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转型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转型

  • 字数: 224
  • 出版社: 上海交大
  • 作者: 谷晓坤|
  • 商品条码: 978731331684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 进和大都市率先探索全面乡 村振兴的背景下,本书尝试 从政府—社会—市场融合的 视角,建立一套理解和分析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转型的理 论与方法,探讨大都市居民 、政府及社会资本三类关键 主体参与乡村多功能转型的 过程与机理。全书共7章, 包括理论框架、数据模型和 实践案例,涵盖大都市乡村 多功能转型的内涵、理论框 架与评估方法,城市居民对 乡村多功能的认知与响应模 拟,“三块地”政策创新和全 域土地整治工具,以及社会 资本嵌入等助推乡村多功能 转型等内容。本书适合公共 管理、乡村发展以及自然资 源管理和乡村治理领域的专 业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谷晓坤,管理学硕士,自然地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靠前合作交流部副主任,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土地学会学术青年工作委员分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国大城市乡村土地利用与管理政策研究,涉及土地、管理、规划、经济、生态等城乡治理相关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或参与横向科研项目12项,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奖1项。公开发表SSCI/SCI论文6篇,CSSCI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1章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转型的研究背景与理论框架 1.1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转型的研究背景 1.1.1 乡村:中国历史文化的底色 1.1.2 大都市乡村:城市化浪潮的一粟 1.1.3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转型:政策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都市农业多功能 1.2.2 乡村(地域)多功能 1.2.3 乡村转型 1.3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转型理论 113.1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内涵 1.3.2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转型历程 1.3.3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转型“政府—市场—社会”三维耦合理论分析框架 1.3.4 本书各章节主要内容 第2章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评估 2.1 基于城乡居民需求视角的评估方法 2.1.1 乡村多功能评估方法综述 2.1.2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分类 2.1.3 评估尺度:镇—村 2.1.4 大都市乡村多功能评估指标体系 2.2 镇域乡村多功能评估 2.2.1 镇域乡村多功能评估方法 2.2.2 上海89个镇的多功能评估结果 2.2.3 上海镇域乡村多功能发展模式 2.3 村域乡村多功能评估 2.3.1 村域乡村多功能评估方法 2.3.2 青浦区160个村多功能评估结果 2.3.3 青浦区乡村不同功能之间的冲突 第3章 大都市居民对乡村多功能的认知调查 3.1 居民需求与乡村功能的分类匹配 3.1.1 大都市居民的角色 3.1.2 居民需求与乡村功能的匹配分类 3.2 调查区域与数据收集 3.2.1 宁波市及乡村概况 3.2.2 宁波市居民调查方法 3.3 宁波城区居民对于乡村功能的认知 3.3.1 基本形成统一认知的乡村功能 3.3.2 存在较大认知差异的乡村功能 3.4 宁波城区居民对乡村多功能认知的影响因素 3.4.1 信息来源于居民认知 3.4.2 对乡村的情感与居民认知 3.4.3 过往乡村经历与居民认识 3.4.4 居民对于到宁波周边乡村的意向 3.5 促进乡村多功能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3.5.1 规划与用地方面的建议 3.5.2 媒体与宣传相关的建议 第4章 大都市居民对乡村多功能转型的响应 4.1 全球趋势与政策背景 4.1.1 逆城市化下的归乡现象 4.1.2 中国政策对归乡的引导与鼓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