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感伤的旅行/诗意人生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感伤的旅行/诗意人生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 字数: 285
  • 出版社: 敦煌文艺
  • 作者: (俄)什克洛夫斯基|主编:汪剑钊|译者:
  • 商品条码: 978754680618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感伤的旅行》主要收集了俄罗斯著名文论家和 作家什克洛夫斯基回忆录性质的散文随笔,主要记述 了作者早年同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各代表人物,以及未 来派诗人交往的过程,对当时文坛不少有重大影响的 事件都有详细描写。作者虽以文论家名世,但其散文 随笔也极富可读性,使其在史料价值之外,更能给读 者艺术享受。
作者简介
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 俄罗斯著名文艺学家和作家,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在20世纪欧美文艺理论界颇具影响。1893年生于圣彼得堡的教师家庭,曾就读于彼得堡大学语文系。中学时代起便在刊物上发表作品,1914年开始文学研究工作,是俄国“诗歌语言研究会”的主要成员,著有《词的复活》、《作为手法的艺术》、《散文理论》等文论著作,他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成为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重要理论纲领。此外,20世纪20年代什克洛夫斯基还先后创作了《感伤的旅行》、《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第三工厂》等一系列自传性的散文体小说,记录了他辗转于国内外的各种经历,反映和描绘了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中的一些历史事件,以“陌生化”的手法表达着作家本人的感悟和体会。什克洛夫斯基的散文体小说,不仅展露了作家本人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是一个文论家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冒险”。可以说,什克洛夫斯基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书写了自己的“诗意人生”。
精彩导读
我很高兴与这些人在一起。那时恰逢复活节和快 乐的无忧无虑而又杂 乱无章的谢肉节。 到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用从军官那儿抢夺 的武器武装了起来,主 要用的还是军火库的武器。武器很多,人们手手相传 ,不是出售,而是随意转 送。有许多精美的“柯尔特式手枪”。 我们不能算是作战部队,而且对此我们也根本没 有想过。有过恐慌的夜 晚,那是等候袭击某些军用列车的夜晚。彼得堡的驻 军越来越壮大。人们来 的时候,用绳索拖来一些机枪,还运来一些没有枪架 的机枪,像木柴一样胡 乱堆放在一辆卡车上,来的还有斯特列利尼亚和奥拉 宁鲍姆机枪团和学校 的一些佩有子弹带的士兵。 在斯特列利尼亚附近,步行队伍的先头部队遇到 了一个乘坐汽车的上 校。上校与尼古拉略有相像。在这个误解弄清楚之前 ,他遭遇的是人们暴风 雨般的狂喜。 机枪到了彼得堡却不能使用,例如,大多数机枪 都没有水封,无法 向里面注水。这样的机枪太多了,但是数量并不能提 高我们的战斗力。 我记得,波罗的海和华沙火车站附近每隔一步就架设 一挺机枪。当然, 这样的布置也使射击极为不便。然而战斗力并不重要 。渐渐地开始弄 明白了,现在起义的彼得堡根本没有敌人。在起义者 一方出现了许多 军官,米哈伊洛夫斯克炮兵学校的师生也排着队列来 了。稍晚些时候, 第一后备团及其军官也加入进来。一个精力充沛的犹 太工程师,是一 个后备军士官生,把我们的军官逐一从住处召集起来 ,他实际上管理 学校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军官们集合起来。找到了 营长。在这段时 间我们这里已经来过三个临时营长,但是他们从国家 杜马那里拿到一 纸公文,然后就消失无踪了。 军官们集合完毕。他们犹疑地决定加入起义队伍 ,甚至要抵抗政府军。 当时临时政府已经成立。军官们还决定在袖子上佩戴 红色臂章——最初想 过佩戴深红色的,以便与非起义者区别开来。事实上 ,此时各个军事单位根 本就不存在了,甚至连饭都不做,各个支队都已经分 散。米哈伊洛夫斯克驯 马场已经被占领,不知道汽车都开到哪里去了。 我们支队的状况稍微好些。各排轮流值班,随叫 随到,甚至晚上也 是如此。 我们还安排了巡逻队,开始拦截那些无所事事地 在城里跑来跑去的汽 车,把它们集中在部队的院子里。这样一来,挽救下 很多汽车。但是,这些遭 到丢弃而又冻结了的汽车上的磁石发电机被拆除了, 革命后这种发电机的 价格大跌。 由于这些奇怪的、庞杂的武器装备,我们的支队 看起来就像装备花哨的 中学生。 从那时保留下来两部录影带。一个录影带上记录 的是在支队院子里喂 鸽子,另一个录影带上记录的是支队出征,“奥斯汀 ”装甲车为首,士兵们则 紧跟在军官们出鞘的马刀后面。 我们的军官的情况没有那么糟糕。我们的长官索 科利辛上尉深受 大家爱戴,因为他从不勒索自己的支队,还勤勤恳恳 地为支队能穿上 皮鞋而操心。在爆发革命的第一天,为了让他免受外 人伤害,给了他一件 没有肩章的司机大衣,还配备了五个人的武装警卫。 另外一个军官在外面的 时候武器也没有被抢走,因为它是圣乔治军刀。开始 重新选举军官,修理厂 支队声明反对原来的营长。有人开始密谋,期望借士 兵的帮助获得这个职 位。 越来越多的部队来到塔夫里达宫前,马路差点因 沉重的脚步而坍塌,红 色的臂章则熠熠生辉。 P12-13
目录
第一部 革命与前线 第二部 书桌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