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浙江海上丝路史话(精)/浙江海洋文化史话丛书/悦读丛书

浙江海上丝路史话(精)/浙江海洋文化史话丛书/悦读丛书

  • 字数: 324
  •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
  • 作者: 石一民//沈燕娜|总主编:韩伟表//程继红
  • 商品条码: 978751785942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2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整理大量资料和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年代为主线,分专题展 开,提纲挈领地展示浙江海 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脉络,揭 示浙江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发展中的地位,内容涉及浙 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 、港口兴衰、航路变迁、贸 易政策、海贸货物、知名人 物、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
精彩导读
第一章 羽人竞渡(史前 至先秦)——浙江海上丝绸 之路的萌芽(上)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大 海,南接福建,西连江西、 安徽,北邻上海、江苏。境 内地貌丰富,山河湖海无所 不有;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总 长6714。67千米,居全国 首位。辽阔的海域、漫长的 海岸、众多的港湾和岛屿, 造就了浙江相对独特的海洋 环境,对发展海上航行和海 上丝绸之路十分有利。 早在8000年前,井头山 人就生活在东海边上,他们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用 木桨划向浩渺无际的海洋, 开始了向大海讨生活的征程 。1000年以后,大海上出 现了河姆渡人的身影,他们 驾一叶扁舟,漂浮于港湾与 近海,甚至出海航行,定居 海岛。他们这种与海共舞的 生活方式一直延续到吴越先 民。他们开启了海洋文明的 先声,也成为浙江海上丝绸 之路最早的探索者。 一、浙江海上丝绸之路 的基础要素 浙江海上丝绸之路的萌 芽、形成和发展,首先得益 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区 位。 浙江位于东海之滨,是 中国的海洋大省,拥有的海 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6倍 。大陆海岸线曲折绵长,北 起平湖市金丝娘桥,南至苍 南县虎头鼻,全长2217.96 千米,约占全国大陆海岸线 总长的1/10。在地质作用 下,浙江沿海地区形成了众 多优良的港湾,如杭州湾、 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和 乐清湾等。浙江岛屿星罗棋 布,海岛总数4350个,海 岛岸线总长4496.71千米, 均为全国之最。其中处于杭 州湾外海域中的舟山群岛, 为天台山和括苍山等支脉向 海域的延伸山体。舟山群岛 由2085余个岛屿组成,为 全国第一大群岛和举世闻名 的天然渔场。 浙江陆地由6块区域组成 ,分别是浙北平原、浙西丘 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 地、浙南山地和海滨岛屿。 其中浙北平原包括杭嘉湖平 原和宁绍平原,总面积约为 12500平方千米。这里是浙 江最为肥沃的地域,靠江濒 海,水网密布,湖泊众多, 良田万顷,交通方便。浙北 平原水乡环境的形成与海侵 和海退有关。自从第四纪更 新世末期以来,这里曾经历 了星轮虫、假轮虫和卷转虫 3次大海侵。一般认为,最 后一次的海侵,即卷转虫海 侵发生在距今约1.5万年前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海平 面持续缓慢上升,到距今 7000年左右达到最高峰, 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成为 一片浅海,这时西边海岸直 达天目山与钱塘江中游诸山 ,南边海岸直达会稽山和四 明山。之后转为持续的海退 ,海平面下降,杭嘉湖平原 、宁绍平原逐渐出水成陆, 同时原来的低洼谷地变成潟 湖,浙北平原的水乡环境由 此形成。 浙江境内水系发达,主 要有钱塘江、瓯江、曹娥江 、灵江、飞云江、苕溪、甬 江和鳌江等八大水系。除苕 溪入太湖、运河沟通杭嘉湖 平原水系外,其余河流均独 流入海。其中的钱塘江,古 称“浙江”,全长605千米, 是省内最长的河流。钱塘江 有南、北两源,其北源起于 安徽休宁,南源起于浙江开 化的莲花尖。钱塘江流经安 徽南部和浙江省,在杭州湾 注入东海,流域面积达5。 56万平方千米,是吴越文化 的主要发源地。 除以上八大自然水系外 ,这里还要特别提一下2条 运河,即江南运河和浙东运 河(今称杭甬运河)。江南 运河是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 运河的最南段,自江苏镇江 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 、吴江等地至杭州。江南运 河始凿于春秋战国时期,隋 朝时对江南运河进行了大规 模整治,拓宽了航道,大大 增强了杭州与外界的联系, 提高了商贸往来的能力,杭 州至此拉开了繁荣的序幕。 浙东运河同样历史悠久,早 在公元前5世纪,越王勾践 在越国大成(今绍兴)东南 开凿了人工水道“山阴古水 道”,被认为是浙东运河的 雏形。东晋时期,会稽内史 贺循兴修了萧山西兴至绍兴 的西兴运河。西兴运河与山 阴古水道相连,形成了沟通 钱塘江与甬江的浙东运河。 隋朝在开凿大运河时,对浙 东运河做了整治,使之与南 北大运河相连接,由此大运 河延伸到了东海岸,宁波实 际上成了大运河的南端终点 ,浙东运河也因此成为中国 东南沿海地区的水运交通枢 纽。总之,江南运河和浙东 运河在浙江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P3-5
目录
第一章 羽人竞渡(史前至先秦)——浙江海上丝绸之路的萌芽(上) 一、浙江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要素 二、从井头山到良渚文化 三、越人的航海活动 第二章 古港初兴(秦汉六朝)——浙江海上丝绸之路的萌芽(下) 一、句章港与鄮山港 二、徐福东渡的传说 三、汉六朝浙江的海上交通与贸易 四、浙江与日本的早期交往 五、佛教从海路传入浙江 第三章 崛起东南(隋唐五代)——浙江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一、从钱唐到杭州 二、明州的崛起 三、中日东海航线的开辟 四、日本遣唐使的到来 五、新罗张保皋与浙江 六、从明州港启航的大唐海商 七、日本头陀亲王入浙 八、海上陶瓷之路 九、吴越国的海外贸易 第四章 梯航万国(宋代)——浙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上) 一、万斛神舟 二、宋代的两浙市舶司 三、高丽使行馆 四、徐兢从明州奉使高丽 五、宋代两浙的海外贸易 六、《岭外代答》和《诸蕃志》 七、《舆地图》中的“大洋路” 八、成寻与《参天台五台山记》 九、开宗传派的高丽僧侣 十、天台山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十一、禅茶东传与日本茶道 第五章 大元帆影(元代)——浙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下) 一、元代浙江港口与市舶司 二、元代浙江的海外贸易 三、新安沉船与庆元港 四、澉浦杨氏:元代杰出的航海世家 五、一山一宁与中日文化交流 六、《马可·波罗行纪》对杭州的记述 七、周达观与《真腊风土记》 八、日本馒头与浙江的因缘 第六章 西人东来(明代)——浙江海上丝绸之路的曲折发展(上) 一、“兰秀山之乱”与明代海禁 二、郑和下西洋与浙江 三、马欢与《瀛涯胜览》 四、中日勘合贸易 五、宁波“争贡事件” 六、葡人东来 七、双屿之殇 八、王直:海商还是海盗? 九、移民海外的浙江人 十、雪舟、策彦周良与宁波 十一、崔溥的浙江之行 十二、东渡日本的朱舜水和陈元赟 十三、李之藻与中西科技文化交流 第七章 潮起潮落(清前期)——浙江海上丝绸之路的曲折发展(下) 一、清初海禁与浙海关的设立 二、英国与浙江的早期贸易往来 三、英商舍粤就浙与“一口通商” 四、马戛尔尼使团与浙江 五、清代浙江港口与对外贸易 六、清代浙江涉外海难救助 七、卫匡国、殷铎泽与杭州 八、西方人视野中的浙江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