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钱理群访谈录:我的两个精神基地

钱理群访谈录:我的两个精神基地

  • 字数: 230
  • 出版社: 山东画报
  • 作者: 钱理群|总主编:李浴洋
  • 商品条码: 978754744661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3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钱理群先生是影响巨大的当代知识分子,本书 收录从其2014年入住养老院以后的访谈,集中体现 其近年的最新观察与思考。作品看点:个人生涯回 顾,以期表现一位知识分子的“暮年心路”;鲁迅 的当代价值——好的文学史,不仅洞见文学,而且 也在回应社会问题;文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境界; 养老文化;耄耋老人与时代、与青年对话的热望。
作者简介
钱理群,1939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主编、主要作者)、《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天地玄黄》《岁月沧桑》《绝地守望》)、《拒绝遗忘》《岁月沧桑》《安顺城记》(主编)等。
精彩导读
晚年百感交集忆北大中 文系 访谈人:姚丹 姚丹:钱老师,今天非 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借北 大中文系“系庆”的机会和您 做一个学术访谈。请您就与 北大中文系的渊源,您在北 大中文系过往经历中难忘的 往事,您的教学与学术研究 的特点、取得的成绩和留下 的遗憾等,做一次回顾。 我们知道,您是1956年 考上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的 ,这是您和北大最初的结缘 。记得以前您在文章里写过 ,中学时候您是科目均衡发 展的好学生,请您谈谈在当 时普遍更重视科学科目的情 况下,您为什么会选择新闻 这样的纯文科专业呢?咱们 就从这儿开始吧。 钱理群:好。我是1956 年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考上北大的。当时我报考北 大,选择北大中文系新闻专 业,原因就是我从小就有一 个梦,想当一个儿童文学家 。一进来以后,就立刻发现 我这个选择不对。我这个人 不适合搞文学创作,我的抽 象思维能力太强,任何事到 我这儿都被概括出来了,细 节我全部记不住。而文学创 作最关键的是细节,所以我 当时就判断自己是不能够当 一个作家的,我应该当一个 学者。另外我发现自己的性 格不适合当记者。我最喜欢 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家里读 书写作,然后跟别人聊天, 一直到今天都是这样的。做 记者,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 交道,而且政治性太强,要 善于在现实里头打滚,这个 我做不到,所以我就发现我 选择错了,自己不适合做作 家,也不适合做记者,应该 当一个学者。当时费孝通有 一句话,对我有一生的影响
目录
辑一 我的两个精神基地 晚年百感交集忆北大中文系 我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历史回忆 和来自重庆的朋友谈“安顺这帮人” 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历史中寻求永恒——关于《安顺城记》 答贵州“小朋友”问 辑二 晚年学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道路、方法与精神 文学阅读的社会空间与当代精神发展的可能性——与洪子诚先生对话 有“声”的、有“人”的文学阅读与文学研究——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新讲》 圆人生最后一个梦——和金波先生的对话 辑三 知识分子的历史与命运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与命运 我心向往之的是创造对当代中国有解释力和批判力的理论 辑四 对青年朋友说 我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 答“共识网”网友问 对“哔哩哔哩”《钱理群讲鲁迅》课程反馈的回应 《有承担的学术:中国现代文学学人论集》新书分享会答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