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两宋烽烟录.第二卷十一世纪宋夏和战实录
字数: 320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顾宏义|
商品条码: 9787101167993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58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8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两宋烽烟录》系列的第二卷,以宋夏百年和战为中心,系统梳理西夏从边陲小邦发展为与宋、辽鼎立强国的历程。从军事、外交、经济等多个角度,对西夏“以小搏大”的立国策略,以及宋、辽、西夏间的势力消长,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全景式地再现了十一世纪宋与西夏之间的和战博弈。
作者简介
顾宏义,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史、古典文献学研究。著有《宋初政治研究——以皇位授受为中心》、《宋朝方志考》、《两宋笔记研究》、《宋事论考》、《宋代笔记录考》、《宋太祖》、《两宋烽烟录》(全四卷)等,编撰、整理《朱熹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名臣碑传琬琰集校证》、《历代四书序跋题记资料汇编》、等,并参与《朱子全书》、《顾炎武全集》、“二十四史”修订本《宋史》等古籍的整理,主编有《宋元谱录丛编》等,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精彩导读
十世纪末,在广袤的河北平原上,宋、辽双方争战正酣,不料想原本臣属宋朝的西北党项人却乘此天赐良机,纵横捭阖,附北抗南,左右逢源,积极扩张,终于使宋、辽两国南北对峙演变成宋、辽和西夏三方鼎立的局面。自宋、辽两国订立澶渊之盟以后,虽然宋人对北方的强辽依然心怀十分警惕,如欧阳修曾说“天下之患不在西戎,而在北敌”,苏轼也认为“西边患小,北边之患大,此天下所明知也”,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澶渊之盟以后的一百余年间,宋、辽双方基本上未再有大的战事,和平相处,而宋与西夏之间却时战时和,叛服不常的夏人,使得宋之西线几无宁日,给宋朝国防带来了沉重压力,更使北宋士大夫心头痛楚无从释解。激愤之余,豪迈如东坡先生曾生发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但这“满月之弓”并未能如愿射落“天狼”,宋军反而在对夏作战中屡屡败军覆将,伤亡惨重。在某一次宋军惨败之后,诗人们低回吟出“羞辱中国堪伤悲”与“使人堪涕零”之句,以抒忠愤。然而让宋人更为难忍的是,造成如此悲愤心情的难堪局势几乎与北宋相始终。 党项乃古代西北羌族之一支,称党项羌,分为八部,各自独立,不相统一,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唐时随着吐蕃人的强盛,党项羌族为避其威逼,逐渐将活动区域自今四川、西藏、青海交界地区迁徙到陇东、陕北一带,其居住于庆州(今甘肃庆城)一带的称“东山部落”,居住在夏州(今陕西靖边北)一带的称“平夏部落”,而皆依附于唐朝。唐末,党项平夏部参与镇压黄巢农民军,因作战有功,其首领拓跋思恭被唐朝授予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封爵夏国公,又赐国姓李氏。自此党项拓跋氏统辖着夏、银(今陕西榆林横山区东)、绥(今陕西绥德)、宥(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静(今陕西米脂)五州之地,成为称雄一方的藩镇割据势力。 五代时期,互不相统而散居四处的党项各部,有居于庆、灵(今宁夏灵武西南)二州之间的“西路党项”(即唐代“东山部落”)诸部,控扼着中西陆路交通东线;有居于夏州东北麟(今陕西神木北)、府(今陕西府谷)、胜(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等州的党项部落,以五代初兴起的府州折氏势力最强,折宗本于唐末出任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其子折嗣伦为麟州刺史,其子孙于后汉、后周时期俱领节镇,后又归附于北宋;而夏州党项李氏(拓跋氏)为党项诸部中势力最大的一支。 五代时,夏州党项李氏僻居一隅,名义上依附于中原王朝,受其封号,朝贡不绝,但实际上已相对独立,并利用一切时机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后唐明宗李嗣源曾打算用改任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为其他州镇节度使的办法,来终结夏州李氏对定难五州的割据,但在李彝超的坚决抵制下,后唐明宗被迫妥协。后周显德年间,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入宋以后,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名讳,改称李彝兴)遣使入贡,封为西平王。至宋太祖建国当年,李彝兴又遣使入贡,加官太尉。因李彝兴助宋朝防御北汉有功,所以死后被宋廷追封为夏王。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统大军攻灭北汉,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李彝兴之孙)也出兵助战,以张军势。当年七月,李继筠死,其弟李继捧继立,次年十一月,宋廷授李继捧为定难军留后。 至此,事情的进程似乎一切都显得那样平稳而有序,但古哲人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夏州党项李氏发展至此,也与古今豪门大族一样,族大势盛,却难禁家族内各房子孙的争权斗强,内讧渐趋激烈。果然,李继捧继李继筠执掌夏州政权,却引起了家族内部的不满,李继捧无力控御。李继捧从父、绥州刺史李克文甚至上奏宋廷,声称李继捧不当“承袭”,请求宋廷遣使臣“至夏州谕李继捧,令其入朝”。自唐末以来,夏州党项首领虽然尊奉中原王朝“正朔”,却割据自雄,中央王朝也仅仅加以羁縻、笼络而已。而且定难五州之地背倚黄河,俯视关中,东控吕梁,屏藩河陇,加上水草丰美,土宜产牧,实为龙蟠虎踞之形胜要地。因此,随着南唐、北汉等割据政权相继被消灭,宋朝开始着手清除如夏州党项李氏之类的割据势力。现在李氏家族内部分裂,给宋廷提供了一个难得易失之良机,宋太宗当然不肯错失,即于982年(太平兴国七年)五月任命李克文知夏州,并任命尹宪同知州事。 迫于内外压力,并为求得自身安全,李继捧索性前往东京开封(今属河南),入朝觐见天子,献出党项李氏世据的银、夏、绥、宥四州之地(此前静州已被宋朝所控制),并表示愿留居在京师开封。宋太宗对李继捧归朝之举喜出望外,当即赐予李继捧大量财宝,授任他为彰德军节度使,其兄弟十二人也各授官有差,并命将李继捧的亲族都接来开封居住。 李继捧献出定难军诸州土地,使宋朝兵不血刃取得了党项李氏世代盘踞经营的根据地,这似乎又是一个藩镇归附中央王朝的完美事例。但李继捧族人又怎肯轻易放弃这祖宗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迁去全无根基的开封城居住?于是李氏族人有以武力抗拒宋廷调遣者,但驻屯夏州的宋军对此早有防备,随即出兵击破反抗。为安抚民心,宋廷还是决定让已调任沣州刺史的李克文暂时权知夏州,随后又任命曹光实为诸州都巡检使,控御其地。 不甘雌伏的李氏族人遂另辟蹊径加以抗拒。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李继迁为李继捧之族弟,时居银州,按宋廷诏令,也需迁居开封,但他不愿归依宋朝,遂召集其弟李继冲等人商议对策,决定借口为其乳母举行葬礼,将兵器藏于棺木中,混出城外,与其党徒数十人逃入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境内),聚众抗宋自立。虽然李继迁声称要“复兴祖业”,但其力量过于弱小,不得不于次年初遣部属奉表至麟州贡进马匹、骆驼,以缓解宋军的压力。虽然此后李继迁不断给宋廷带来很大烦恼,但宋廷起初对李继迁并不太在意,所以只是下令地方官持诏敕“招谕之”,李继迁虽未出降,但宋廷还是认为这只是芥癣之疾而已,并未多加重视。如宋太宗曾宣称的:“如蕃部有狡恶为害者,必以威武临之。”果然,984年(雍熙元年)九月,知夏州尹宪侦知李继迁营帐所在,会同都巡检使曹光实,发精骑数千夜袭地斤泽,斩首五百级,烧四百余帐,擒获李继迁的母亲、妻子以及牛羊、器械无数,李继迁“仅以身免”。 地斤泽之战对李继迁的打击甚大,但李继迁“转迁无常”,极力避免宋军追击;同时又连连与当地“豪族”联姻,加上当地“部落蕃人”因李氏家族在夏州“世著恩德”,故多来归附,使李继迁的势力渐得恢复。李继迁拿出远祖拓跋思忠的画像向众人号召道:“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日绝之,尔等不忘李氏,能从我兴复乎?”众人允诺。李继迁遂又谋划起事。 ——节选自《楔子》
目录
楔 子 第一章 大漠落日远(986-1006) 一 依违南北(986-997) 二 灵州陷落(996-1003) 三 折戟西凉(996-1006) 第二章 狼啸贺兰阙(1006-1038) 一 南祀北征(1006-1022) 二 河西开疆(1008-1032) 三 元昊立国(1028-1038) 第三章 烽烟将军泪(1039-1067) 一 连战连败(1039-1042) 二 合纵连横(1042-1044) 三 帷幄惊变(1042-1064) 四 狄青本末(1043-1056) 五 东扰西侵(1046-1067) 第四章 碧血铸吴钩(1067-1085) 一 绥城云寒(1067-1072) 二 变法强兵(1069-1082) 三 拓边青唐(1070-1077) 四 永乐长恸(1081-1085) 第五章 边塞胡笳残(1085-1119) 一 元祐和议(1085-1094) 二 扰边浅攻(1093-1100) 三 徽宗继位(1100-1106) 四 收复湟鄯(1103-1108) 五 战尘暂歇(1104-1119) 尾 声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