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

  • 字数: 513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龙大轩|
  • 商品条码: 978730033792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9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2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综合百余年来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华法 系进行重新认识,认为中华 法系是一套涵盖古代中国法 律之制度、思想和文化的知 识体系,历经夏商西周的“ 礼刑”时代,春秋战国秦的“ 法律”时代,汉到清的“礼法 ”时代,至清末“西学东渐” 方始解体;曾经对日本、朝 鲜、越南等国的法制进程产 生深远影响。这一体系以“ 仁”为文化基因,将仁所统 率的诸如“孝悌忠信礼义廉 耻”的人伦道德,以及“仁民 爱物”“民胞物与”的自然道 德,有机融入法律的各种因 子之中,形成法律与道德协 同发力的运行机制,引领法 制建设始终朝着天理、国法 、人情相统一的理想目标且 歌且行。挖掘中华法系的经 验智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法律文化的重要举措,必能 为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 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提供充分的文化自 信。
作者简介
龙大轩,男,1965年生,重庆梁平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法律讲堂》主讲嘉宾。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第五届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律咨询委员。曾获全国“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普法人)”、中央电视台“普法宣传工作特殊贡献奖”、重庆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重庆市名师、重庆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黄大年教师团队”负责人等奖励或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法律史学、法律文化教学研究。主讲的“中国法制史”入选“学习强国”平台和首批国家一流课程(线下);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历史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转载文章90余篇。出版《道与中国法律传统》、《汉代律家与律章句考》、《乡土秩序与民间法律——羌族习惯法探析》等多部专著。获省部级以上多项教学、研究成果奖。曾在央视《法律讲堂》录播“中华法文化”、“礼法中国”、“中华法制寻踪”、“儒家法文化探秘”、“孝道与法文化”、“汉武帝尊儒之谜”、“汉武帝用儒之道”、“李斯传奇”、“张良传奇”等节目200余集,影响广泛。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中华法系研究范式的形态与变迁 第二节 “律令说”之由来与流行 第三节 以“律令说”移治中国古代法的局限 第四节 中华法系是礼法体系 第五节 礼法视野下的法律史成说再审视 第二章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体制流变 第一节 礼刑时代:上古社会到夏商西周 第二节 法律时代:春秋战国秦 第三节 礼法时代:汉至清 第四节 法治时代:清末法制改革以来 第三章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精神特质 第一节 以“仁—礼”架构为基础逻辑 第二节 以“孝—忠”关系为价值内核 第三节 以“信—义—廉—让”为精神辅翼 第四章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从家观念到天下理想 第二节 伦理型法律传统的现代意义 第三节 家庭伦理的时代价值 第四节 修己安人的做人伦理 第五节 伦理法精神的现代性转换 结语 大经大法:中华法系的精神指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