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孔子:一路颠沛的圣人

孔子:一路颠沛的圣人

  • 字数: 182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钱宁|
  • 商品条码: 978710807915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孔子“一路颠沛” ,用了十四年的时光,走遍十多个大国小邦,几乎 经受了人生的所有考验——挫折、落寞、困顿、孤 独、诱惑、追杀、牢狱、疾病、饥饿、失败、死亡 ,但依然不肯放弃自己的信念。这是他的成圣之路 。 与周游主线交织呈现的,是孔子身边的各种人 物:父母、兄弟、妻儿、弟子,国君,贤臣、智者 ,贼子、小人,以此侧写出孔子的平生际遇,以及 他如何从“与众不同”走向“超凡入圣”。 小说有历史虚构和现代表述的色彩,但书中人 物,皆有史实根据,对话依据《论语》,情节多出 自《史记》。 这本《孔子》,和《新论语》《论语纲要》一 起,构成了钱宁的孔子系列。
精彩导读
附录七 由“仁”入“圣”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字由“人”和“ 二”组成,《说文解字》释“仁”:“从人从二”。二 人者,人与人之关系也。仁的本质,就是人与他人的关 系。 孔子说了:“仁者,爱人。”人有各种,仁亦多样 。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角色转换,人与人的关系也就复 杂多变。仁者之“爱人”,于是有了不同形式:于父母 ,是孝;于兄弟,是悌;于夫妇,是情;于子女,是慈 ;于君王,是忠;于朋友,是信;于他人,是诚。 “仁”的一个特点是其内在性。孔子说:“仁远乎 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仁离我 们远吗?不远,只要一想到仁,仁就到了。为什么?因 为仁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仁”的另一特点是其被动性。“仁”之“爱人” ,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 渊》)。不是“我对你好”,而是“我不对你不好”。 求“仁”于内,就是“忠”。“忠”者,正心诚意 。行“仁”于外,就是“恕”,“恕”者,接人待物。 孔子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的体会是,“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真是很 好的总结。 由于“仁”的内在性和被动性,通往“仁”的最佳 途径似乎就是“克己”。 “克己”就是克制自己。这是对所有人的要求,单 是民众要“克己”,君王也要“克己”。人在社会上扮 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要求。“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要求君要有君的样子,父要 有父的样子。当然,人的社会角色会转变,君不一定永 远是君,而父总是由子变来的。 “克己”即“复礼”。“礼”是人与人之间复杂关 系的准则;“复礼”即“为仁”,“礼”基于“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因此,孔 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论语·颜渊》) 这些道理在逻辑上讲得通,在实际中却行不通。为 什么?因为“克己”不易,让别人“克己”更难。孔子 认为,仁者不能只顾自己达“仁”而弃民众而不顾,需 要教导和帮助民众。孔子对子贡说:“夫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 能济众,何如?”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论语·雍也》)意思是说,那不仅仅是“仁”了, 那是“圣”了。 求仁得仁,易;由仁入圣,难。 附录十二 孔子退休 孔子到了耳顺之年,要办退休了。弟子中最会办事 的子贡,主动“服其劳”,一大早进城替夫子代办。 午饭时,子贡回来,面有“色难”。 众人问:不顺利? 子贡:教师资格有问题。
目录
新版序言 自序 开篇 尼山 第一章 鲁 第二章 父母 第三章 卫 第四章 兄弟 第五章 匡 第六章 公卿 第七章 蒲 第八章 野民 第九章 曹 第十章 夫妇 第十一章 宋 第十二章 智者 第十三章 郑 第十四章 弟子 第十五章 晋 第十六章 贤臣 第十七章 陈 第十八章 乐师 第十九章 蔡 第二十章 贼子 第二十一章 叶 第二十二章 君王 第二十三章 楚 第二十四章 诸侯 第二十五章 卫 第二十六章 小人 第二十七章 鲁 第二十八章 有朋 终章 圣人 书中人物 附录 一 孔子的殷人意识 二 “子曰”之谜 三 为什么“不亦乐乎”? 四 《论语》的三重语境 五 颜回的逻辑 六 宰予的挑战 七 由“仁”入“圣” 八 不敢言“圣” 九 孔子的激进 十 《论语》中的三个小人物 十一 “耳顺”新解 十二 孔子退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