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两宋烽烟录:宋辽金西夏蒙元和战实录 函套刷边签名钤印本 (全四卷套装本)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顾宏义|
商品条码: 9787101171150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015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38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两宋烽烟录:第一卷 十世纪后期宋辽和战实录》 《两宋烽烟录:第二卷 十一世纪宋夏和战实录》 《两宋烽烟录:第三卷 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 《两宋烽烟录:第四卷 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 《两宋烽烟录》系列的第一卷,作者依据翔实的资料,对北宋王朝建立前后,与北方契丹辽王朝间的征战与共处,作了全面梳理。凭借深厚的文献功底,对关键事件,如陈桥兵变、高梁河之战、澶渊之盟等,予以清晰阐释,不仅穿插相关历史背景介绍,而且融入个性化分析,讲述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全景式地再现了十世纪后期宋辽之间的和战博弈。 《两宋烽烟录》系列的第二卷,以宋夏百年和战为中心,系统梳理西夏从边陲小邦发展为与宋、辽鼎立强国的历程。从军事、外交、经济等多个角度,对西夏“以小搏大”的立国策略,以及宋、辽、西夏间的势力消长,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全景式地再现了十一世纪宋与西夏之间的和战博弈。 《两宋烽烟录》系列的第三卷,聚焦十二世纪宋金战争史,以女真崛起、金国建立为起点,展现宋金和战历史的复杂进程。力图突破传统史观,融合社会治乱、人事更迭、经济升降及地缘外交等因素,呈现出宋、金和战的风云变幻,以及众多历史人物的功过、命运,全景式地再现了十二世纪宋金间的和战博弈。 《两宋烽烟录》系列的第四卷。自1234年宋蒙联军攻灭金朝,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败亡,宋、蒙(元)之间的战事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本书以宋蒙(元)之和战为主线,旁及蒙古崛起、西夏灭亡、蒙古西征、宋蒙联盟灭金、蒙古汗位争夺等支线,全景式展现了十三世纪两大政权的军事对抗与政治博弈,既是对传统宋元战争叙事的深化与拓展,也是中国军事史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作者简介
顾宏义,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史、古典文献学研究。著有《宋初政治研究——以皇位授受为中心》、《宋朝方志考》、《两宋笔记研究》、《宋事论考》、《宋代笔记录考》、《宋太祖》、《两宋烽烟录》(全四卷)等,编撰、整理《朱熹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名臣碑传琬琰集校证》、《历代四书序跋题记资料汇编》、等,并参与《朱子全书》、《顾炎武全集》、“二十四史”修订本《宋史》等古籍的整理,主编有《宋元谱录丛编》等,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精彩导读
蒙哥汗自入蜀以来,沿途所经过的诸山城寨堡,大都是因南宋守将出降而轻易得手,并未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因此,蒙哥汗对钓鱼城也欲乘“拉槁之势,不弃去,而必欲攻拔之”,故久屯重兵于坚城之下。但蒙军虽然“凡攻城之具无不精备”,却因钓鱼城地势险峻,“炮矢不可及也,梯冲不可接也”,使其“精备”的攻城器械无从发挥作用,只得派遣敢死队循着狭窄而陡峭的山路冒险强攻坚固的城垒,所以其结局不是因为士卒伤亡惨重而“苦战不前”,就是由于后军不继而败退。因此,久困坚城之下的蒙军士气日趋低落,而城中南宋军民则斗志高昂,王坚还在白日激战坚守之余,多次乘隙夜袭敌营,使得蒙军夜不安枕,人人自危。 蒙哥汗为此召集众将帅商议对策,诸王、百官议论纷纷,主战与主归者的意见针锋相对,宿卫大臣术速忽里进言分析双方形势说: 川蜀之地,三分我有其二,所未附者,巴江以下数十州而已。地削势弱,兵粮皆仰给东南,故死守以抗我师。蜀地岩险,重庆、合州又其藩屏,皆新筑之城,依险为固。今(我)顿兵坚城之下,未见其利。曷若城二城之间,选锐卒五万,命宿将守之,与成都旧兵相出入,不时扰之,以牵制其援师。然后我师乘新集之锐,用降人为乡导,水陆东下,破忠、涪、万、夔诸小郡,平其城,俘其民,俟冬水涸,瞿唐三峡不日可下,出荆楚,与鄂州渡江诸军合势,如此则东南之事一举可定。其上游重庆、合州,孤危无援,不降即走矣。(《元史》卷一百二十九) 但诸将颇轻视宋人,恃强好胜,邀功心切,认为“攻城则功在顷刻”,指责术速忽里的见解为迂阔无用,致使羞于亲征多日却无功可述的蒙哥汗未采用这一颇具远见卓识的计谋,决意继续留攻钓鱼城,以求一逞。 此前,宋帅贾似道已自江陵府进驻峡州,命大将吕文德、向士璧等率宋援军逆江流而上,进抵涪州一带。蒙军为防止宋水师切断连通大江南北的浮桥,遂驻军南北桥头,夹江为营,长数十里,与宋军在蔺市一带相持达七十余天。五月下旬,长江上游高山冰雪融化,江水暴涨,浮桥中断,不能通行。宋将吕文德乘机率舟师西上进攻,勇将曹世雄、刘整出奇兵砍断浮桥,守护浮桥的蒙军陷入重围,其他蒙军因浮桥已断而无法救援,溃败而去。纽璘被迫撤军西归,宋军乘势进抵铜罗峡蒙军的第二道防线前。蒙将来阿八赤奉命为纽璘部之监军,见势不妙,赶紧收拢溃兵,“夹江据崖为垒”,阻碍宋军前进。宋将甘顺率军乘舟先进,被蒙军击溃。吕文德乘东南顺风,率后军疾进,终于冲破蒙军的重重封锁,于六月初进入重庆城,然后率战舰千艘,溯嘉陵江而上,增援钓鱼城。 蒙军在合州城南三槽山一带阻截宋援军,迎战失利,蒙哥汗再调史天泽部去阻挡吕文德的北进。宋军战舰三百余艘停泊于黑石峡东,以轻舟五十艘为前锋,与停泊于峡西的蒙军七十余艘兵船对峙,仅相距一里许。蒙哥汗“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指挥蒙军拦截宋舰。史天泽遂分兵为两翼,沿两岸分进,隔水向宋战舰射击,自率舟师顺流突击。蒙军这一独创的三面攻击战舰的水上战法,在江面不太宽阔的蜀江里运用得相当成功。蒙军三战三捷,夺得宋战舰百余艘,迫使宋军溃败而散走。入援钓鱼城不成的吕文德,只得收兵退回重庆城。 是年入夏以后,一直晴天无雨。蒙军认为“围逼其城,意城中无水,急攻之”。但钓鱼城虽围攻已近半年,城内却依然粮草、饮水充裕。为显示城内的储备和必守的信念,宋军士兵向城外发炮石时,特意将从城内水池中捞起的两尾各重三十斤的鲜鱼,以及蒸面饼百余张一起抛给蒙军,并在面饼中夹入纸条,上书:“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此城)亦不可得也。” 蒙军围攻钓鱼城五个多月而不能克敌,使蒙哥汗大感无颜。大将汪德臣为主上分忧,在猛攻山城的同时,使出诱降之计,多次派人至城下招降,每遭守城将士坚决拒绝。六月五日,汪德臣发狠道:“车驾所至,诸臣风靡而归,独此旅拒战。捐躯图报天恩,正其时也。”亲选精兵夜袭山城外城马军寨,尽杀守寨的宋军将士。王坚急率精兵与战,相持至天明,忽然大雨倾盆,攻城的梯子折断,后军无法继进。谋计已穷的汪德臣不顾一切,单骑冒险进抵城墙之下,大呼道:“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话声未落,城上发出飞石,击中汪德臣,使他身负重伤,被部下抢救回营救治,蒙军遂退。攻宋急先锋汪德臣负伤,蒙哥汗大为重视,特派丞相兀贞赐给汤药,并将他送往缙云山佛寺(今重庆北温泉)疗伤。因伤势沉重,至二十一日,汪德臣不治而死,终年三十六岁。蒙哥汗得到讣闻后,“拊髀叹惋,如失左右手”。 汪德臣殁于军中,极大地挫伤了蒙军将士的锐气。宋军乘势日夜水陆出战,但皆遭到蒙将李忽兰吉的阻击。但蒙军长期作战,已十分疲惫,而四川盆地的夏季闷湿炎热气候,使来自北方草原的蒙古士兵和战马都因水土不服而开始流行痢疾、霍乱等疫病,死了很多人,且情况日趋严重。蒙哥汗命令随军的畏兀儿医生设法制止疫病的蔓延。但据《史集》记载,限于当时医疗水平,畏兀儿医生对此也束手无策,只能建议蒙哥汗让士兵饮用烈酒来对付痢疾、霍乱。这样一来,军中疫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士兵们的健康与战斗力却因疾病、饮酒而深受影响。 蒙哥汗既无力通过强攻快速取胜,又不愿就此弃攻撤军,只得硬撑下去,命诸军加强对钓鱼城的封锁与监视,以待秋后天气转凉,再作进攻。为能有效地探知城中虚实,蒙军在西城门外修筑石台,台上建桥楼,楼上竖立桅杆,高耸十丈,上置方斗,命士卒登上方斗,居高临下观察城内动静。七月初,桥楼筑成,蒙哥汗亲临现场督视。城内宋军事先已“置炮于其所”,等到蒙军士卒爬升至桅杆顶端欲观察时,便发炮石轰击,打断桅杆,方斗内的士卒坠落而死。在桥楼上督战的蒙哥汗也被炮石击伤,遂收兵回转行营医疗。至此,围攻钓鱼城之战显然已无法再继续了,蒙哥汗不得不放弃进攻,留下三千精兵监视钓鱼城宋军,督率主力转攻重庆府。但在前往缙云山寺休养营地的途中,蒙哥汗终因伤重而驾崩于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北温泉),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九年,庙号宪宗。 蒙哥汗之死,可能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难猜之谜。对于其死亡之原因、时间与地点,中外史籍的记载各有不同。《元史·宪宗本纪》云蒙哥汗自六月起即“不豫”,至七月癸亥(二十一日)“崩于钓鱼山”。屠寄《蒙兀儿史记》云其死于七月癸未日,然七月并无癸未日。《宋史·理宗本纪》云其八月崩于军中。《宋季三朝政要》称其死于钓鱼城下,时在十一月。而《多桑蒙古史》所记同《元史》,称蒙哥汗是染疾而死,拉施特《史集》更详言蒙哥汗是因水土不服而得赤痢,为对付病症,他坚持饮酒,而使其“健康状况恶化,病已到了危急之时”,终于死于“那座不祥的城堡下”。对其死因,除云病死之外,有称其中箭的,有称其被飞石击中的。《万历合州记》所引无名氏《钓鱼城记》,称蒙哥于七月上旬在钓鱼城外督战时,“为炮风所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于去重庆缙云山寺的途中,“过金剑山温汤峡而崩”;并称蒙哥汗临终时说:“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即死)之后,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综合各种记载,并结合当时具体地理及蒙军作战行军等情况,可以推定蒙哥汗并非在钓鱼城战役中直接毙命。他在此前已罹患时疫,且因治疗疾病而大量饮酒,致使病情日重,至此上前线督战,又遭受宋军飞石或飞箭的袭击,因受伤惊悸而使病情恶化,终于病逝于前往重庆的途中。 蒙哥汗已死,随他征蜀的蒙军显然无心再与宋军作战了,只得由其儿子阿速台统领,向北匆忙退兵。蒙哥汗的灵柩,放在两头驴子拉的车上,由史天泽与群臣护送北还。据张星烺译《马哥孛罗游记》说,其“尸体运回葬地,所经沿途,有两万多宋人被杀死”。宋军曾分水陆两路追击,蒙将李忽兰吉领兵断后,掩护主力撤军。所有征蜀的蒙军,除一部分留守四川新占城寨外,汪氏所部返回驻守利州,纽璘一军沿长江西返成都,殿后的李忽兰吉所部入青居城,协助都元帅蒲察驻守,其余各军均随阿速台向北撤至六盘山。 随着蒙军撤离钓鱼城,四川局势顿时缓和了。九月,宋廷以“合州解围”,诏王坚升拜宁远军节度使,依前兴元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兼知合州,进封清水县开国伯。十月,宋廷又以“蜀道稍宁”,诏谕四川守臣“恤军劳民,庶底兴复”,并诏令优赏四川制置司官员及领兵大将之功,吕文德授检校少师,将佐以下“进秩、赐金有差”。至此,长达半年的钓鱼城战役宣告结束。 王坚坚守钓鱼城一役,创造了以山城设防击败蒙军铁骑的成功战例,给驰骋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带来了惨重损失,连蒙古大汗也在此役中身亡,成为南宋抗击蒙古战争中取得的最大胜利。而蒙哥汗的意外殒命,使得蒙军自四川顺流而下乘势以定江南的作战计划破产,整个攻宋战役就此瓦解,南宋王朝得以推迟其灭亡的命运。明代人邹智《跋钓鱼城志后》曾对此评论道:“向使无钓鱼城,则无蜀久矣。无蜀,则无江南久矣。宋之宗社,岂待崖山而后亡哉!”同时,蒙哥汗的意外驾崩,加剧了蒙古诸王贵族内部的权力之争,为忽必烈君临天下提供了历史契机。 ——节选自第三章《折戟钓鱼城》“三 大汗殒命”
目录
《两宋烽烟录》系列的第一卷 楔 子 第一章 城头大王旗(947-959) 一 予取予夺(947-948) 二 风云诡谲(948-951) 三 高平扬威(952-954) 四 三征淮南(955-958) 五 快收三关(959) 第二章 画策收南北(959-976) 一 陈桥兵变(959-960) 二 雪夜定策(960-962) 三 北守南取(963-971) 四 金陵降幡(961-976) 第三章 呜咽高梁河(976-986) 一 斧声烛影(976) 二 宋帝蒙耻(977-984) 三 燕燕当国(979-983) 四 岐沟溃败(984-986) 第四章 拉锯战未休(986-997) 一 血沃大野(986-989) 二 守内虚外(989-995) 三 真宗继位(995-997) 第五章 澶渊订和约(998-1005) 一 烽火烛天(998-1003) 二 六郎战迹(999-1004) 三 化剑为犁(1004-1005) 尾 声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两宋烽烟录》系列的第二卷 楔 子 第一章 大漠落日远(986-1006) 一 依违南北(986-997) 二 灵州陷落(996-1003) 三 折戟西凉(996-1006) 第二章 狼啸贺兰阙(1006-1038) 一 南祀北征(1006-1022) 二 河西开疆(1008-1032) 三 元昊立国(1028-1038) 第三章 烽烟将军泪(1039-1067) 一 连战连败(1039-1042) 二 合纵连横(1042-1044) 三 帷幄惊变(1042-1064) 四 狄青本末(1043-1056) 五 东扰西侵(1046-1067) 第四章 碧血铸吴钩(1067-1085) 一 绥城云寒(1067-1072) 二 变法强兵(1069-1082) 三 拓边青唐(1070-1077) 四 永乐长恸(1081-1085) 第五章 边塞胡笳残(1085-1119) 一 元祐和议(1085-1094) 二 扰边浅攻(1093-1100) 三 徽宗继位(1100-1106) 四 收复湟鄯(1103-1108) 五 战尘暂歇(1104-1119) 尾 声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两宋烽烟录》系列的第三卷 楔 子 第一章 旌旗入燕云(1115-1123) 一 降臣献策(1115-1116) 二 海上之盟(1117-1120) 三 北胜南败(1120-1122) 四 万金赎城(1123) 第二章 惊破一统梦(1123-1126) 一 甚嚣尘上(1123-1125) 二 醉梦未醒(1123-1125) 三 徽宗内禅(1125) 四 城下订盟(1126) 第三章 汴梁赋悲歌(1126-1127) 一 勾心斗角(1126) 二 血染太原(1126) 三 汴京沦陷(1126) 四 靖康奇耻(1126-1127) 第四章 偷安都江南(1127-1134) 一 即位应天(1127) 二 宗泽遗恨(1127-1130) 三 烽火扬州(1129-1130) 四 激战川陕(1129-1134) 五 定都临安(1130-1132) 第五章 绍兴战与和(1130-1141) 一 刘齐始末(1130-1137) 二 岳家铁军(1131-1135) 三 和战之争(1133-1139) 四 狼烟遍地(1139-1141) 五 自毁长城(1141) 第六章 西风扬子江(1142-1164) 一 偏安江南(1142-1156) 二 海陵霸图(1148-1161) 三 折戟瓜洲(1161) 四 隆兴和议(1162-1164) 尾 声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两宋烽烟录》系列的第四卷 楔 子 第一章 灭金结同盟(1211-1234) 一 宋蒙初通(1211-1214) 二 失地拓地(1214-1224) 三 “天骄”成算(1217-1227) 四 借道攻汴(1228-1232) 五 联兵灭金(1232-1234) 第二章 烽火连蜀淮(1234-1251) 一 端平入洛(1234) 二 三路南征(1235-1236) 三 以和佐战(1237-1241) 四 经营边城(1241-1251) 第三章 折戟钓鱼城(1251-1259) 一 汉地之治(1251-1257) 二 “斡腹”奇计(1252-1256) 三 大汗殒命(1257-1259) 四 鄂州会战(1259) 第四章 和战两纷纷(1259-1267) 一 兄弟阋墙(1259-1264) 二 戢兵待时(1260-1266) 三 “师相”专权(1260-1267) 第五章 苍黄汉水畔(1267-1273) 一 刘整献策(1267-1268) 二 建号“大元”(1268-1271) 三 孤城陷落(1272-1273) 第六章 日落西子湖(1273-1279) 一 庙算优劣(1273-1274) 二 破竹之势(1274-1275) 三 萧瑟江南(1275) 四 降幡出城(1275-1276) 五 崖山残照(1276-1279) 尾 声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