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慈禧外传
字数: 210
出版社: 河南文艺
作者: (英)约翰·奥特维·布兰德//埃特蒙德
商品条码: 9787806237755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出版年份: 2007
印次: 1
定价:
¥2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1910年,布兰德与白克浩斯两人合著的《慈禧外传》一经出版,就在 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仅在出版后最初的18个月里就重印了8次。当时的 《纽约时报》评论《慈禧外传》说:“此书堪称权威之作,因为它所依据 的事实,全都出自于宫廷档案和太后管家的私人日记,对于这本书即使是 匆匆一瞥,也能感受到它卓越的品质……或许,此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中文 档案向世界披露过,也没有哪本书对中国宫廷生活的真相有过比这更详尽 的反映。另一家杂志《观察家》评论说:“很少有哪一本围绕国家档案所 写成的书,能像这本书,如此可靠、如此丰富、如此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张伟红: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2000年发表英译汉中篇小说《马克斯与吞噬细胞》(《小说界》杂志》);2000年编辑出版《惊悚文从》4册(海燕出版社);2004年翻译《木乃伊的诅咒》等4篇作品,收录在《午夜惊魂》系列文丛(百花文艺出版社),至今已翻译出版作品40余万字。 埃特蒙德·白克浩斯(E.Bankhouse)英国作家,曾经在华执教,著名的汉学家,在生命中的最后20年,在北京过着隐居生活。1913年他将精心保存的六卷《永乐大典》呈交给了英国牛津博德利安图书馆。而兰德和白克浩斯还曾合著并出版过《清室外记》(即《北京宫廷的编年史和研究报告》)等书。 约翰·奥特维·而兰德(J.O.Bland),英国《泰晤士报》派驻上海的记者,兼任上海国际租界市政委员会秘书,曾经受英国领事委托,帮助康有为出逃。著有《李鸿章传》等书。
精彩导读
叶赫那拉部是一支古老的滿族宗族,其祖先可以追溯到贝勒杨吉砮。 其女于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即满族统一中国的真正奠基人,大清皇帝们 的直系祖先。当时,满洲一些部落仍旧效忠于没落的明朝皇帝万历,因此 ,杨吉砮时常率部袭击他们,不幸于1583年在奉天的一次战斗中遇害身亡 ,而其部族则在靠近朝鲜边界一带繁衍生息。这一地区属于长白山脉,是 满族人名副其实的摇篮。在不断侵扰周边富饶土地的过程中,杨吉砮及其 族人似乎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同时也膨胀了贪婪的征服欲望。可惜的 是,如今这些肥沃之地却将易手新的侵略者。当时,努尔哈赤势力迅速扩 张,杨吉砮的女儿遂被封为皇后。后来,他们的儿子最终从明朝手中夺取 中国,完成统一大业,是为清太宗。 1835年,叶赫家族诞生了一个女婴,她注定将要影响无数人的命运。 她就是叶赫那拉氏,一生曾三次垂帘听政,统治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叶赫那拉氏父亲名叫惠征,世袭八旗将军衔。相对于其显贵出身而言, 与惠征同时代的人通常认为他官运不济,因为直至去世,其职位也仅是个 道台而已。惠征于安徽任上去世,当时女儿年仅三岁。其遗孀及家人得到 亲戚穆扬阿的悉心关照,此人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后来,穆扬阿 的女儿成为咸丰帝的皇后,并且与叶赫那拉氏共同垂帘听政。 近年来流传着许多毫无根据的谣言,针对的都是皇太后的低微身世。 其中一些无非是那些喜欢耸人听闻的小报记者们无中生有的捏造而已,想 以此招徕读者。但毫无疑问,另外一些谣言则是宫廷权力斗争的结果,出 自于那些铁帽子王及皇族其他长支诸王之口。为了使叶赫那拉族“丢脸” ,这些人十分钟情于诋毁慈禧本人及其家族名声。正是通过这种卑鄙手段 ,他们恶毒的谣言肆意传播,使京城和南方百姓深信不疑。请参阅康有为 及其同时代人的文章。” 在这些虚构的故事中,其中有一个是道光皇帝第五个儿子——惇亲王 煞有介事亲口讲的。这位亲王对慈禧极为不满,因为他本人虽已由皇族嫡 系过继出去,1875年选帝之时,他却仍希冀其子能够荣登皇帝宝座。此计 未逞,他便对慈禧心生怨恨。惇亲王说,皇太后幼时父亲去世后,留下母 亲和一大家子人。当时她们住在惠征曾经任职的徽宁府,生活十分贫困。 由于没有足够的路费返京,她们几乎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幸亏途中有 贵人相助。有人赠给朋友川资,却错把钱送到了慈禧家人乘坐的船上。此 人目睹这一家人穷困潦倒,出于惻隐之心,便把这笔钱赠送给了她们。二 十五年后,当年那位官员来京覲见此时已经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想起当 年受人点滴之恩,太后亲自下殿搀起恩人,并对其深表谢意。这个故事比 其他许多类似的谣言似乎高明不到哪儿去,只是张冠李戴,当时的确曾有 一位在任满族官员穷困潦倒,死于任上。不过,确凿的事实证明,当年惠 征垂死之际,其家人并不在他身边。她们已经提前动身前往北京,盼着惠 征也能及早返京,在正白旗中担任新职。 在此,我们有必要稍微提及一下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叶赫那拉部 族与皇室其他长支之间的关系。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这个问题对现代中 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自从载垣逆谋失败,叶赫那拉氏成为清朝事实 上的统治者以来,这个显赫部族与皇室之间就一直存在猜疑与摩擦。戊戌 政变后,他们的不和曰趋明显。不过,由于害怕太后“圣怒”,双方并未 发生公开冲突,但紫禁城内却时刻涌动着争斗的暗流。近来京城中发生的 一系列事件,尤其是直隶总督端方由于在太后葬礼上大不敬而被革职一事 ,足以印证满族阵营的分裂。所有的一切清楚地表明:失去慈禧有力统治 的清朝政府如今已是内忧外患。对于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皇族的一些问 题令人感到莫名其妙,比如复杂的宗谱问题、内部联姻、亲戚间孩子过继 问题以及由来已久的部族仇怨问题等等。不过,可以清楚知道的是,皇室 宗族(他们称为爱新觉罗)分为正黄旗和正红旗,是努尔哈赤祖先的分支后 裔。汇因为如此,他们自认为是满族地位尊贵的皇族(并且中国人也承认其 地位)。而叶赫那拉部族尽管不是正统的皇室血统(因为皇上与某个家族女 性的联姻最多使其家族获得贵族头衔),却由于本族人数众多,而且曾经出 过三个皇太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慈禧的地位和得宠,因此获得了 巨大的权力。由于慈禧临终前授意,因此叶赫那拉部族的长辈据此认为: 现今的皇太后,即光绪皇帝的遗孀,应该仿照其位高权重的姑姑,一揽国 家大权,至少应该在摄政期间统领朝纲。况且,慈禧有远见卓识,选荣禄 的嫡亲外孙立帝,这样,即便皇帝长大成人也肯定会继续执行老佛爷生前 的政策。 皇族内部互相猜疑及纷争不断一个由来已久的原因在于:道光皇帝的 长支(其中主要以溥伦亲王和恭亲王为代表)担心如今的小皇帝或其父亲摄 政王将会追封其祖先,即老醇亲王谥号,使其位跻身子皇帝之列。这种追 封我们欧洲人或许觉得无足轻重,但在中国人看来,这无疑是皇室宗族中 较弱的一支谋权篡位的行为,因为老醇亲王将会与清朝开国始祖努尔哈赤 平起平坐,实际上成为一支新血脉的缔造者。老醇亲王本人对此事早有预 料,意识到这肯定会引发矛盾,便预先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一点我们以后 将会看到。然而,那些善于观察中国高层政策主流动向的人敏感地注意到 :自从宣统小皇帝继位以来,老醇亲王的陵墓祭祀规模明显扩大,而在官 方文件中,这位已故亲王的名号也已升为“二阶”,也就是说,在那些士 大夫眼中,他已经与当朝皇帝平起平坐。那些在此事上有发言权的人相信 ,新皇帝成年后肯定还会再封其祖父,甚至可能尊封为“三阶”。如果那 样,老醇亲王将与已故皇帝平级,并在皂室太庙中占有一席之地。按照中 国律法观点看,这种行为的后果将极为严重。P1-3
目录
第一章 幼年慈禧 第二章 逃亡热河 第三章 载垣逆谋 第四章 首次垂帘 第五章 太平天国 第六章 太监之祸 第七章 礼仪问题 第八章 同治皇帝 第九章 御史尸谏 第十章 二度垂帘 第十一章 慈禧归政 第十二章 维新之初 第十三章 百日维新 第十四章 戊戌政变 第十五章 再度垂帘 第十六章 拳乱兴起 第十七章 景善日记 第十八章 两位勇士 第十九章 施政之道 第二十章 两宫西巡 第二十一章 拳首之死 第二十二章 慈禧悔过 第二十三章 两宫回京 第二十四章 慈禧新政 第二十五章 荣禄遗折 第二十六章 慈禧弥留 第二十七章 慈禧宾天 第二十八章 评价慈禧 附录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