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贺桂梅访谈录:中国视野与人文学的想象力

贺桂梅访谈录:中国视野与人文学的想象力

  • 字数: 180
  • 出版社: 山东画报
  • 作者: 贺桂梅|总主编:李浴洋
  • 商品条码: 978754744660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访谈与对话的形式呈现贺桂梅的成长道 路、学术格局和已有成果。
作者简介
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2年曾在日本神户大学担任特任准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同时进行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现状文化批评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出版著述《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思想中国——批判的当代视野》《赵树理文学与乡土中国现代性》《书写“中国气派”——当代文学与民族形式建构》等。
精彩导读
中国视野·当代经验·文学 方法 访谈人:李浴洋 “既内且外”的“70后”代际 经验 李浴洋:您凭借自己在 中国当代文学史、思想史以 及晚近二十年间的文化现象 研究等领域的成就,被视为 “70后”(人文)学者的重要 代表。您的自选集《打开文 学的视野》正是“身份共同 体:70后作家大系”中“文学 评论卷”的一部。当然,对 于一位学者而言,不应完全 依据代际标签对其做出评价 ,但我发现,与“老三届”和 “80后”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 相比,夹在中间的“70后”一 代的形象其实是相对模糊的 。所以我们不妨就从您的这 一身份特征开始今天的访谈 。 贺桂梅:无论在文学界 还是学术界,“70后”前有在 20世纪80年代文化舞台上 亮相并且叱咤风云多年 的“50后”“60后”学者——他 们是我们的师长辈,后有早 早出台、气势夺人的“80后” 甚至“90后”——他们是我们 的学生辈。夹在两个自我意 识高涨的代群之间,确如你 所说,“70后”一代的身份意 识和主体面貌是比较模糊的 。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 我对自己的代际身份有一个 “延迟”发现的过程。我从20 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大学, 然后慢慢有机会发表论文, 并且有幸在许多场合作为“ 新生代”发言,但当时并没 有“代际”这种意识。 我第一次意识到“70后” 这个身份的某种有效性,在 2010年左右,当时《南方 文坛》杂志和中国作协在华 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一场关于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
目录
中国视野·当代经验·文学方法 人文学的想象力:我与北大中文系 重返20世纪80年代,打开中国视野 重启人文学的想象力 与五位作家同行 民族形式与革命的“文明”论 “我将文学研究视为认识中国的中介” 附录 学术纪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