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贵州传统村落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研究:铜仁遗珍

贵州传统村落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研究:铜仁遗珍

  • 字数: 292
  • 出版社: 同济大学
  • 作者: 编者:唐秀成//洪涛//娄清|
  • 商品条码: 978757651461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贵州传统村落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研究:铜 仁遗珍》是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对铜仁市德江 县枫香溪镇、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和碧江区漾头镇 茶园山村三地开展文化遗产调查的工作成果梳理。 通过对三地的不可移动文物与遗存现状、非物质文 化遗产形态、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及自然资源作详尽 记录、访谈、采样,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获海 量第一手图文资料,经资料整理、考辨、分类、溯 源、评析等,形成本书主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对 照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现实发展需要,为不可移动文 物本体保护、修缮及展示利用,以及传统村落文化 遗产保护与利用等提供切实可行的文化遗产活化利 用实施策略,并为构建多方协调、多层联动的文化 遗产保护管理系统,形成示范带动、整体连贯的村 落文化遗产展示利用体系,全面提升区域性文物本 体保存水准带来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文本。
作者简介
娄清 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文博研究馆员、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国家文物局方案审核专家组成员。1984年迄今,先后在贵州省文化出版厅文物处、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工作,并参与贵州省文物保护工作的一线调研,获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优秀个人”。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贵州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田野调查项目之缘起 第二章 枫香溪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保护展示利用研究 一、枫香溪概况 (一)人文与自然环境 (二)历史沿革 二、枫香溪文化遗产资源构成与分析 (一)枫香溪文化遗产资源构成 (二)枫香溪文化遗产资源分析 三、枫香溪文化遗产的特点及价值 (一)枫香溪文化遗产的特点 (二)枫香溪文化遗产的价值 四、枫香溪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建议 (一)加强日常保养维护,建立德江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 (二)重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文化线路的整体研究 (三)加大公布保护名录工作力度 (四)“多规合一”前提下的有序开发 (五)利用乡村振兴计划激活乡村传统建筑 第三章 贵州省德江楠杆土家族乡文化遗产资源研究 一、德江楠杆土家族乡概述 (一)德江楠杆土家族乡自然与人文环境 (二)楠杆土家族乡历史沿革 二、楠杆土家族乡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一)楠杆土家族乡文化遗产资源类型 (二)楠杆土家族乡文化遗产资源特点 三、楠杆土家族乡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估 (一)见证贵州古代交通发展 (二)见证重大历史事件 (三)见证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四)具有典型的“耕读传家”农耕文化特征 (五)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六)展示因地制宜的建筑构造技术 四、楠杆土家族乡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建议 (一)加大公布保护名录力度,参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二)科学统筹部门规划,合理制定发展思路 (三)响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力争早日形成乡村新时代面貌 (四)建立生态博物馆,整体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第四章 茶园山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利用研究 一、茶园山村概述 (一)茶园山村自然环境 (二)茶园山村人文环境 二、茶园山村村落布局 (一)茶园山组 (二)大坪组 (三)龙头组 (四)老堰塘组 (五)烂泥冲组 (六)岩牛组 (七)黄土坡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