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风云初记

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风云初记

  • 字数: 295
  • 出版社: 长江文艺
  • 作者: 孙犁|
  • 商品条码: 978757022958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风云初记》是著名文学家孙犁的长篇代表作,小说主要描写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冀中劳动人民在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的觉醒进步和战斗热情。 小说文字含蓄、凝重、精炼,有着散文式舒展流畅的结构。人物形象生动,那些在抗日风暴中飞跃成长的人民战士,特别是具有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农村妇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擅用“白描”手法创作诗情画意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诗化小说”。孙犁的散文秀雅隽永、朴实无华。其小说与散文以美的意境、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展现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为了理想而浴血奋战的人们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品质。其代表作有《白洋淀纪事》《荷花淀》《芦花荡》《风云初记》等。
精彩导读
一 一九三七年春夏两季,冀中平原大旱。五月,滹沱河底晒干了,热风卷着黄沙,吹干河滩上蔓延生长的红色的水柳,三棱草和别的杂色的小花,在夜间开放,白天就枯焦。农民们说:不要看眼下这么旱,定然是个水涝之年。可是一直到六月初,还没落下透雨,从北平、保定一带回家歇伏的买卖人,把日本侵略华北的消息带到乡村。 河北子午镇的农民,中午躺在村北大堤埝的树荫凉里歇晌。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从她们的长相和穿着上看,全好像姐妹俩,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二十七八。姐姐脸儿有些黄瘦,眉眼带些愁苦;可是,过多的希望,过早的热情,已经在妹妹的神情举动里,充分地流露出来。 她们头顶的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叫得焦躁刺耳,沙沙的黏虫屎,掉到地面上来。 远处有一辆小轿车,在高的矮的、黄的绿的庄稼中间,红色的托泥和车脚一闪一闪。两个乌头大骡子,在中午燥热的太阳光里,甩着尾巴跑着。 两个妇女仄着身子看,姐姐说: “又有人回家了!” “我看是不是俺姐夫?”妹妹站起身来。 “你就不想念咱爹?”姐姐说。 “我谁也想,可是想不回来!”妹妹提着脚跟,仔细看了一会儿,赶紧坐下拧起纺车来,嘟念着说,“真败兴!那是大班的车,到保府去接少当家的死着回来了。咱的人,一个也不回来,今年不知道能回来一个也不?” 轿车跑到村边,从她们眼前赶进了寨门。大把式老常从前辕跳下来,摇着带红缨的长苗鞭,笑着打了个招呼。少当家的露着一只穿着黑色丝袜子的脚,也从车里探出头来望了她们一眼。她们低着头。 这姐妹两个姓吴,大的叫秋分,小的叫春儿。大的已经出嫁,婆家是五龙堂。 五龙堂是紧靠滹沱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河从西南上滚滚流来,到了这个地方,突然曲敛一下,转了一个死弯。五龙堂的居民,在河流转角的地方,打起高堤,钉上桩木,这是滹沱河有名的一段险堤。 大水好多次冲平了这小小的村庄:或是卷走它所有的一切,旋成一个深坑;或是一滚黄沙,淤平村里最高的房顶。小村庄并没叫大水征服,每逢堤埝出险,一声锣响,全村的男女老少,立时全站到堤埝上来。他们用一切力量和物料堵塞险口,他们摘下门窗,拆下梁木砖瓦,女人们抬来箱柜桌椅,抱来被褥炕席。传说:有一年,一切力量用尽了,一切东西用光了,口子还是堵不住,有五个青年人跳进大流里去,平身躺下,招呼着人们在他们的身上填压泥土,堵塞住水流。
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