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华夏文明探源(山西河南游学纪实)/行走的课堂游学纪实丛书
字数: 230
出版社: 知识产权
作者: 编者:付建河//刘文娟//张小萌|总主编:林乐
商品条码: 9787513040860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出版年份: 2016
印次: 1
定价:
¥4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随着中小学游学活动的日益普及,“如何充分利 用游学形式实现教育目的”这一课题便提上日程。付 建河、刘文娟、张小萌编著的《华夏文明探源(山西 河南游学纪实)》立足于一次成功的游学实践,从游 前准备、游学实施和游后总结等方面给出一个范例。 作者没有把不是把游学当成一次简单的综合社会实践 活动,而是将其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开发,从制订课程 标准、编写学习手册,到课程实施、教学效果评价几 乎面面俱到,课后并对其进行理论性总结和反思。同 时,本书也记录了游学教学过程的精华片段,汇集了 师生的优秀游记。因此,本书可作为中小学游学课程 开发的范本,也可为热爱历史文化、关心人文社会同 时面临中高考任务的学生提供启迪,还可作为喜欢旅 游人士的出行参考。
作者简介
张小萌,北京市第九中学英语教师、课程中心主任。其积极带领教师进行学校课程建设,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其中“行走中国”是学校“根系”传统文化课程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构建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为培养有人文情怀、有抱负、有担当、有品位的现代公民而贡献力量。 刘文娟,本科学历,北京市第九中学地理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遵循“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教育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重视从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培养,注重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擅长采用谈话法去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曾获得石景山区“青年教学能手”“区先进工作者”“区优秀班主任”等称号,且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曾获全国、北京市级、区级一、二等奖。 付建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硕士毕业,北京市第九中学历史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曾参与全国社科规划办的重大项目“新疆通史”主体工程“新疆通史?隋唐卷”的研究与写作工作,并独立承担了其辅助工程“吐蕃在中亚——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争夺史”的翻译项目,整个项目业已结项,并于2012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精彩导读
一、云冈石窟 1游学手册 1)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云冈石窟的相关历史背景、佛 教及佛教造像发展的简单知识;通过了解佛教中国化 的过程,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具体内涵,并能阐述 文化交流的意义;通过对历史、地理的深入解读,尝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宗教的产生及宗教情怀 ;通过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的对比,提高比较分析能 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索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获取 、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寻找相关塑像、雕刻来论证 某些历史结论,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分析 能力;通过实地测量,让学生感受云冈石窟的环境容 量大小;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出文物被破坏的原因 ;通过访问调查,让学生总结出云冈石窟的客源市场 情况、旅游景区规划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深刻感受 保护石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游览石窟并与自然 风光进行对比,让学生概括出文化的特点;通过观看 石窟雕像并搜集古代服饰资料,深入论述文化如何影 响人的交往方式、交往行为、思维特点及认识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 造,领略祖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通过对云冈石窟 的游览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让学生写下 参观云冈石窟的所见所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注重 体悟、及时表达的游学习惯与品质。 2)基础知识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市区以西16 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 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其原称石窟寺、北台石窟寺、 恒安石窟,因明代在石窟旁设云冈堡,故近人调查时 称为云冈石窟。其始建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延续 至孝明帝正光末年,前后一共用了64年。其最早只有 昙曜开凿的5个窟,后来逐步开凿了200多个窟,包括 官方和民间的;现存主要洞窟53个,小龛1100多个, 造像51万余躯;按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 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2001年,其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 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艺术家们把它比喻成“东方 的罗马石雕”。这些石雕因为融合了中西的艺术,因 而具有特殊的魅力。其中,昙曜五窟即现在的第16窟 至第20窟。各个洞窟的主尊分别为:第16窟施无畏印 的佛立像,第17窟的交脚菩萨像,第18窟的佛立像, 第19窟施无畏印的佛坐像,第20窟施禅定印的佛坐像 。昙曜五窟是云岗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第 5窟与第6窟毗连成一组双窟,规模宏伟,雕饰瑰丽, 技法熟练,为云冈艺术之精华。洞窟呈椭圆形平面设 计,窟内宽敞,主要造像占去了大部分面积。其中, 第16窟是一个以伎乐驰名的洞窟,中间巨佛立于莲座 上,昂首挺胸,气概非凡;周壁有千佛、佛龛;这些 造像,神情生动,姿态美妙,或吹笛,或弹琵琶,令 人叹为观止。而结跏跌坐的第20窟露天大佛则被称为 云冈石刻的象征,其佛像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37 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 肩宽厚,袈裟右袒,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 ;背光的火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 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为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 正对山门的第6窟前有清朝顺治八年所建的五间四层 木构楼阁,琉璃瓦顶,颇为壮观,成了云冈石窟群的 中心。 3)历史知识链接 从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398年)至孝文帝太和 十八年(494年),云冈石窟所在地平城(今大同市 )作为北魏都城近百年。太延五年(439年),北魏 灭北凉,迁徙凉州吏民和僧徒于平城,平城佛教得以 迅速发展,同时继续了凉州开窟造像的传统。道武帝 时,沙门统法果带头礼拜皇帝,称皇帝为当今如来, 获得皇室支持,兴盛一时。北魏太武帝信道废佛,太 平真君七年(446年)下令废佛。一时之间,举国上下 ,风声鹤唳。 当时太子拓跋晃监国秉政,一向笃信佛法,再三 上表,向太武帝劝阻,虽然都未被采纳,但废佛的诏 书因此得以缓宣,而使远近的沙门闻讯逃匿获免,佛 像、经论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国境内的寺院塔庙却无 一幸免于难,史称太武法难。废佛后第六年,太武帝 驾崩,文成帝即位(452年),下诏复兴佛教,佛教 才又逐渐恢复发展。经凉州禅僧昙曜倡议,在武州塞 开窟5所,从而开创了中原地区开凿石窟的先例。 云冈石窟的开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开凿 即昙曜五窟。传说,其主像分别象征从道武帝至文成 帝5位皇帝。从造像服饰看,有衣纹厚重凸起、线条 简洁的样式,也有衣纹单薄贴身的样式,表明同时受 到犍陀罗造像和秣菟罗艺术的影响。造像以外来佛像 服饰的外观模拟本土帝王的容颜风貌,是一种新型的 佛教造像。 第二阶段的开凿主要集中在中部(第5~13窟) 和东部(第1~3窟)。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 数量剧增,除皇室外,官吏、僧尼也参与了开凿。洞 窟形式多样化,成组的双窟和模拟汉式传统建筑的样 式是这一阶段洞窟最显著的特点。窟内雕刻日趋富丽 ,手法精湛。壁面流行分层、分段附榜题的汉式做法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褒衣博带式袈裟,模仿汉族士 大夫的常服,体现了孝文帝改革服制变化的历史。 P19-21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知行合一:游学课程述要 一、游学及游学研究现状 二、概念界定 三、游学课程开设背景和原因 四、游学课程的特点 五、游学课程的开发 六、游学课程实践效果 七、游学校本课程的相关思考 第二篇 弦歌不辍:山西、河南游学纪实 第一部分 追寻文明——历史、地理游学纪实 一、云冈石窟 二、晋祠 三、乔家大院 四、平遥古城 五、壶口瀑布 六、龙门石窟 七、白园 八、洛阳博物馆 九、二程墓 十、殷墟 十一、岳飞庙 十二、美术(摄影)篇 第二部分 以人为鉴——人与社会游学纪实 一、壶口老人 二、寿宴 三、可爱的河南人 四、偶遇传销 五、归途杂感 第三篇 稇载而归:山西、河南游学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 教师游学日记 第二部分 学生游记选编 一、学习篇 二、感悟篇 三、友谊篇 四、畅游篇 第四篇 玉汝于成:游学的准备与实施 第一部分 北京九中游学校本课程标准 一、前言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第二部分 行走中国之山西、河南文化之旅安全预案 一、安全负责小组 二、安全负责人要求 三、外出安全要求 四、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五、应急反应措施 六、因天气因素变更活动处理 七、车辆故障处理 八、交通事故处理 九、防火安全预案 十、食品卫生安全预案 第三部分 山西、河南游学相关准备工作及行程纪要 一、山西、河南游学预设行程(宣传手册) 二、山西、河南游学申请报告 三、安全责任通知书 四、山西、河南游学行程纪要 五、山西、河南游学学习纪实 参考文献 后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