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郑氏分部循经取穴全图解

郑氏分部循经取穴全图解

  • 字数: 205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方晓丽主编
  • 商品条码: 978751328863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准确循经取穴是针灸医生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而准确取穴双手配合也是实施针刺手法的先决条件。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于2012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64家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为中国十大针灸学术流派之一,甘肃郑氏针法,经过五代历时一个多世纪传承,形成了以古典针刺手法的应用与创新为核心的传统针灸临床诊疗“理、法、方、穴、术”完整的学术体系。郑氏针法虽然非常注重针法操作在针灸治疗过程中独特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对腧穴也有非常全面深刻和独到的认识与实践经验。郑氏强调要从腧穴穴性、腧穴功效层面认识腧穴,实现针灸临床“理、法、方、穴、术”各环节的完美结合。2019年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入选国家中管局中医流派二期建设项目,继续挖掘整理郑老先生生前针灸经络腧穴学教学相关影像资料以及郑氏针灸对经络腧穴的认识与实践经验,特编写《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传统取穴法全图解》一书。本书所配用视频是海内外著名针灸学家“西北针王”郑魁山老先生亲自演示的针灸教学“传统针灸取穴法”珍贵视频,可供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医针灸爱好者借鉴使用。
作者简介
方晓丽,女,教授,师从于蜚声中外的针灸学家“西北针王”郑魁山教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学术上潜心钻研,积极探索,1.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中,作为郑魁山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主持完成了“郑魁山针灸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的科研任务。2.创“相生相克闭穴开穴法”,使子午流注纳甲法,更能体现子午流注气血循环灌注,如环无端之基本理论;亦无三焦经和心包经原穴的寄属问题,应用时更加简明,有利于广泛用于临床。3.参与创立了“颊针理论”,完善了颊针诊疗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针灸学微针系统。主持、参加并完成科研课题十余项。其研究成果分别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论著2部,院内教材一部。多年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长期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擅长应用郑氏针法和传统针刺手法及全息微针诊疗技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性疾病、中风后遗症、头面五官疾病(眼底病、干眼症、耳鸣耳聋、面瘫、痤疮、偏头痛、鼻病等)、肠胃病、咳嗽哮喘、失眠、眩晕、肥胖症、妇科月经病、风湿骨病以及各种疑难杂证。在继承郑氏温通针法之“过眼热”、“穿胛热”技法的基础上,发挥创新“通督热”和“周天热”技法,用于治疗各种疑难病证取得显著疗效。
目录
导言 一、揣穴的意义 二、揣穴的具体方法 第一章 头颈部腧穴 一、经脉循行 (一)任督二脉经脉循行 (二)手三阳经经脉循行 (三)足三阳经经脉循行 二、腧穴 (一)颜面部腧穴 素髎(督脉) 水沟(督脉) 兑端(督脉) 龈交(督脉) 承浆(任脉) 攒竹(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足太阳膀胱经) 迎香(手阳明大肠经) 口禾髎(手阳明大肠经) 阳白(足少阳胆经) 承泣(足阳明胃经) 四白(足阳明胃经) 巨髎(足阳明胃经) 地仓(足阳明胃经) 丝竹空(手少阳三焦经) 瞳子髎(足少阳胆经) 颧髎(手太阳小肠经) 大迎(足阳明胃经) 上关(足少阳胆经) 下关(足阳明胃经) 颊车(足阳明胃经) (二)耳郭周围腧穴 耳门(手少阳三焦经) 听宫(手太阳小肠经) 听会(足少阳胆经) …… 第二章 躯干部腧穴 第三章 上肢部腧穴 第四章 下肢部腧穴 附录1 郑氏针法学术流派发展渊源与传承 附录2 郑氏针法流派主要学术思想 附录3 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