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个基层名老中医的经典探微与经方实践

一个基层名老中医的经典探微与经方实践

  • 字数: 379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于晓东
  • 商品条码: 978751329405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32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撰写以经典经方为主线,目的在于弘扬中医经典,加强中医人员对经典知识的理解,提高中医辨证水平,掌握经方应用的技巧,做好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提高中医综合诊治水平等,都将发挥积极作用,使读者通过学习借鉴而受益,并将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具有较高的社会、学术及市场价值。
本书通以下三部分体现作者对经典经方的学习与应用:临证指要部分,对经典中部分著名词句的理解及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进行论述,旨在提高经典理论水平,避免与临床脱节;医论医话部分,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部分概念的认识、经方的应用与鉴别等进行论述,加强读者对经典条文的理解,掌握经方正确应用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经方验案部分,记录了临床诊治中应用经方的病案,并撰写了案语,提高方证相应的认识,对经方推广与应用起到推进作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能在病案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作者简介
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原书记兼副院长。论著:岐黄探幽——崔金海医论医案集,第一主编;杏林传薪——于晓东临床经验集,独著。课题:“养阴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坏疽临床疗效分析”、“崔金海治疗中风病临床经验研究” 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主研人。“开窍丸治疗急性中风病临床疗效研究”、“路志正教授辨眩晕学术思想及临证研究”, 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主研人。
目录
上篇 经典心悟 第一章 《内经》理论探讨 一、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二、《内经》对中风病因的认识 三、病为本,工为标 四、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五、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六、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七、人无胃气者曰逆,逆者死 八、生病起于过用 九、阳道实,阴道虚 十、因势利导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十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十二、治病必求于本 十三、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第二章 学习《内经》指导临床 一、“薄厥”与“煎厥”的鉴别 二、高粱之变,足生大丁 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四、百病生于气 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六、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七、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八、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与脾瘅 九、风为百病之长 十、谨熟阴阳与以平为期 十一、聚于胃,关于肺 十二、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 十三、亢则害,承乃制 十四、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十五、火郁发之 十六、魄门亦为五脏使 十七、胃不和则卧不安 十八、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 十九、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二十、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二十一、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二十二、因于湿,首如裹,身热不扬,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二十三、治痿独取阳明 二十四、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第三章 仲景心法探微 一、经方应用的一点体会 二、“半表半里”的思考 三、“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四、《金匮要略》对中风的认识 五、《伤寒论》与《黄帝内经》六经的区别 六、血痹、历节和风寒湿痹证的区别 七、《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药同方异方剂辨析 八、黄芪桂枝五物汤去甘草加黄芪的思考 九、经方治疗呕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