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学之窗(打开身心灵的纯美世界)

大学之窗(打开身心灵的纯美世界)

  • 字数: 170
  •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
  • 作者: (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译者:佘
  • 商品条码: 978753167219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4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学之窗》是本森针对大学人在大学期间,就 各类人文主题文章的结集。在这些文章里,作者以第 一人称娓娓道来。在第一章中,他坦诚地写道:“这 本书只是汇集了自己对人生一种坦然与朴素的看法。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作者在书中没有隐讳,宛若 一位诤友,将自己对自我、美、艺术、社交、简朴的 生活、教育等观点坦率而真诚地进行了表述。《大学 之窗》是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的经典之作,是一 部更为深入探讨人性和生活各个方面充满哲思的一部 重要作品。本森是位大学人,长期以独立的精神体悟 着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同时代的作品和作家都 有客观地批评。更是不可多得的独立学者,更愿意通 过作品直抵人类的心灵。这部作品明显地能感受到作 者博大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冷眼世界的慧眼。这部经 典更侧重了对高等教育的反思和大学人的社会责任和 人文情怀的培养,告诉大学人在校和今后步入社会后 ,都要身负更悲悯的情怀去影响和带给世界更多的正 向力量。
作者简介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28届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舅舅是著名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富有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他身上。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并在1885~1903年间,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1906年后,出任格雷欣学校校长。1915~1925年间,他担任莫德林学院院长。 他的诗歌和散文著述颇丰。令人惊叹的是,他在人生最后的20年间,每天坚持写日记,写下了世上最长的400万字的日记,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代表作有:《障山及其他故事》(The Hill of Trouble and Other Stories)、《日落岛》(The Isles of Sunset)、《曙光中的少年》(The Child of the Dawn)、《吟游诗人保罗及其他故事》(Paul the Minstrel and Other Strories)、《仰望星空》(At Lange)、《无所畏惧》(Where No Fear Was)、《剑桥教育论文集》(Cambridge Essays on Education)、《静水之旁》(Beside Still Waters)、《祭坛之火》(The Altar Fire)等。
精彩导读
当我孑然一人从河边散步归来之时,太阳的余晖 在榆树与城垛上 熠熠闪耀着。一股厚密的炊烟从高高竖着的烟囱之上 升腾而 起,在金黄色的霞光中渐渐淡化为缕缕蓝烟。人们的 游戏娱乐刚刚结束, 一大群穿着长外套的观众似洪流般鱼贯奔向城镇,人 群中夹杂有不少衣着 色彩斑驳且满身泥泞的运动健将。大半个下午,我都 在河岸边溜达,静静 看着河面上来来往往的赛艇,听着舵手们震耳欲聋的 呐喊,桨橹有节奏地 划动着,拍在水面上的水花四溅,桨橹不时发出与渡 船剧烈摩擦时的“嘎 嘎”声响。25年前,我作为一个桨手就在这其中的某 条赛艇上,现在我可 不想重温过去那一幕。自己也不知道个中原因,为什 么当年自己被满腔热 情冲昏头脑,居然同意成为其中的一员,将能量释放 在一个错误的地方。 我不是一位优秀的桨手,也从没到过这个级别。对于 自己的表现,我是从 不心存幻想,有时,哪怕是在短暂的自满、自得之时 ,也会被岸边那挑剔 的观众严厉批评,这种想法就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我们休息片刻之 时,既会听到别人的赞赏,也会听到批评之声。虽然 我没有想要重复这一 经历的愿望,也不想唤起当时自己一想来就觉得难以 忍受的劳累,身处于 雀跃的观众之间,我略有淡淡的感伤,因为我已经失 去了某些东西——失 去了身体的意气与弹性,也许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某些 东西吧!不过当时我 并没有察觉到这些。现在我发觉自己年轻时的确是身 强体壮、精力充沛, 当我看到这些身形矫健的年轻人露着脖子卷起裤管, 有节奏地把桨向前划 时,我的内心泛起了羡慕与憧憬之情。我看到一位身 手敏捷的运动员用肩 膀扛着船,从水边步伐稳健地走向船库,把这些船紧 紧地停靠在一起—— 在这一过程中,船与地面沙子的摩擦发出刺耳的响声 ;我看到两个年轻运 动员在划桨练习之后,在河边跳着毫无节奏感可言的 即兴舞蹈;我看到运 动员与教练们之间的交流——一个四肢发达的年轻人 兴高采烈地啜饮着一 杯来之不易的清茶,我希望此时的他内心没有一丝的 忧愁或是烦恼,在享 受着一个愉快的晚上。“喔,琼斯三人组,斯密斯无 敌!”我自言自语地 说,“tua sibona noris!”年轻人,好好珍惜时 光吧!在你们去办公室、四 方室或是乡村牧区工作之前,珍惜吧!希望你们过上 富于道德的生活,结 交诚实的朋友,多读点好书,多收集些美好的回忆— —一间火光闪烁的古 朴院子,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尽情开怀的节日的喜 庆,清晨凉风习习的 空气多么的怡人;太阳初照在小鸟睁开的眼眸时,闪 耀着斑斓的色彩;刀 叉碰撞出的丁当声是多么的清脆啊!烧烤羊肉的香味 是多么的浓烈,以至 于飘到了大学礼堂的黑色屋顶。但这些光阴是短暂易 逝的,你们的学子年 华是短暂的,千万不要忘记作为年轻人应有的通情达 理及良好的幽默感。 撒克里有一首轻快愉悦的民谣是他在40岁的时候 创作的。他这样说: “我的确是在等待——有时我会射偏目标——而在今 天,眼皮底下所有匆 匆易逝的人生与往常无异,仍怀着同样的漫不经心与 嬉戏打闹,这不禁让 我反思。俯拾过往的记忆碎片,看看自己是否怅然若 失,是否堕落深渊或 是有所遗留——一些力量还是在残留。”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在老之将至之时,应该以一 种恬淡与适宜的方式 去生活,应对自己以往的人生时光心满意足。人生的 追求也应顺其自然地 发生转变,而不是满怀悔恨的泪水依依不舍地离开, 在人生舞台谢幕之 时,不应大声抗议,绝望地抓住门栏或是扶手不愿离 开。他应该面带微 笑,迈着从容的步伐缓缓离开。当然说起来容易,做 起来该多难啊!当某 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在足球场上竞技之时, 失落之感可想而知; 当他失去了年轻时那敏捷的身手,无法胜任后卫防守 的职责,或是当跳舞 成为相对剧烈运动而显得力不从心之时;当他在晚餐 之后必须要睡上一会 儿,才有精力去散步,或是在消化不良不能饱餐一顿 之时。此上种种,怎 不叫人感叹物是人非,白驹过隙,曰月穿梭。但这都 是人生必经之路,我 们最好对之付诸一笑,而不是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 日。一个老人若是没 有能力斩断对自己年轻时期那强壮体魄的幻想,而是 还想在这些方面获得 别人热烈的夸耀,这实在是既可笑又荒唐。我们可以 听到年轻人谈论着一 些与我年龄相仿“不服老”的人,或是看到一些老人 将自己的意志观点、 快乐强加于人,这对我而言实在是上了关于反对留恋 青春的生动一课。人 是可以在不失尊严的情况下,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偶 尔参加一些活动,以 符合老年人心境的方式,而不要试着去掩盖自己行动 的迟钝。这才是我们 需要为之努力的。也许最为简便的方法就是让自己“ 降格”为一名真实的 观众,为那些自己无法参与的游戏给予真心的喝彩, 赞赏自己已经没有的 敏捷身手。P19-21
目录
第一章 一种观点 第二章 论“老之将至” 第三章 浅谈“书籍” 第四章 论“社交” 第五章 论“交谈” 第六章 浅谈“美感” 第七章 浅论“艺术” 第八章 浅论“自我中心主义” 第九章 论“教育之道” 第十章 浅谈“作家之道” 第十一章 别人的批判 第十二章 谈“野心” 第十三章 浅谈“简朴人生” 第十四章 也论“竞技之乐” 第十五章 浅谈“灵魂” 第十六章 论“习性” 第十七章 浅谈“宗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