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培根论说文集及新特兰蒂斯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与教育/哈佛百年经典

培根论说文集及新特兰蒂斯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与教育/哈佛百年经典

  • 字数: 190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 作者: (英)培根//弥尔顿|主编:(美)查尔斯·
  • 商品条码: 978756409000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培根论说文集及新特兰蒂斯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与教育》选自《哈佛百年经典》。 培根的《论说文集》与《新特兰蒂斯》 《论说文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 《新特兰蒂斯》描写了太平洋的一个虚构的岛上 的一个乌托邦国家,虽然书中的背景令人想起托马斯 ·摩尔爵士的乌托邦,但是其整个观点则截然不同。 弥尔顿的《出版自由》与《教育》 《出版自由》是一篇争取言论自由的战斗檄文, 为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育》指出学校“违反常规地强迫头脑中空无 所有的孩子去写作文、写诗、写演说词”浪费了青少 年的宝贵青春。严厉批评了当时英国学校的教育。
作者简介
查尔斯·艾略特,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第二任校长,任职长达45年之久,是哈佛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任职期间主张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强调选修课,提高入学标准,终于使哈佛成为国际著名学府。著有《教育改草》《自传》等,主编了《哈佛百年经典》系列丛书。 培根(FRANCIS BAC0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1597年,《培根论人生》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受喜爱的十本著作之一。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弥尔顿(1608-1674),出生于英国,毕业于英国圣保罗学校和剑桥大学。因家境富裕,弥尔顿从小接受一流的教育。他六十多年的生涯中,以游历意大利、担任政府秘书和晚年的失明对他影响最大。弥尔顿的时代,正是保皇、共和两派争斗最严重的时代,他是个坚定的共和派,所以参加克伦威尔政府,与保皇派论战,辩倒了当时欧洲最有声望的大学者沙尔马修,令世人震惊。代表作有:《失乐园》、《复乐园》、《参孙力士》等。
精彩导读
论真理 风趣幽默的彼拉多曾问:“真理是什么?”他问 完之后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世界上确有一些人喜欢 变化,认为固定了思想就束缚了自由的意志和行为。 尽管这种哲学派系、这种怀疑论者已成为过去,但仍 有一些夸夸其谈的言论与之同属一脉,虽然其气血不 如那些古人来得有气概。人们爱说假话,不是因为真 理这条路太过困难和艰辛,也不是因为人们发现真理 后,真理会束缚人们的思想,而是人们对谎言有一种 与生俱来的堕落的爱。希腊晚期的一个学派曾研究过 这一问题,他不懂人们为何喜欢说谎,因为多数人不 像诗人和商人,能因说谎受益。而我亦不明其中之故 。“真理”如同毫无掩饰的白昼之光,用它来照射舞 会、戏剧中的世界时,还不及烛光的一半庄严优美。 真理的价值也许就等于一颗珍珠,在日光之下看起来 最是美好的,但却比不上那些钻石或玉石,它们在日 光和各种不同光线下都有不同的美丽。所以,在真理 中增添些谎言总是会平添几分乐趣。你是否想过,如 果人们的思想中没有了虚妄的意见、自诩的希望、虚 假的评价和想象等,就会成为可怜的、缩小了的心灵 ,充满忧郁和不快,连自己也会讨厌自己。 一位耶教著作的圣父曾严厉地把诗称为“魔鬼的 酒”。因为它虽满是想象,而终不过是谎言的影子。 但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害人的谎言不是偶然经过脑 海的谎言,而是盘踞在思想中,深入内心的谎言。但 无论这些事情在人们堕落的判断和喜好中曾起到过什 么作用,真理却只受到其自身的评判,它教导我们追 寻真理(向其求爱),认知真理(与之相恋),相信 真理(乐在其中),让我们明白真理乃人性之至善。 上帝在造物时,创造的第一件东西是感觉之光, 最后一件是理智之光。此后,每逢工作后的安息日, 他都以其圣灵昭示世人。首先,他对着混沌的世界吹 吐光明,然后把光明吹向人们的脸。直至今天,他仍 然在对他所选中之人的脸上吹吐光明。有一个哲学派 别在其他方面不如别的学派,但有一个诗人为这个教 派光耀了门楣。他说得极好:“站在岸上看船搁浅在 大海里是非常愉悦的;站在城堡的一个窗口看战争也 是非常愉悦的;但没有任何乐趣可以比得上站在真理 的高度上(高出周围的一些山,那里的空气总是清爽 平静的),看下面之人的错误、漂泊、迷雾和暴雨。 ”只是看到这种景色的人一定是怜悯的,而不是自我 膨胀或骄傲的。如果一个人的心充满仁慈,以天地为 家,然后以真理为轴,那么就可以说他是生活在人间 的天堂了。 从神学和哲学的真理谈到世间生活的真理,那么 即使那些行事并不正直坦诚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正直坦 诚是人性的光荣,而把谎言混合其中就同金银币中掺 杂了合金一样,也许会使钱币用起来更方便,但是却 降低了其价值。这些扭曲的行为像蛇一样:蛇不用脚 ,而用腹部卑贱地行走。没有什么比被发现虚假和背 信弃义更令人感到羞耻。因此蒙田在研究为什么撒谎 是一件令人感到耻辱和可恶的事时曾说:“仔细想来 ,如果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一个敢于面对 上帝却怯于面对世人的人。”此语极妙,因为谎言躲 过了世人,却确实要面对上帝。当然,谎言的邪恶还 有信仰的破坏是不可能如此高调地表达的,那就像上 帝用来审判的最后的钟声一样。有预言曾说:当基督 回来时,他再也不能在世上找到信仰了。 论死亡 人类惧怕死亡,如同孩子惧怕黑暗;孩子天生的 恐惧感会随故事的增加而增加,而人类对于死亡的恐 惧亦是如此。当然,冥想死亡,将其作为罪孽的代价 和通向另一世界的通途,是神圣且符合宗教教义的; 而若将对死亡的恐惧看作对自然的贡品,则是毫无说 服力的。在宗教的冥想中,有时会掺杂空虚和迷信。 大家应该在修道士苦行的书中读到过,一个人应该自 我思量,假如自己的手指被夹指棍夹住拷问折磨的话 ,那该是怎样的痛苦,继而想象当整个身体都腐烂融 解时,死亡的痛苦又当如何。其实,很多时候死亡的 痛苦要比肢体的折磨来得轻些;因为人体赖以生存的 最重要的器官并不是反应最灵敏的器官。一位仅有哲 学家和普通人身份的塞内卡人说得极好:“伴随死亡 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恐怖。”呻吟和痉挛、变色 的脸、朋友哭泣、丧服和葬礼,诸如此类的东西都显 示了死亡的恐怖。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内心的情感再 薄弱,也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当一个人有许多 的侍从来帮助他打败死亡的时候,死亡也就并不那么 恐怖了。复仇之心,战胜死亡;爱怜之心,蔑视死亡 ;荣誉之心,渴求死亡;悲痛之心,扑向死亡;恐惧 之心,预感死亡。不但如此,我们在书中还读到,奥 索大帝自杀后,哀怜(最温柔的一种感情)惹得许多 人都死亡了,这不仅是因为对他们君王的怜悯之情, 还有作为最忠诚的追随者的缘故,还因为赛涅卡对此 加上了挑剔和厌腻:“想一想你们已经做同一件事情 多久了。一个勇敢的人或者一个悲惨的人盼望死亡, 一个挑剔讲究的人一样渴求死亡。”一个人既不勇敢 也不沮丧,但若疲于反复做同样的事情,也是会想死 的。还需注意,一些精神抖擞的人在死亡时是没有多 大改变的,直到最后一刻也还和以前一样。奥古斯都 大帝死的时候还在赞美他的皇后:“永别了,利维亚 ,不要忘记我们婚姻中的日子。”泰比瑞亚斯死的时 候还在掩饰,正如塔西佗所说:“他强壮的身体都消 失了,但他强大的掩饰还在。”维斯帕先死时在说一 个笑话,他坐在凳子上说:“我认为我正在成为一个 神。”戈尔巴死的时候说:“砍吧,如果这对罗马有 利。”说话间就伸出了他的脖子。塞维鲁斯死的时候 说:“如果还有任何我可以做的事,就是让死亡来吧 !”等。当然,画廊学派给死亡赋予了太多价值,并 且为死亡做了巨大的准备工作,使它的来临显得更加 可怕。有句话说得好:“把生命的终结当作大自然给 予的恩赐。”死亡同出生一样是自然的,也许同小婴 儿相比,它更痛苦。死于激烈行动中的人,就像热血 沸腾的时候受伤一样,很少会感觉得到痛。因此坚定 的思想和向善的心可以减少死亡的痛苦。但是,首先 你要相信,最甜蜜的圣歌是一个人在已经获得了有价 值的目标和期望时所唱的:“现在,让你离开”。还 有一点,死亡将打开名誉之门,浇熄嫉妒之火,“生 时被嫉妒的人,死后会被人爱。” P6-9
目录
论说文集〔英〕培根 新特兰蒂斯〔英〕培根 出版自由〔英〕弥尔顿 教育〔英〕弥尔顿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