211.自律与自由/ 308 212.自由对道德的重要性/ 310 213.责任的自由/ 311 214.自律的自由/ 313 215.道德揭示人格/ 314 216.定言命令的另一个表达式:普遍的立法者/ 316 217.道德与最高的好必然彼此联系/ 316 218.道德与宗教/ 318 219.定言命令的最终表述:目的共同体/ 319 第十七章 叔本华:康德的洞见与错误 322 220.叔本华与康德/ 322 221.自利与道德冲突/ 323 222.纯粹的实践理性除了要求前后一致外别无其他/ 324 223.利己主义的基础是没有认识到他人的平等实在/ 325 224.同情的来源是认识到自我与他人区分的非实在性/ 326 225.同情是道德的充分基础吗?/ 327 第十八章 黑格尔:超越康德式的道德 330 226.道德哲学应当理解社会现实/ 330 227.自由和理性的意志是道德的起点/ 331 228.康德关于理性意志的洞见与错误/ 332 229.伦理生活修正康德式的道德/ 333 230.康德式的道德可以修正伦理生活吗?/ 335 第十九章 尼采:反对康德和道德 338 231.反对道德/ 338 232.通过考察道德的起源了解道德/ 340 233.我们为什么要反对道德/ 342 234.我们应当反对道德吗?/ 342 235.主观主义与自我否定/ 344 第二十章 功利主义:密尔与西季威克 346 236.早期与晚期功利主义者/ 346 237.不同种类的功利主义:保守的、进步的与激进的/ 349 238.道德理论与经验论证/ 351 239.论证功利主义的不同策略/ 352 240.功利主义需要次级原则/ 354 241.功利原则将次级原则系统化/ 355 242.一些次级规则似乎反对功利主义/ 356 243.正义和其他次级原则可以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得到辩护/ 357 244.对功利主义正义论述的质疑/ 359 245.为快乐主义辩护/ 360 246.西季威克:快乐主义给出了唯一合理的关于好的论述/ 362 247.反对西季威克:快乐与信念的关系/ 363 248.西季威克:基础主义认识论支持快乐主义/ 364 249.密尔的定性快乐主义:高级的快乐与低级的快乐在性质上 不同/ 365 250.定性的快乐主义可以解释更高的快乐何以更高吗?/ 366 251.密尔的整体主义:幸福包括一些自身就值得选择的部分/ 367 252.整体主义与快乐主义一致吗?/ 368 253.定量快乐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后果/ 370 254.公理论证对常识道德给出了替代方案/ 371 255.密尔对功利主义的证明/ 372 256.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公理论证/ 373 257.无偏性与最大化的关系/ 374 258.从明智到功利主义的论证/ 375 259.西季威克:实践理性的二元论/ 377 260.道德与自利的问题/ 379 第二十一章 超越康德与功利主义道德 ——观念论的替代方案:格林与布拉德利 382 261.对功利主义的观念论回应 / 382 262.自我实现/ 383 263.功利主义道德错在哪里?/ 385 264.康德主义伦理学中的错误和正确要素/ 386 265.个人实现要求社会道德/ 387 266.自我实现要求康德主义的道德/ 389 267.实践意涵?/ 391 第二十二章 元伦理学:客观性及其反对者 395 268.实证主义与元伦理学/ 395 269.摩尔:并非所有伦理概念都有自然主义定义/ 397 270.非自然主义如何允许道德知识/ 400 271.对摩尔的实证主义回应:非认知主义/ 401 272.事实与价值区分的重要意义/ 403 273.情绪主义者是否误解了道德判断的含义?/ 405 274.规定主义者是否也误解了道德判断的含义?/ 406 275.非认知主义是否存在不一致?/ 408 276.虚无主义论证:道德属性并不适合科学的世界观/ 408 277.分歧和相对性是否排除了客观性?/ 410 278.道德客观性为何重要?/ 412 279.回到摩尔:道德概念可以定义吗?/ 414 280.道德属性可以被定义吗?/ 416 第二十三章 功利主义及其批评者:一些进一步的问题 418 281.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 418 282.刘易斯:从无偏性角度辩护功利主义/ 419 283.黑尔:功利主义可以从偏好中推论出来/ 420 284.罗斯:功利不是正当性的根据/ 422 285.罗斯:多元的直觉主义/ 425 286.罗尔斯:经过思考的判断是道德理论的恰当起点/ 426 287.社会契约背后的原初状态/ 427 288.原初状态的特征/ 429 289.在原初状态中两个正义原则会被选出/ 430 290.功利主义可以接纳两个原则/ 431 291.正义、道德与功利/ 432 292.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康德主义阐释/ 433 293.康德主义的阐释表明了什么?/ 435 参考文献/ 437 索 引/ 455 译后记/ 482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