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走进植物学家吴征镒
字数: 147
出版社: 科技文献
作者: 吕春朝//杨云珊|
商品条码: 9787523519165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58
出版年份: 2024
印次: 1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吴征镒从小对植物稚趣甚浓,逐渐演变为终生志向,为中国植物学现代化和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基础性、前瞻性和开拓性的贡献。本书以吴征镒求学和科研工作的故事为主线,重点体现了其在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育人、协同的科学家精神。吴征镒学术成长的过程,折射出他治学为人的真谛,道悟出他一生追寻科学真理的坚毅和执着,展示了他真诚、坦荡、谦和的风尚。本书试图从吴征镒的成长和科研故事探究蕴含其中的科学家精神,让新时代青年汲取榜样的力量,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精彩导读
好家风,养正气 有国才有家,多家组成 国。爱家必须爱国,爱国也 要爱家。爱国情怀是需要从 小培育、培养从而树立起来 的。中华民族有着深深的家 族情结,良好的家庭、家教 、家风对于培养少年儿童树 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至 关重要。孙中山先生说过, 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 道怎么样爱国”。注重家庭 美德,传承良好家风,不仅 能促进家庭和睦,更能涵养 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吴征镒的曾祖父吴元植 ,是扬州吴氏的首位读书人 ,虽考中秀才,但遇太平天 国运动,扬州战火连连,家 产财物毁于战火,失去继续 应举的机会。于是他携妻周 太夫人和大小家眷迁入宝应 县乡下,当了一名农村私塾 老师。不久,吴元植不幸染 病去世,吴家处于一贫如洗 、举步维艰的境地。 丈夫辞世后,遗下三个 儿子,周太夫人靠帮人浆洗 缝补衣服、纳鞋底、纺棉纱 、搓麻绳度日,生活非常艰 苦。周太夫人出身书香门第 ,受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 不仅有文化教养,也很有毅 力,即使在如此艰难的日子 里,也从未放弃三个儿子的 读书习文。她一边含辛茹苦 ,起早贪黑,靠着纺纱织线 及做针线活养活一家人,另 一边为儿子们寻访名师,严 加督促,立下“不进学,不 得娶妇”的家规激励他们。 在这样的家规和家风的影响 下,除了吴征镒的大伯祖吴 庆孙因体弱多病未能有所成 就外,其他人都出类拔萃, 其中二伯祖吴引孙通过拔贡 进入国子监,吴征镒的祖父 更是殿试二甲第一名传胪, 后来兄弟二人都为官有为, 勤政为民,开启了吴氏家族 的兴盛之路。 1904年,吴引孙用四十 万两“养廉银”在扬州东城北 河下建造宅居,即称“九十 九间半”的吴道台宅第(图1 - 1),这座老宅与杭州胡 雪岩故居、无锡薛福成故居 并称“晚清江南三大名宅”。 吴道台宅第里特仿宁波 天一阁建造一座藏书楼,定 名为测海楼(图1 - 2),其 意为学深似海,犹如测海, 彰示学海无涯。测海楼的藏 书达二十四万七千七百五十 九卷,包括元明刊本、旧家 善本、寻常坊本、殿刻局刊 等各本,书目分经类、史类 、子类、集类、艺类、丛类 、医类、试类、说类、教类 、阙类等十一类,藏书超过 天一阁。吴引孙亲自撰写藏 书目录《仪征吴氏有福读书 堂藏书简明总册》,每本藏 书均印有“真州吴氏有福读 书堂藏书”的印章。可见吴 道台宅第里的测海楼藏书规 范、分类有致、书香四溢。 吴引孙在遗嘱《荣产琐 记》中定下北河下住宅及测 海楼藏书为两房子孙共有, 规定只有上中学以上的人才 能上楼读书,年幼子孙不得 私自上楼看书。吴征镒的几 位兄长都念过家塾,陆续考 入中学,读过测海楼的藏书 ,吴征镒年幼时不得上楼, 但也偷上过几次楼翻阅藏书 。 吴氏有家训“有福方能坐 读书,成才未可忘忧国”( 图1 - 3),教导后辈读书成 才报效国家。吴征镒幼时, 在母亲刘仲璇教导下,6岁 时已认识两千多个字,之后 又入家塾。吴征镒记得特别 清楚,在他幼时患结膜炎时 ,母亲抱着他,摇晃着,教 他背诵第一首唐诗:“寥落 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 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尽 管他不懂,母亲还是耐心地 教,并不断纠正吴征镒的发 音。母爱如天,这些记忆都 铭刻在吴征镒心间。此后, 吴征镒入家塾学习《幼学琼 林》《四书》《古文观止》 《唐诗三百首》等诗词古文 及清末民初上海澄衷中学的 新式教科书。 吴征镒的父亲是进步党 人,有一套梁启超的《饮冰 室文集》,吴征镒很喜欢读 那些长江大河似的文言议论 ,这位中国历史上“维新变 法”领导者的变革思想给吴 征镒留下深刻印象,这与后 来吴征镒写成《救亡歌》不 无关系。 抗战爆发以后,吴征镒 的父母决定“守家待变”,命 吴征镒兄弟几人离开家乡到 四川、云南等抗战后方,为 国家工作。这时家中唯有最 小的儿子吴征莹在扬州读书 ,待其高中毕业后,吴征镒 父亲已重病缠身,但母亲刘 仲璇仍然支持小儿子离开日 伪统治下的扬州。 抗战时期,吴征镒多年 音讯全无,家人后来才知他 参加地下党了。刘仲璇对此 非常宽容,说:“不方便写 信我晓得的,没有关系的。 ”抗战胜利后,吴征镒兄弟 几人也越来越忙,看望老人 家的机会很少,但母亲刘仲 璇总是非常理解。到了病重 的时候,她说:“他们都在 忙事业,为国家出力,这样 也有出息啊!我高兴!” 正是这样的家风、家训 ,让吴征镒从小便对读书充 满向往,对知识充满渴望, 在耳濡目染下,树立了读书 报国的理想。同时,儿时在 父亲书房常看的《植物名实 图考》《日本植物图鉴》也 为他后来从事植物学的研究 敲开了第一扇门。吴氏家族 的两位母亲——吴元植之妻 周太夫人和吴启贤之妻刘仲 璇,为吴氏家族的家风传承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P3-5
目录
爱国篇 好家风,养正气................................................................................................... 3 古风《救亡歌》,激发爱国情.............................................................................. 6 参加民主同盟,加入中国共产党...................................................................... 10 涅槃重生,义无反顾.......................................................................................... 13 献计国家,促进国家战略布局.......................................................................... 15 创新篇 论唇形科植物的进化和分布.............................................................................. 21 被子植物八纲系统和“多系 -多期 -多域”起源理论................................... 25 顺藤摸瓜,探索新路径...................................................................................... 32 接力创新,勇开新颜.......................................................................................... 35 求实篇 芜园认植物,稚趣变热爱.................................................................................. 43 在实践中成长,举办植物标本展...................................................................... 45 实践“三严”学风............................................................................................. 47 科学考察,每闻必录.......................................................................................... 50 实事求是地开展橡胶宜林地考察...................................................................... 53 奉献篇 植物王国召唤,建设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59 花开三带,果结八方.......................................................................................... 63 为本草正名,贡献光和热.................................................................................. 67 不畏艰辛,为考察走遍祖国大地...................................................................... 72 安、专、迷、呆的学者...................................................................................... 83 协同篇 中国学者为植物命名的历史渊源...................................................................... 87 依靠“传帮带”,练就编志人员基本功............................................................ 90 齐心编志书,摸清云南植物家底...................................................................... 93 任主编 17年,完成一件国家大事.................................................................... 96 中美合作编撰 Flora of China........................................................................... 102 互学互帮、协同实践——青藏高原综合考察................................................. 107 跨领域合作共促植物学发展............................................................................ 111 育人篇 业师育我,我教学生........................................................................................ 117 言传身教,为师之责........................................................................................ 121 奖掖后学,薪火相传........................................................................................ 132 精神家园篇 自然科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139 植物学家与人文学者的情谊............................................................................ 14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