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如何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如何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 字数: 22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雪松//冯明|
  • 商品条码: 978752274372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前,世界经济版图加 速重构,在新兴市场国家发 展带动下,世界经济格局更 趋多元化,大国博弈日益复 杂。能源利用方式和信息传 递方式的“两大科技革命”正 在引爆新一轮产业变革,大 国之间的科技产业竞争异常 激烈。经济领域是大国竞争 最重要的主战场之一。随着 传统增长动能式微,中国亟 待加快培育新动能。作为一 个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培 育壮大新动能并非个别性散 点式的,而是多领域、集群 式的。未来一段时期,建议 在大变局中抢抓时代机遇, 重点培育“新质引领型”新动 能、释放“需求升级型”新动 能、激活“结构优化型”新动 能、挖掘“对外开放型”新动 能,增强中国发展主动权。
作者简介
李雪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政策效应评估、战略规划与结构升级等。主持或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0余项,发表论文论著等200余篇(部)。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及优秀对策信息奖等60余项。 冯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宏观政策与评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任哈佛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曾在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转渠口镇工作。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研究类特等奖2次,一二等奖多次。
目录
总论 在大变局中抢抓时代机遇加快培育壮大中国发展新动能 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竞争更趋激烈 二 培育壮大新动能是抢抓时代机遇、积极应对和引领新一轮大国竞争的关键 三 中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四 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 总体研判与国际经验借鉴 一 外部环境和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变化增强了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紧迫性 二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美国经验与借鉴 三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德国经验与借鉴 四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日本经验与借鉴 五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韩国经验与借鉴 第二章 培育“新质引领型”新动能:由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新动能 一 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 二 强化新能源新动能 三 引领新能源汽车新动能 四 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新动能 五 培育生物医药新动能 六 培育未来产业新动能 第三章 释放“需求升级型”新动能:由传统领域提质升级带动的新动能 一 释放户籍制度改革新动能 二 释放居民消费扩容提质新动能 三 释放民生领域补短板投资新动能 四 释放基础设施建设新动能 第四章 激活“结构优化型”新动能:由结构调整优化催生的新动能 一 激活城乡结构调整新动能 二 激活区域结构调整新动能 三 激活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动能 四 激活传统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新动能 第五章 挖掘“对外开放型”新动能:由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的新动能 一 挖掘制度型开放新动能 二 挖掘服务业开放新动能 三 挖掘国际产能合作新动能 四 挖掘“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