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们共同的记忆:致敬经典

我们共同的记忆:致敬经典

  • 字数: 250
  • 出版社: 江苏文艺
  • 作者: 编者:王文胜|
  • 商品条码: 978755949244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2020年至2024年,江 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 有限公司连续举办了四届“ 致敬经典·寻找我们共同的 记忆——名家朗读会”,多 位名家受邀来到南京共同诵 读文学经典。 本书记录了四届活动的 盛况,并以“名家素描”“经 典赏析”和“采访回放”等形 式向名家和经典致敬。“名 家素描”为受邀参加朗读会 的名家作小传,以此记录他 们传承经典和创作文学的路 程;“经典赏析”则是以文本 细读的方式品鉴名家们朗读 的经典之作,感受经典的魅 力,挖掘经典在当下新的生 命力;“采访回放”记录了名 家对创作经历、何为经典等 话题的讲述与思考。
精彩导读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 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 提出了十四条关于经典的定 义:经典永远有未尽之言; 经典是留在个人或集体深层 记忆中的内容;经典永远令 人觉得独特和新颖;经典帮 助个体在阅读的过程中确立 自己……这十四条定义中首 要的是:经典是那些你经常 听别人说 “我正在重读” 而 不是 “我正在读” 的书。这 意味着只有经得起不断重读 的作品才能被称为经典,这 些经典之作凭借其广博和深 厚不断召唤一代又一代的读 者。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 的爱恨嗔痴和世事浮沉影射 出人类普遍的情感与命运, 人们反复阅读《红楼梦》, 就如同反复咀嚼自己的人生 ,从中获得共鸣、启迪与慰 藉。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 、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 泽与87版《红楼梦》中 “香 菱” 的扮演者陈剑月共同朗 读了《红楼梦》的经典选段 “黛玉初进荣国府” 和 “香菱 学诗”,香菱和黛玉在一起 讨论王维的诗歌时,“渡头 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的诗 句使她们想起了遥远的南方 和古老的姑苏城,两位远离 家乡的年轻女子在这一刻产 生了高度的情感共鸣,熟悉 香菱和黛玉命运的读者每每 读到这里时,总会心头为之 一颤。 《红楼梦》中宝黛的爱 情之所以牵动无数读者的心 ,是因为爱情在文学中作为 一种理想高尚的情感形式寄 托着人们对于纯真和自由的 追求。20世纪80年代,舒 婷的一首《致橡树》引得无 数年轻人高声吟唱,他们为 木棉对橡树的真挚告白所感 动,在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 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
目录
第一届 “致敬经典·寻找我们共同的记忆——名家朗读会” 名家素描 李敬泽:历史细节的捕捉者 舒婷:生活·书籍·诗 苏童:南方的诗学 叶兆言:南京的文学代言人 王家新:人与世界的相遇 徐则臣:花街·北漂·北上 贾梦玮:文学世界里的摆渡人 李路:《人世间》与父辈的故事 张纪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经典赏析 舒婷:《致橡树》 叶兆言:《南京传》 曹雪芹《红楼梦》选段:《黛玉初进荣国府》《香菱学诗》 王家新:《在圣托里尼岛上有一棵树》 金庸《神雕侠侣》选段:《侠之大者》 食指:《相信未来》 附录:采访回放 第二届 “致敬经典·寻找我们共同的记忆——名家朗读会” 名家素描 吴义勤:文学梦的追寻者与守护者 余华:我为什么选择写作 韩东:人和书相遇的机缘 陈先发:用中国经典作品打开现实 胡弦:写一些让自己微微惊讶的东西 张清华:有两个不同角色的“我” 傅元峰:过去的人生的轨迹 经典赏析 华清:《暴风雪》 陈先发:《绷带诗》 胡弦:《插图》 华清:《车过故乡》 华清:《从诸神的方向看》 理查德·弗兰纳根:《河流引路人之死》 傅元峰:《很难将一块朽木带回家》 韩东:《季节颂》 胡弦:《明月》 陈先发:《南洞庭湿地》 傅元峰:《蜷缩》 陈先发:《榕冠寄意》 史铁生:《我与地坛》 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 韩东:《向日葵》 胡学文:《有生》 苏童:《雨和瓦》 附录:采访回放 第三届 “致敬经典·寻找我们共同的记忆——名家朗读会” 名家素描 梁晓声:共和国儿女的时代观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