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比较译丛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比较译丛

  • 字数: 455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美)查尔斯·凯罗米里斯//史蒂芬·哈
  • 商品条码: 978750865354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3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的国家银行体系非常容易发生危机,而 有的国家非常稳定?比如美国自1840年以来银行体系 发生了12次危机,而加拿大却从未发生过危机;墨西 哥和巴西等国家的银行体系,不仅危机频发,而且向 居民和其他部门提供的贷款也极少。《人为制造的脆 弱性(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通过对美 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国政治和银行史 的分析认为,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并非由非预见的 偶发事件造成。相反,这些波动源自政客、银行家、 银行股东、存款人以及纳税人之间的博弈。而银行体 系能不能稳定,取决于制衡这些参与者的政治制度。 因此,银行监管必须考虑政治因素。作者查尔斯·凯 罗米里斯、史蒂芬·哈伯通过将政治史和经济学结合 起来分析政客、银行家以及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 ,深入分析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到底源自何处,为我 们了解金融系统的运行机制,减少金融危机,促进金 融稳定提供了极为有益且独特的视角。
作者简介
  史蒂芬哈伯(StephenH.Haber)  斯坦福大学人文学院A.A.andJeanneWelchMilligan讲席教授,胡佛研究所PeterandHelenBing高级研究员。著有《产权的政治学》(ThePoliticsofPropertyRights)。  查尔斯凯罗米里斯(CharlesW.Calomiris)  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制度学HenryKaufman讲席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著有《从历史视角看美国的银行业放松监管》(U.S.BankDeregulationinHistoricalPerspective)。
目录
“比较译丛”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没有国家,无以成银行;没有银行,无以成国家 第一章 如果稳健高效的银行是如此美妙的主意,为什么这样的银行如此稀少? 银行业危机的非随机分布 银行服务不足经济体的非随机分布 有多少高效和稳定的银行体系? 为什么功能失衡的银行体系普遍存在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 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本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及原因 第二章 银行交易博弈 银行业的基础 银行业面临的三大财产权挑战 利益冲突中的政府 金融财产权的政治逻辑 威权政体 民主政治 关于国家及其银行:从静态比较到动态概念 第三章 征服和生存的工具 “现代世界”的起源 主权债务合约的创新 股份制公司 特许银行和主权债务 汇票、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 特许银行——金融创新的核心 商业银行、民主和工业化 政府特许新实体:中央银行和特殊目的银行 伙伴关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第四章 有负担的特权 光荣革命和“银行交易博弈” 作为垄断性政府融资机构的英格兰银行 工业革命时期的金融“抑制” 让他们品尝通胀之果:英格兰银行和拿破仑战争 英格兰与苏格兰银行业的对比 第五章 银行和民主 不列颠治世的挑战 打破英格兰银行的垄断 不再是政府的垄断银行,而是最后贷款人 最后贷款人“严厉的爱” 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 20世纪的战争、帝国和选举权扩大 第二次三十年战争 1945—1970年受限制的银行业 监管套利、公众批评与1971年竞争和信用信贷管控改革 麻烦的20世纪70年代 撒切尔夫人和英国金融“大爆炸” 2007—2009年危机和银行业的未来 第二部分 银行家和民粹主义者联盟的代价美国与加拿大的比较 第六章 民粹主义的滞碍 农业民粹主义者和单体银行家联盟的殖民渊源 殖民银行,殖民之痛 “全国性银行”的开端 联邦主义与美国早期的银行特许 美国内部人银行体系的崩溃 南北差异:分支网络、清算所和存款保险 国内战争与全国和各州双层银行特许体系的建立 极不稳定的银行体系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 大萧条、《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和存款保险 一个时代的终结:民粹主义者和单体银行家联盟的消亡 银行业整合 第七章 美国银行体系的新交易 问题的核心 挥之不去的政治影响 为什么通过银行体系实施收入再分配? 超级银行的兴起 通往地狱之路由善意铺就 民粹主义的丰收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支持企业的兴起 事与愿违 克林顿第三条道路的回归 为什么不反对? 高层盟友 全美金融公司及其伙伴 泡沫破裂之前的住房金融市场状况 结论 第八章 杠杆效应、监管失败和次贷危机 监管失败 在车轮下酣睡 火上浇油 为什么并非所有银行都选择冒险? 《多德—弗兰克法》的救赎? 结论 第九章 持久的合作伙伴 加拿大银行体系的政治根源 寻求持久的交易 联邦集权下的集中银行业 初始条件导致的深远影响 挑战与回击 持续的兼并 对持久博弈的修正:大萧条及其之后 是否有黑暗的一面? 结论 第三部分 威权主义、民主转型和银行交易的博弈 第十章 墨西哥 失去的19世纪 稳定威权下的裙带银行体系 1897年《通用银行法》 并非一切如意 分崩离析:墨西哥革命 无力回天 1924—1925年会议 革命制度党完美威权统治下的银行业 革命制度党和银行 第十一章 当威权终结 脆弱的交易 如何出售新窃取的银行? 1995—1996年银行危机:对革命制度党威权统治的致命一击 民主化和新银政伙伴关系的建立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机器:巴西帝国的银行业与国家财政 漫长的孕育 通货膨胀税的萌芽 新世界的君主:唐佩德罗一世时期的通货膨胀税 保守无为的国家 无为政府,无为银行 第十三章 巴西通货膨胀税的民主化结果 再见,奴隶制;你好,信贷宽松 再见,君主统治;你好,金融诈骗 旧共和:以不变应万变 通货膨胀税再现:第四巴西银行 从旧君主到旧共和 威权民粹主义下的银行业政策 规避通货膨胀税的恶性循环 军事威权统治下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