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振兴原中央苏区的现实条件产业布局和财税政策研究/原中央苏区振兴对策研究

振兴原中央苏区的现实条件产业布局和财税政策研究/原中央苏区振兴对策研究

  • 字数: 24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晓园//钟业喜//黄小勇|总主编:陈绵
  • 商品条码: 978751615278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9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晓园、钟业喜、黄小勇著的《振兴原中央苏区 的现实条件产业布局和财税政策研究》系2012年江西 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振兴原中央苏区的现 实条件、产业布局和财税政策研究”研究成果,该课 题研究报告鉴定获优秀。本书运用管理学、产业经济 学和公共政策等学科理论,基于对赣州、吉安、抚州 中央苏区的调查,深入分析了原中央苏区发展的现实 条件,产业布局和财税现状,提出了原中央苏区产业 布局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并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财 税政策工具选择及内容。最后以赣南稀土产业为例, 分析其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布局及发展建议 。
作者简介
陈绵水,男,博士、教授。历任江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江西省经贸厅副厅长、九江学院院长、九江学院党委书记,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现任江西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会长。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撰写10部专著教材,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 钟业喜,男,博士,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空间规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李晓园,女,博士,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治理、人力资源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行政管理》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黄小勇,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导,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区域经济、战略管理研究。主持省级课题7项、厅级课题2项、企业管理咨询与策划横向课题100余项,以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课题3项、参与省级课题15项;独撰或者合作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研究》、《华东经济管理》、《经济纵横》、《江西社会科学》等相关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CSSCI收录12篇,EI收录1篇,国家核心期刊10余篇;参与学术著作编写3部。
目录
导论 一 本研究的原中央苏区范围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振兴原中央苏区的现实条件 第一节 红色文化传承,为原中央苏区振兴注人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 红色文化的内涵 二 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三 红色文化是原中央苏区振兴的精神动力 四 红色文化传承,必须与时俱进 第二节 特色资源丰富,为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一 矿产资源富集,支撑工业主导产业体系的形成 二 自然资源丰富,奠定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基础 三 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为发展现代旅游产业提供条件 四 新能源发展较快,为中央苏区振兴提供动力保障 第三节 区位优势渐显,为承接产业转移和返乡人才聚集提供便利条件 一 地处东南沿海直接腹地,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二 东南沿海返乡人才聚集,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第四节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 一 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为内陆地区出海提供新的通道 二 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现代农业提供基本保障 三 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为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动力基础 第五节 特困地区连片分布,为争取中央更大支持搭建了良好平台 一 贫困县多且连片分布 二 政策支持乏力,自然条件恶劣和底子薄是贫困的主要原因 三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第六节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原中央苏区振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经验 一 财税收入不断增长,为原中央苏区振兴提供物质基础 二 产业发展进程为原中央苏区振兴提供经验与教训 三 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助动力 第七节 高校汇聚,为原中央苏区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 高等教育培养输送优质人才 二 校地合作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三 依托高校拓宽人力资源培训渠道 第二章 原中央苏区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简述 一 产业布局的内涵 二 产业布局影响因素与评价 第二节 赣州市产业布局的现状 一 赣州市产业布局概况 二 赣州市产业布局的主要特点 三 赣州市产业布局取得的主要成效 四 赣州市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吉安市产业布局的现状 一 吉安市产业布局概况 二 吉安市产业布局特点 三 吉安市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抚州市产业布局的现状 一 抚州市产业布局概况 二 抚州产业布局的特点 三 抚州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赣州、吉安、抚州产业布局的共同点 一 产业布局成绩显著 二 致力于一体化进程的建设 三 重视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 四 十分重视发挥比较优势 五 产业布局正在向特色化、差异化演变 六 土地、环境等制约因素进一步加剧 七 新兴产业发展尚需加速 八 政府主导作用对产业布局影响巨大 九 以城市群为中心进行产业空间布局 第六节 原中央苏区产业选择的SWOT分析 一 赣州市产业选择的SWOT分析 二 安市产业选择的SWOT分析 三 抚州市产业选择的SWOT分析 四 小结 第三章 原中央苏区产业布局原则及基本思路 第一节 原中央苏区产业布局原则 一 协调性原则 二 比较性原则 三 持续性原则 四 统筹性原则 五 差异性原则 六 社会性原则 第二节 原中央苏区产业布局基本思路 一 功能定位 二 发展重点 三 功能分区 四 空间布局 第三节 原中央苏区产业合理布局的保障措施 一 建设重大基础设施 二 培育产业园区 三 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 第四章 振兴原中央苏区财税政策研究 第一节 原中央苏区现行财税政策研究 一 中央和江西省对原中央苏区振兴的财税支持政策 二 原中央苏区财税现状 第二节 境内外欠发达地区财税扶持政策述要与启示 一 境内欠发达地区财税扶持政策述要与启示 二 境外财税扶持政策述要与启示 第三节 振兴原中央苏区的财税政策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一 指导思想 二 目标定位 第四节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财税政策工具选择与内容再设计 一 绿色生态财税政策 二 扶贫攻坚财税政策 三 产业发展财税政策 第五章 原中央苏区振兴的保障机制 第一节 充分认识原中央苏区振兴的伟大意义 一 原中央苏区振兴的政治意义 二 原中央苏区振兴的经济意义 三 原中央苏区振兴的社会发展意义 第二节 构建振兴原中央苏区的合作与协调长效机制 一 加强国家层面指导协调 二 推进赣闽粤三省内部协同 三 推进赣闽粤三省与国务院有关部委之间的协同 四 推进赣闽粤跨省协同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原中央苏区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一 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 二 打造人才发展的优良环境,引才引智 三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子,着力建设三大人才 第四节 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原中央苏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 充分认识(国发[2012]21号文)的重大意义 二 深刻领会(国发[2012]21号文)给赣闽粤三省带来的5大历史机遇 三 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开发利用苏区红色资源 四 通过系列振兴苏区的主题活动邀请社会各界走进原中央苏区 第六章 案例剖析:赣南苏区稀土产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稀土产业情况简介 第二节 赣南苏区稀土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资源过度开发,影响了赣南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三 政府监管效果不佳,资源浪费严重 四 生产要素制约加剧,发展后劲不足 五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外部不经济严重 第三节 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第四节 产业布局 第五节 促进赣南稀土产业发展对策 一 完善赣南稀土产业财税政策 二 加大勘探力度,增加存量 三 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稀土产业研发能力 四 加强行业管理,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 五 整合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聚集力 六 建立国家稀土储备库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