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代大师(精)

历代大师(精)

  • 字数: 107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作者: (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译者:马文
  • 商品条码: 978720811249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代大师(精)》内容介绍:音乐评论家雷格 尔每隔一天就要到艺术史博物馆,坐在丁托列托的同 一幅画像前,三十多年来从不间断,直到某一天他妻 子离世。时隔半年之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幅画像前 ,并邀请老朋友阿茨巴赫尔第二天去博物馆与他会面 。通过阿茨巴赫尔的眼睛,我们得以了解雷格尔:他 妻子的死,他关于自杀的想法,他对大师们的评论, 以及最后,此次会面的目的。既充满悲观又兴高采烈 ,既憎恶有加又十分滑稽,托马斯·伯恩哈德编著的 《历代大师(精)》是一部有关文化、天才、国家、 阶层、艺术价值和人类自命不凡的讽刺性喜剧。
作者简介
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1931—1989),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称为“阿尔卑斯山的贝克特”、“敌视人类的作家”、“以批判奥地利为职业的作家”、“灾难与死亡作家”。公认为“二战”后德语文坛*富争议与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品被译为45种语言。 特立独行的伯恩哈德,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生存和生存危机)和社会现实(人道与社会变革)。文字极富音乐性,以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向纷乱昏暗的世界投掷出一支支光与热的火炬。
精彩导读
与雷格尔相约在艺术史博物馆见面定在十一点半 ,十点半钟我就到了那里。为的是像我早就打算要做 的那样,能够从一个尽可能理想的角度,不受干扰地 去观察他,阿茨巴赫尔写道。他在那个被称为博尔多 内的展厅里,上午总是坐在丁托列托那幅《白胡子男 人》画像对面的长椅上,昨天,他坐在这个有天鹅绒 面料套的长椅上,在给我阐释了所谓《暴风雨奏鸣曲 》之后,继续讲述“赋格曲艺术”,他说明要从巴赫 之前讲到舒曼之后,但他总是由着性子没完没了地讲 莫扎特,而不是巴赫。为了观察他,我得在所谓的塞 巴斯蒂亚诺展厅里确定我的位置,违背自己的欣赏趣 味忍受提香的作品,从这里能够观察到《白胡子男人 》前面的雷格尔,而且我采取站着的姿势,这没有坏 处,我喜欢站立,特别是要观察人,有生以来我总是 站着比坐着观察得更好,由于我从塞巴斯蒂亚诺厅聚 精会神地朝博尔多内厅看去,的确能够清楚地看到雷 格尔的整个侧面,甚至也没有长椅靠背的遮挡,前天 夜里开始的天气骤变,毫无疑问很厉害地殃及了他, 整个时间里他一直戴着黑色礼帽,就是说,我看到了 对着我的他的整个侧面,我不受干扰地观察他的计划 终于实现了。雷格尔身穿过冬的大衣,双手撑在夹在 两膝之间的手杖上,看样子精力完全集中于观看《白 胡子男人》,我一点儿都不用担心会让雷格尔发现我 对他的观察。展厅服务员伊尔西格勒(耶诺!)出现 了,雷格尔与他相识已有三十多年,我自己与他的交 往(也有二十多年)至今一直很融洽。我向他打个手 势让他注意,我要不受干扰地观察雷格尔,每逢他如 钟表一样有规律地出现时,他都表现出来我仿佛根本 就不在这里的样子,同样也仿佛雷格尔根本不在这里 ,他只是在尽他作为展厅服务员的职责,在这个免费 对外开放的星期六,不知为什么参观者不像往常那么 多,伊尔西格勒习惯用生硬的目光瞧他不认识的每个 人,这是博物馆监视员典型的令人不悦的目光,用以 震慑通常人们心目中那些行为放肆、不懂规矩的参观 者;他总是悄无声息地突然出现在某一个大厅的拐角 处查看四周,那样子对于那些不认识他的人的确令人 讨厌;他身上的灰色制服虽然剪裁得让人难以恭维, 但却被定为永久的行业服装,用大黑扣子聚拢着穿在 他那瘦弱的身上,犹如挂在落地式衣架上,加之头上 戴着用同一种灰色料子制作的硬壳帽,那副模样与其 说像一位国家雇佣的艺术作品的守卫,不如说让人想 起我们监狱中的看守。自我认识伊尔西格勒以来,尽 管他并没有什么病,但脸色总是很苍白,雷格尔几十 年来称他为三十五年以来供职于艺术史博物馆的国家 行尸。三十六年前就开始参观艺术史博物馆的雷格尔 ,从伊尔西格勒在此工作的第一天就认识他了,同他 保持着极为友好的关系,几年前雷格尔曾说,只需用 一点点钱打理一下,就可以永远确保我在博尔多内厅 那长椅上的座位。他跟伊尔西格勒之间的这一关系三 十年来两个人都习以为常。每逢雷格尔想单独一人观 看丁托列托的《白胡子男人》,这种情况经常出现, 伊尔西格勒就关闭了这个展厅,干脆就站在大厅入口 处不放人进来。雷格尔只消一个手势,伊尔西格勒就 关闭了展厅,为满足雷格尔的愿望,他甚至敢把正在 博尔多内厅里的参观者打发出去。伊尔西格勒曾在莱 塔河畔的布鲁克学木匠手艺,还没有出师当上伙计便 放弃了木匠手艺,要去当警察。因为身体单薄当警察 的愿望没能实现。他的一个舅舅自1924年就在艺术史 博物馆里当服务员,帮助他得到该博物馆的这个岗位 ,这份差事如伊尔西格勒所说,虽然薪水很低,但很 稳定。他要去当警察图的也只是吃和穿,他觉得当上 警察就解决了穿衣问题。一辈子穿着警察制服,不用 自己花一分钱,全由国家供给,真是太理想了,那位 把他带到艺术史博物馆的舅舅也这样想,基于这一理 想,当警察还是在艺术史博物馆工作也就没有区别, 不过警察局给的薪水多一些,在艺术史博物馆挣钱少 一些,但是在艺术史博物馆干的事情也无法与当警察 做的事情相比,伊尔西格勒不能设想,还有比在博物 馆工作责任更重大同时又让人感到更轻松的工作。伊 尔西格勒说,当警察每天都有生命危险,在艺术史博 物馆就不是这样。不要因为他这里工作单调就认为他 爱这种单调。他每天工作时走的路加起来足有四五十 公里,可是这比当警察主要的事情就是一辈子坐在办 公室椅子上,要更有益于他的健康。与普通人相比他 更愿意监视博物馆参观者,后者不管怎么说层次比较 高。有艺术欣赏力。耳濡目染他自己也逐渐地获得了 这种欣赏力,他随时能当解说员带领人参观艺术史博 物馆,尤其是油画展厅,他说,但他没有这个必要。 人们根本就不接受对他们讲解的一切,他说。几十年 来博物馆解说员说的总是那一套,像雷格尔先生说的 ,里边有许多胡说八道,伊尔西格勒对我说。艺术史 家喋喋不休地朝参观者信口开河,伊尔西格勒说,他 逐渐地如果说不是把雷格尔的所有的话语,那也是把 许多话语一字不差地接受下来。伊尔西格勒是雷格尔 的传声筒,几乎他说的一切雷格尔都已经说过了,三 十多年以来伊尔西格勒说的都是雷格尔说过的话。仔 细去听,其实是雷格尔通过伊尔西格勒在说话。每逢 我们听解说员讲解,听的都总是艺术史家们的胡诌八 扯,听得人心烦,无法忍受,伊尔西格勒说,因为雷 格尔常常这样说。所有这些油画都很了不起,但没有 一幅是完美的,伊尔西格勒学着雷格尔的话这样说。 P3-8
目录
历代大师 历代大师遭遇绝望中的精神人——代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