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语与算盘

论语与算盘

  • 字数: 187
  • 出版社: 中国友谊
  • 作者: (日)涩泽荣一|译者:范薇//孙晓艳//林
  • 商品条码: 978750573170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论语与算盘》出版于1916年涩泽荣一宣布退出 实业界之际,《论语与算盘》中,涩泽荣一主张将《 论语》作为经商和立身处世的准绳。这是他多年以来 在学校、各个慈善机构以及商会、协会所做演讲的精 选合集,主题涉及青年立志方法,如何应对逆境,正 确的工作态度,保持精神年轻之法,金钱观,对商业 道德教育的关注,对慈善事业和履行社会义务的鼓励 ,对教育制度的思考甚至如何尽孝等,包含了他七十 多年来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智慧。 日本商业之父涩泽荣一贯彻一生的理念,今天仍 然能给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作者简介
涩泽荣一(1840—1931) 被誉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日本经济的总指挥者、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参与设立了日本近代多项财政制度,为日本近代经济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幕末旅法的经历让涩泽荣一意识到,要发展国力就必须发展工商业,提高商人的地位。可惜的是,明治维新后尽管社会政治制度进入了新时代,蔑视金钱思想的遗风却仍在苟延残喘。在这种情况下,他放弃一帆风顺的仕途,于1873年毅然投身实业界,一生参与了500多家企业的创立经营。 涩泽荣一将自幼所学的《论语》作为立身处世的规范,并将其引申到商业活动中,提出“道德经济合一说”,认为“仁义道德与生产获利应该是一致的”。在经商的同时,他参与援助了600多家教育机构和社会公共事业,始终将国家和国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精彩导读
士魂商才 古时菅原道真①提倡“和魂汉才”,我觉得颇为 有趣。与之相呼 应,我则提倡“士魂商才”。 “和魂汉才”是说,日本人必须以日本特有的“ 大和魂”为根 本,但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起源早,孔子、孟子等圣 人贤者辈出, 在政治和文学等方面较日本略胜一筹,因此日本人必 须学习中华文 化,以培养自身才艺。 论及中华文化,相关书籍虽是汗牛充栋,但记录 孔子言行的 《论语》被视为核心。因为虽有《尚书》、《诗经》 、《周礼》、《仪礼》 等记录禹汤、文武、周公的书籍,但据传这些也都是 孔子及其弟子 编纂的。因此,“汉学”可谓是“孔子之学”,是以 孔子所创的儒家 文化为中心的。对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菅原 道真也颇爱诵 读,还亲手抄写了应神天皇①时代由百济的王仁②进 献并在朝廷内传 承的《论语》和《干字文》,将抄本进献给伊势大庙 。这本手抄本至今 存在,被世人称为《菅本论语》。 “士魂商才”也是同样意思。在人世间立足,毫 无疑问需要有武 士般的精神,但是若偏重于武士精神却缺乏商业才能 ,就将招致经 济上的自我毁灭。因此对于“士魂”来说,“商才” 是不可或缺的。 要培养“士魂”,可列举的书籍数不胜数,但我认为 ,培养“士魂” 的根本典籍还数《论语》。那么“商才”又要怎样培 养呢?我认为, “商才”也是能从《论语》中充分学习到的。虽然与 道德相关的书籍看 似与“商才”毫无联系,但“商才”也是以道德为根 基的。远离了 道德的“商才”是不道德、欺瞒、浮夸和轻佻的,即 所谓的“小聪 明”或“小滑头”,绝不是真正的“商才”。既然“ 商才”不应远离 道德,那就可以通过有关道德的著作《论语》来培养 。虽然处世之道 颇为艰难,但若能熟读《论渤,则必将大彻大悟。所 以我一生信奉 孔子的教诲,将《论语》作为处世的金科玉律,不离 座右。 日本历史上也有许多贤人与豪杰,其中最擅长指 挥战争,精通 处世之道的,当属德川家康③。正因其精于处世之道 ,才让众多英 雄豪杰臣服,开拓了延续十五代的霸业,让世人高枕 无忧两百多 年,实在伟大。他留下了许多名言,著名的《神君遗 训》①也非常好 地告诉了我们处世之道。不过,我将此书与《论语》 对照后,发现了 许多一致之处,可见其精髓大多出自《论语》。例如 《神君遗训》中的 “人生如负重行远路”与《论语》中曾子所言“士不 可以不弘毅,任 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相似。 又如,《神君遗训》中“责己勿责人”一语,出 自《论语》“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未及胜于过”与孔子 “过犹不及”的 教诲一致;“忍耐为无事长久之本,怒为敌”即“克 己复礼”之意; “人当自知。如草叶之露,重则坠矣”②指的是“安 分守己”;“视不 便为常态,则不会不满足;心生欲望,则回想穷困之 时”,“知胜不 知负,害将至其身”这类含义的话语在《论语》中也 屡被提及。 由此可见,德川家康精通处世之道,其开创了两 百余年伟业的 基石,多是自《论语》而来。 日本国民多以为汉学的教义肯定“禅让讨伐”, 因此不符合日 本的国体,此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孔子“谓《 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可以表明他的意思。 尧欣赏舜的贤德而让位于舜,因此歌颂此事的韶乐也 达到了善与美 的极致;西周武王虽有贤德,但究竟是起兵借用武力 登上王位的, 因此武乐也无法达到善的极致。显而易见,依孔子之 意是不推崇革 命的。评论人物必须结合其所处的时代,孔子是周代 的人,因此不 能过分露骨地批评周代,只能采用“尽美矣,未尽善 也”这样委婉 的表达。可惜他未见识到日本这样“万世一系”的国 体。若孔子生 在日本或游历到日本,见到这样的国体,不知会生出 怎样感叹。可 能他会表示出甚于闻《韶》后称“尽美矣,又尽善也 ”的尊敬和赞赏。 世人论孔子之学时,需仔细探索孔子的精神,若 缺乏洞彻真意 的犀利眼光,则将流于表面而只得皮相。 因此我认为,人在处世时想免入歧途,首先要熟 读《论语》。伴 随当今社会进步,欧美各国新兴学说纷至沓来,虽说 新鲜,在我看 来却不出旧事物的范畴,与我国已流传数千年的东西 一样,只是表 达方式变了而已。研究欧美各国日新月异的进步甚有 必要,但同时 请勿忘,东方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可弃置的瑰宝。 P4-7
目录
立志与学问 精神衰老预防法 立足现在 大正维新的觉悟 秀吉的长处与短处 亲自拿起筷子 立大志与立小志的协调 君子当争 社会与学校的关系 进取心的养成法 一生当行之路 常识与习惯 何为具备常识 口是祸福之门 因厌恶而知其美 习惯的感染力与传播力 伟人与完人 好心办坏事 何谓真才真智 动机与结果 人生在于努力 就正避邪之道 仁义与富贵 真正的生财之道 金钱的作用取决于人 孔夫子的货殖富贵观 防止贫穷的关键所在 罪不在金钱 错用财力的实例 确立义利合一的信念 富豪与道德义务 能聚财亦能散财 理想与迷信 抱有合乎规律的希望 做事需要热诚 道德会进化吗 杜绝此种矛盾 两种人生观 归一的理想有无可能 要与日俱新 修验者的失败 真正的文明 日本发展的一大要素 肃清歪风为当务之急 人格与修养 乐翁公的幼年时期 评价人格的标准 易遭误解的气魄 二宫尊德与西乡隆盛 修养并非空洞的理论 重在平时磨炼意志 凡事必究其原因 东照公的修养 驳被误解的修养说 权威的人格养成法 商业无国界 算盘与权利 当仁,不让于师 金门公园的告示牌 唯行王道一途 竞争的善意与恶意 合理经营 实业与士道 武士道即“实业道” 文明人的贪婪 以相爱忠恕之道相交 征服自然界的抵抗 告别模仿时代 提高效率的方法 责任究竟在谁 剔除功利主义的弊端 有这样一种误解 教育与情谊 孝不可强求 现代教育的得失 伟人与其母亲 究竟是谁之过 实践重于理论 不像孝的孝 人才过剩的一大原因 成败与命运 唯其忠恕 仿若失败的成功 尽人事而听天命 湖畔的感慨 顺境和逆境从何而来 既要细心又要大胆 成败是留在身后的糟粕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