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万物有性?:生物学视角下的“性”学课
字数: 149
出版社: 北京大学
作者: 白书农 著
商品条码: 9787301361498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4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性”是人类社会中时常会成为讨论焦点的话题,往往因为社会文化中的种种阐释而被赋予了别样的意味。然而性并不仅仅是人类世界特有的现象,从植物到动物,广大的生物世界中也普遍存在着“性”这一生物现象。为什么生物会演化出“性”这一机制?从什么阶段起生物可以被视为存在“性”机制?从生物学视角而言,“性”的本质又究竟是什么? 本书作者作为长期从事植物发育研究的生物学家,打破人类(乃至动物)中心视角,从更普遍的生物世界中,致力于回答这一广受瞩目的概念背后深层的生物学问题。
作者简介
白书农 ---------------------------- 白书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荣誉退休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系博士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发育生物学,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有《植物发育生物学》《生命的逻辑:整合子生命观概论》《十的九次方年的生命》等教材和大众科学著述。目前在北京大学暑假学期开设《生命的逻辑》课程。
精彩导读
生命科学在过去一两百年中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进展。我作为研究者队伍中的一员,对基于各种新发现所带来的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有切身的感受。可是,由于前面提到的观念工具的宿存性,传统观念的改变常常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有一句名言:科学的进步发生在葬礼上。可是,从我在植物单性花发育研究二十多年的经历来看,在很多观念上,提出观念的学者葬礼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可是观念并没有伴随新发现的积累而改变,反而看到很多“削足适履”的怪现象。要“量体裁新衣”,需要对研究领域有了解的学者的共同努力。可是,在当今学术界越来越商业化的情况下,大家关注的重心都在怎么能在既存观念体系的前沿做出突破。对既存观念体系的质疑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更不要说解构和重构了。在有关性现象问题的研究上更是如此。自从我们实验室 2012 年发表文章提出植物单性花发育不是性别分化机制,而是促进异交机制之后,虽然有个别国外权威专家对此观点大加赞赏,但在总体上我们的观点在绝大部分同行中既没有得到响应,也没有面临反驳。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本书中对性现象的解读,在目前也只是一家之言。 本来,学术观点的不同在学术界内部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诉诸缺乏专业背景的公众。之所以面对公众开设讨论性别的课程(即第一章开篇提到的北大学堂的课程)而不得不涉及不同的学术观点,完全是因为在对性现象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对性现象的误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社会行为,而且很多社会问题的源头在于对性现象的误解。我作为植物研究者,固然对社会管理问题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但对于社会问题背后的生物学机制,我却义不容辞地承担有向公众传递真相的责任。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在继续教育学院和出版社协商的基础上,应约把课程内容撰写成册。但是,如果有心的读者去比较此书的内容和课程的内容,一定会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与课程内容相比已经面目全非,这在我也是始料不及的。这些巨大的改变背后有很多原因,主要的还是从课程到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对相关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如果没有出版社的邀请开始撰写此书,很多问题即使思考,恐怕也都一闪而过,不会有机会遣词造句地记录下来。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再一次感受到刚来北大时和一位本科生聊天时提到的一个观察,即人类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障碍有两个:把人们对现象的解释作为现象本身来接受,以及逻辑的百分之五十。当时这位同学问我,为什么是百分之五十?我说这只是一个定性的比喻。意思是如果大家愿意按照同一个逻辑向前推理,那么很容易发现很多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至于现象和对现象的解释,我在后来的思考中把内涵丰富了一下:我们需要区分现象与对现象的描述、解释和演绎。现象是不依赖于人类观察者的存在而存在的,但对现象的描述却是依赖于人类的。解释需要有证据的支持,而演绎基本上是靠想象。人们在很多媒体中可以看到一种说法,要区分“事实”和“观点”。这显然是对的。但“事实”在很多情况下是依赖于描述和解释的。对儿童而言,区分在既存观念体系下的“事实”和来自表达者的“观点”就够了。但对于成年人,尤其是研究者,很多载入教科书中的“事实”其实是前人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将其作为“事实”而接受,那么难免落入认知茧房而无法自拔。 此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当时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工作的陈佳荣编辑,她对此书的热情和耐心让我由衷地感激。她为了说服我把课程内容写成一本小册子,几乎是一夜之间把我的课程视频转换为文档发给我。让我觉得好像改编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在确定我开始写作之后,她又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度来安排进度。还要感谢出版社的王立刚主任,他为此书的出版提供了一以贯之的坚定支持。同时感谢李凯华编辑,他接手陈佳荣的编辑工作后,对书稿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修改建议,让我发现了一个更好的结构方式,使得本书以更好的形式呈献给大家。 当然,我特别要感谢许智宏院士对我在北大开展黄瓜单性花研究的鼓励和支持。观察他对整个工作进展,尤其是观念转变的处理方法,让我切身感受到一位科学大家所具有的高瞻远瞩和开阔胸襟。感谢当年在北大实验室从事黄瓜单性花研究的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们。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都非常地努力。但都没有得与他们努力相应的回报,即按照当下主流评估标准的高影响因子论文。这没有为他们之后的职业生涯积累下值得炫耀的资本。但是,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他们扎扎实实的实验发现,我不可能对性别问题有现在的思考。还要感谢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龙漫远教授。没有他当年力劝我参加植物性染色体的研究,我对性现象的思考非常可能就止步于“植物单性花发育不是性别分化机制,而是促进异交机制”这个结论,不会关注动物和原生生物的性现象,也不会提出“有性生殖周期”这个概念。感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樊启昶老师。没有他对动物性别分化的介绍,靠我自己的阅读来理解,不知道能不能从名目繁多的动物发育模式中归纳出动物性别分化的核心是生殖腺分化的概念。我相信我对性现象的思考和解释是量新发现之体而裁剪的新衣。现在的一家之言,将来应该成为学界的主流共识。到那时,曾经在实验室从事黄瓜研究的研友们完全可以为你们当年的贡献而感到骄傲。
目录
前言 / 001 引言:眼见为实与身在此山——人类为什么要解释世界? / 001 0.1 懒人挂饼故事背后的生物学——食物与取食者之间的物理距离该如何解决? / 007 0.2 同样是“身在此山”,猴子会问香蕉从哪里来的吗? / 013 0.3 古人为什么把火作为一种元素? / 017 第一篇 性是与生俱来的吗? 1 什么是“性” 1.1 不同社会成员对“性”话题的反应 / 029 1.2 从哪里去了解靠谱的信息? / 034 1.3 主流文献中对“性”的定义 / 036 2 最初的细胞没有“性” / 039 2.1 什么是“生物”“生命”“活”——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 / 042 2.2 生命 = 活 + 演化 / 050 2.3 细胞与肥皂泡 / 056 3 真核细胞、两个主体与有性生殖周期 / 060 3.1 真核细胞的起源与两个主体性的出现 / 061 3.2 有性生殖周期——两个主体之间的纽带 / 067 3.3 “性”的词源学——“分”:从动物的雌雄异体到所有真核生物的异型配子 / 075 第二篇 生物世界中的性别分化与性行为 4 性别分化与“性”是一回事吗? / 083 4.1 多细胞真核生物的由来 / 084 4.2 动物的生殖腺:保障异型配子形成的体细胞分化 / 088 4.3 植物的精子器与颈卵器:保障异型配子形成的体细胞分化 / 091 4.4 性别分化功能的同一性与机制的多样性 / 095 4.5 植物对澄清性别分化概念的独特贡献 / 109 5 性行为:利己?利他?利群? / 116 5.1 性行为:多细胞真核生物中保障异型配子相遇的体细胞分化及相关行为 / 119 5.2 动物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求偶并争夺交配权吗?——直觉与反直觉 / 128 5.3 性行为的功能既非利己,也非利他,而是利群! / 145 第三篇 人类性观念的起源、功能、演化 6 人之为人与人类性观念的起源 / 153 6.1 人之为人——认知决定生存 / 156 6.2 人类性观念的起源——时间差、演绎、反果为因 / 169 6.3 性观念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 179 7 人类社会与性相关现象的另类解读 / 191 7.1 爱情 / 192 7.2 婚姻 / 199 7.3 性快感、满足方式与边界 / 205 7.4 同性恋 / 209 7.5 男女平等 / 213 结语:既是作茧自缚,何不破茧而出? / 221 附录 / 226 后记 / 229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