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产业链下的内蒙古新型农牧民经济行为研究

产业链下的内蒙古新型农牧民经济行为研究

  • 字数: 257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陈红|
  • 商品条码: 978752430077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调查,研究新 型城镇化路径下从事牧业为生计人口的经济行为。 在当前背景下,牧业为生计的人口规模有了较大改 变,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大力推动牧民经济行为的 转变。这也是随着农、牧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和 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牧业人口兼业化程度 不断加大的必然结果。“新型牧民”涉及到牧业人 口的生产活动诸多方面,对其经济行为的是深入了 解当前牧业产业化趋势的重要切入点。 本书中将牧民经济行为置于市场关系之中,研 究新型牧民经济为的社会关系网络及生成机制。牧 民经济行为的阶段性特点是时代性的,是政府、社 会、市场机制下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市场经济主 体的理性行为。书中“新型牧民”的范畴超出了原 有的“牧区”与“牧民”的关联性,旨在将其范畴 扩展到能够包含以牧业为生计的人群,无需区分牧 区、半农半牧或农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主体 行为能力深入考察,使用最新案例解释市场体系中 的牧民经济行为能力。
作者简介
陈红,2018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牧民经济行为,牧区发展和经济人类学研究。发表近十篇学术论文,以西藏牧区为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先后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级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研究项目两项。自2010年至今,曾多次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区域进行过实地调查,撰写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调研报告。2015~2016年到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蒙古与内亚研究所访问学习,搜集整理了牧民生计模式转变与生态适应策略相关的研究资料。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农牧民经济行为 一、土地制度与农牧民生活 二、空间规划下的生态、城镇与农牧村 三、宏观视角下的农牧民 四、农牧区人口的流动与城村界限 第三节 关于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应用与理解 一、关于产业链 二、关于经济主体 三、关于农牧民经济行为 四、关于新型农牧民 五、关于主体性与整体 第二章 发展视角下的内蒙古农牧业政策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何谓发展视角 一、发展理念的发展 二、发展话语下的国家与地方的链接 三、内蒙古农牧区发展的起点 第二节 20世纪50~70年代初的内蒙古农牧区民主改革及农牧民生活 一、农区民主改革及公社化 二、牧区民主改革及公社化 三、农牧民生产生活记录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内蒙古农农村社会及政策改革 一、农牧业改革 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三、牧区草畜双承包责任制 四、流动人口与农农村社会 五、户籍制度改革及人口迁移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农牧配套政策及农农村社会 一、发展乡镇企业 二、农牧业产业化 三、农村牧区税费改革 四、小城镇建设及城乡一体化的努力 第五节 21世纪社会新的话语及农牧民经济行为 一、“双碳”目标与社会生活的连接 二、社会空间与生态空间互动 三、现代物流体系及口岸经济建设 四、新质生产力与就业机会 第六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口岸城镇发展对农牧民经济行为的影响 一、二连浩特口岸发展 二、中蒙贸易发展势头下的边民互市 三、2020~2021年二连浩特的外贸市场 四、跨界信任与维系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内蒙古农牧区及农牧民能动性 第一节 社会空间的更新与空间主体的生成 一、空间性与线性时间 二、社会空间与关系网络的具体化 三、城村互动模式的普遍意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