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画笔
|
马克笔
|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帕菲特:以拯救道德为使命的哲学家
字数: 346
出版社: 上海文艺
作者: [英] 大卫·埃德蒙兹
商品条码: 9787532192625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页数: 450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如果你钻进一台远距离传送机,身体被分解为原子,然后再在火星上的另一台传送机里重新组装,从里面出来的那个人还是你吗?如果你的大脑被切成两半,平分给你的两位各需要半个大脑的孪生兄弟,当你的两位兄弟从病床上醒来,他们还是他们自己吗?你又去了哪儿? 提出这些离奇的思想实验的知名哲学家,帕菲特,在意的不仅是个人同一性(是什么让我之为我),他还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影响我们对乐善好施行为的看法;他更希望证明,道德理由像一张桌子一样,有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客观事实。 如果有幸上过他的课,你一定困惑这人是不是疯了:他给每一位学生的课程论文的回应,比学生应付了事上交的正文还长。给同行文章的回应,很可能让后者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采纳他的意见再把他列为第一作者——虽然他会断然拒绝你的善意。 这样纯粹、慷慨但不通人情的智者,应该如何在等级森严、人情复杂的学院中保持自己的风格与志趣?他是怎样没拿到任何哲学学位或博士学位,却能完成考核、在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哲学到退休——虽然险些被迫跑到美国打“学术零工”的? 本书作者大卫·埃德蒙兹是知名哲学普及者、播客人,也是德里克·帕菲特及其妻子珍妮特·理查兹的弟子,他用这部传记带领普通读者进入帕菲特的思想世界,梳理帕菲特的人生轨迹和几乎耗尽帕菲特后半生的哲学思考。这部传记证明了,帕菲特不只是哲人中的哲人,也应该成为一支标杆,让寻求真理的同路人看到希望。
作者简介
大卫·埃德蒙兹(David Edmonds)——著 哲学博士,牛津上广实践伦理学中心杰出研究员及顾问研究员,BBC纪录片制作人,哲学的公众传播者,播客Philosophy Bites的联合创办人。除本书外(合)著有《女思想家》《进步知识分子的死与生》《维特根斯坦的火钳》《卢梭与休谟》《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等。 葛四友 宋学芳——译 葛四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规范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目前兴趣在于帕菲特的道德哲学研究及相关著作的翻译,发表有20来篇学术论文,著有《正义与运气》、《分配正义新论》,除本书外(合)译有《公共领域中的伦理学》和《论重要之事》等。 宋学芳,山西山阴人,华中农业大学细胞生物学硕士,现为武汉大学工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负责科技查新和学科服务工作。
精彩导读
在牛津,语言与道德有很大的交集。如上所述,20 世纪60 年代的道德哲学围绕的是道德命题的意义和地位。这是一个深奥的话题。不管是元伦理学,还是语言哲学,都不关心实际的道德问题,如堕胎或死刑,而这两个问题在20 世纪60 年代引起了很大争议。1967 年,堕胎在英国合法化,两年后,死刑被正式废除。社会、文化和政治世界都在不断变化。1968 年,越南战争因“春节攻势”(Tet Oensive)而升级,苏联入侵捷克,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遇刺身亡,两名非裔美国运动员在墨西哥奥运会上向“黑人力量”致敬。巴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地方都爆发了学生主导的抗议活动。牛津大学的抗议活动则较为平淡,不过万灵学院也感受到了些许压力。沃德姆学院(Wadham College)的一名大学生迈克·罗森(Mike Rosen),33 在学生报纸《彻韦尔》上发表了一篇尖锐的文章,批评约翰·斯帕罗和万灵特权:如果你要求一个人“发明一个不可思议的东西,让人的大脑无法一口气理解,那么他很难提出一个比万灵更奇特的概念”。牛津革命社会主义学生会的另外三名成员直接写信给斯帕罗,告诉他“贵机构的理据、结构和运作[……]与革命社会党倡导的一切格格不入”。 但是,20 世纪60 年代的大部分变动,对牛津大学的哲学家们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中只有少数人关注实际的道德问题,并参与实际事务。例如,伊丽莎白·安斯康姆(Elizabeth Anscombe)曾在1956年发起一场运动,阻止授予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牛津大学的荣誉学位,因为他曾下令在日本使用原子弹。迈克尔·达米特(Michael Dummett)不知疲倦地为移民和少数族裔奔走呼号。与达米特一样,以赛亚·伯林也是万灵学院的研究员,他曾于1958 年做过一次颇具影响力的演讲,题为《两种自由概念》,讲述了政治自由的本质。该演讲区分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是指没有胁迫或干涉,而积极自由是指自我管理的自由,即掌握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激情的自由。 但应用伦理学并不在牛津大学的课程大纲中。帕菲特与年轻哲学家乔纳森·格洛弗(Jonathan Glover,在新学院任教)和吉姆·格里芬(Jim Grin,在基布尔学院任教)一起萌生了一个想法,共同开设一门关于惩罚、公民不服从、堕胎、安乐死、慈善和贫困等现实道德问题的课程。格洛弗提议将其命名为“生命、幸福与道德”。帕菲特则建议取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死亡、痛苦与道德”。 这门课于1970 年开设,在牛津大学的夏季学期(也就是牛津所谓的三一学期)的周二下午举行,并立即取得了成功。许多杰出的哲学家,如法律哲学家H. L. A. 哈特(H. L. A. Hart)和怀特道德哲学教授黑尔,以及一些后来成名的研究生,其中就有一位年轻的澳大利亚人彼得·辛格(Peter Singer),都去听了这门课。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三人小组又数次在三一学期聚首,但课程名称和地点各不相同:1973 年是“生活质量”,1974 年是“权利、利益和可能的人”,1975 年是“效用主义”,1976 年是“伦理学的问题”。课程的形式是,格里芬、格洛弗或帕菲特发表演讲,其中一人做出回应,他们事先会收到演讲稿。然后是由听众提出问题和意见。三位年轻哲学家中的每一位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德里克则是其中的“明星”,一位哲学家将他比作温布尔登网球冠军罗德·拉沃尔,并形容“他具有拉沃尔式的能力,无论球从哪里来,他都能迅速回击”。他给辛格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自五十多年前我开始研究哲学以来,在我认识的所有哲学家中,帕菲特是最接近天才的一位。与他进行哲学争论就像与国际象棋大师下棋:他已经想到了我对他的论证可能做出的每一种反驳,考虑了几种可能的回答,知道对每种回答的反驳,以及对这些反驳的最佳应对”。研讨课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哲学界罕见的兴奋感。“我们都觉得自己坐在一个哲学实验室里,不同于科学实验室的是,实验是在德里克的脑海里进行的!” 帕菲特独特的交流方式在讨论会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嗓音是男中音,语调单一,但每说十几个字,他都会突然强调一个词,就像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正是在这个研讨课上,许多他日后因之成名的想法都以雏形首次亮相。这里并不适合详尽介绍帕菲特现已闻名遐迩的“未来人口”论证,但乔纳森·格洛弗是最早听到这些论证的人之一。一天下午,轮到帕菲特主持讨论,他答应给格洛弗看论文,但一拖再拖。他对这篇论文很不满意,所以想继续修补,永不满足是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特质。最终,研讨课的日子到了,可论文还是没有完成。“带着荒谬的过度自信,我说:‘没关系,德里克,我会听完后即兴回应的。’其实我所知甚少。”原来,帕菲特一直在为人口悖论而苦恼,这个悖论涉及生活质量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平衡。他在黑板上画满了图表。当最后格洛弗试图提出一些反对意见时,帕菲特已经有了一些现成的回答,“他至少已经想到了后面的四五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新手棋手,误打误撞地进了一位大师的棋局”。 事实上,在整个研讨课期间,格洛弗自己也提出了几个引人入胜的观点。其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行为本身的危害微不足道,只有当每个人都以同样方式行事时才会造成重大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个人的这种个体行动?这种难题经常出现在研讨教室之外的现实世界里。许多人认为,他们不需要费心控制个人的碳排放量,因为他们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回应这类论证,格洛弗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思想实验。设想有一个村庄,村里有一百名手无寸铁的居民。正当他们吃着一盘一百颗烤豆的午餐时,一百名饥饿的武装强盗来到了这里,他们每人拿走了一盘。每个强盗都以显著的方式伤害了一个村民。但有些土匪开始有了道德上的顾虑。第二周,他们再次袭击了村庄。不过,这一次他们的偷窃方式很巧妙,虽然略显缓慢。强盗1只从村民1 处拿走一颗豆子,从村民2 处拿走另一颗豆子,从村民3 处拿走第三颗豆子,以此类推。他对每个村民造成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少一颗豆子对单个村民的午餐没有明显的影响。强盗2 也是如此,从每个村民的盘子里拿走一颗豆子。强盗3 到100 也是如此。结果是,每个强盗最后都吃到了一百颗豆子的丰盛午餐,而每个村民最后只剩个空盘子。 难道我们能说,在第二次袭击中,每个强盗都没做错事吗?格洛弗认为,这显然是个荒谬的结论。帕菲特同意这一看法。我们将在帕菲特的第一本书中再次看到这个谜题,即“无害的虐待者”案例。
目录
序言 重要之事 致谢 第1 章 中国制造 第2 章 生活的准备 第3 章 伊顿泰坦 第4 章 历史男孩 第5 章 牛津单词 第6 章 一场美国梦 第7 章 万灵人 第8 章 远程传送机 第9 章 跨大西洋事件 第10 章 帕菲特事件 第11 章 工作、工作、工作和珍妮特 第12 章 道德数学 第13 章 雾与雪中的心灵之眼 第14 章 荣耀!晋升! 第15 章 蓝调与蓝铃花林 第16 章 优先性观点 第17 章 德里卡尼亚 第18 章 瑕不掩瑜的康德 第19 章 攀登山峰 第20 章 救生艇、隧道和桥梁 第21 章 婚姻与披萨 第22 章 与生命不相容 第23 章 帕菲特的冒险 年表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