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李叔同笔下的艺术之美

李叔同笔下的艺术之美

  • 字数: 140
  • 出版社: 中国画报
  • 作者: 李叔同
  • 商品条码: 978751462466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叔同笔下的艺术之美》展现了这位音乐、美术、书法、戏剧全才大师的艺术境界。李叔同将对生命的体悟融入创作,音乐中流淌着禅意的悲悯,绘画里蕴含着空灵的哲思,书法间挥洒着澄明的心境,戏剧表演直击灵魂深处。他的艺术不仅是技艺的巅峰,更是对至善至美的永恒追寻,鲁迅、林语堂、丰子恺等大师皆为其折服。本书通过解析他的经典作品,揭示其如何在尘世喧嚣中以艺术为舟,渡向精神的彼岸。读者将在字里行间感受心灵被艺术叩响的悸动,领悟人生的平仄韵律,重拾对纯粹之美的信仰,不要让任何人熄灭灵魂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寻。
作者简介
李叔同,1880-1942,我国近现代史上享誉国际的教育家、戏剧家、文学家、书画家,同时也是佛教高僧。生于天津,法号弘一,世称弘一法师,晚号晚晴老人。出身于清进士、盐商家庭。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1910 年间在日本东京学西洋绘画和音乐。归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校任教。他一生在佛学、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领域成就卓著,是多领域的大师。先后培养出了著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
精彩导读
艺海畅游的乐趣 有人说我在出家前是书法家、画家、音乐家、诗人、戏剧家等,出家后这些造诣更深。其实不是这样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我的人生兴趣而已。我认为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应多学一些东西,不见得样样精通,如果能做到博学多闻就很好了,也不枉屈自己这一生一世。而我在出家后,拜印光大师为师,所有的精力都致力于佛法的探究上,全身心地去了解“禅”的含义,在这些兴趣上反倒不如以前痴迷了,也就荒疏了不少。然而,每当回忆起那段艺海生涯,总是有说不尽的乐趣! 记得在我十八岁那年,我与茶商之女俞氏结为夫妻。当时哥哥给了我三十万元作贺礼,于是我就买了一架钢琴,开始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并尝试着作曲。后来我与母亲和妻子搬到了上海法租界,由于上海有我家的产业,我可以以少东家的身份支取相当高的生活费用,也因此得以与上海的名流们交往。当时,上海城南有一个组织叫“城南文社”,每月都有文学比试,我投了三次稿,有幸的是每次都获得第一名,从而与文社的主事许幻园先生成为朋友,他为我们全家在南城草堂打扫了房屋,并让我们移居了过去,在那里,我和他及另外三位文友结为金兰之好,还号称是“天涯五友”。后来我们共同成立了“上海书画公会”,每个星期都出版书画报纸,与那些志同道合的同仁们一起探讨研究书画及诗词歌赋。但是这个公会成立不久就解散了。 由于公会解散,而我的长子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不久后我的母亲又过世了,多重不幸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于是我将母亲的遗体运回天津安葬,并把妻子和孩子一起带回天津,我独自一人前往日本求学。在日本,我就读于日本当时美术界的最高学府——上野美术学校,而我当时的老师亦是日本最有名的画家之一——黑田清辉。当时我除了学习绘画外,还努力学习音乐和作曲。那时我确实是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那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享受。 我从日本回来后,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国衰民困,金融市场更是惨淡,很多钱庄、票号都相继倒闭,我家的大部分财产也因此化为乌有了。我的生活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了,为此我到上海城东女校当老师去了,并且同时任《太平洋报》文艺版的主编。但是没多久报社被查封,我也为此丢掉了工作。大概几个月后我应聘到浙江师范学校担任绘画和音乐教员,那段时间是我在艺术领域里驰骋最潇洒自如的日子,也是我一生最忙碌、最充实的日子。 如果说人类的情欲像一座煤矿,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欲望转变为巨大的能量,而这种转变会因人而异,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有迟有早。我可能就属于后者,来得比较缓慢了。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国画注重写神,西画重在写形。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写作材料的不同,技法、作风、思想意识上种种不同,形式内容也作出两样的表现。中画常在表现形象中,重主观的心理描写;西画则从写实的基础上,求取形象的客观准确。中画描写以线条为主,西画描写以团块为主,这是大致的区别。初习绘画,不论中西,都要经过写形的基本练习。你向来学国画,现在又经过了练习西画的写生,一定感觉到西画写生方法,要比中国画写形基本方法更精密而科学。中画的“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不若西画的远近透视、毫厘可计;中画的“石分三面,墨分五彩”,不若西画的阴影、光线、色调各有科学根据。中画虽不拘泥于形似,但必须从形似到不拘形似方好;西画从形似到形神一致,更到出神入化。中画讲笔墨,做到“使笔不可反为笔使,用墨不可反为墨用”,从而“寄兴寓情,当求诸笔墨之外”。宇宙事物既广博,时代又不断前进。将来新事物,更会层出不穷。观察事物与社会现象作描写技术的进修,还须与时俱进,多吸收新学科,多学些新技法,有机会不可放过。
目录
世间 我的人生兴趣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致刘质平 欲得米谷,必先种田(节选) 一事无成人渐老 歌?曲 清凉歌集达旨 绘画 图画修得法 石膏模型用法 题画二首 《淡斋画册》题偈 中西绘画的比较 释美术 书法 缘起 五大书体及其流派 历代书法家及其作品 谈写字的方法 篆刻 缘起 明代篆刻 清代篆刻 谈篆刻小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