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椭圆浮雕/天星文库

椭圆浮雕/天星文库

  • 字数: 86
  • 出版社: 北岳文艺
  • 作者: (波兰)索菲亚·纳乌科夫斯卡|译者:杨
  • 商品条码: 978753784427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3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索菲亚·纳乌科夫斯卡著的《椭圆浮雕》收入了 八篇短篇小说,是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战争犯罪国 际调查委员会工作时的文学成果,是文献散文,是包 含了种种罪行见证人和受害人证词的文字记录,是关 于实地考察和所听到事件的真实记录。故事的主人公 被允许谈论他们自己,从他们自己对于人类戏剧、受 到局限的理解出发,但同时,他们的谈话却代表了千 百万人,让每一个“椭圆浮雕”都变成了“人为他人 制定了这样的命运”这一原则性主题的排列。
作者简介
索菲亚·纳乌科夫斯卡(Zofia Nalkowska,1884-1954),波兰知名女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界限》(1935)等,1946年发表了篇幅很小但十分知名的短篇小说集《椭圆浮雕》。 杨德友,1938年生于北京,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文化之根”比较、比较文学、欧陆文学等研究,64岁获得波兰政府颁发的“传播波兰文化成就奖”,71岁获得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译著主要有:《倔强的石头:米开朗基罗传》、《横渡大西洋》、《色》、《石头世界》、《寂寞联机》、《怀旧的未’来》、《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合译)、《论基督徒》(上、下)、《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上、下)、《帝国意识:俄国文学与殖民主义》、《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福地》(合译)等。
精彩导读
施潘纳教授 一 那是一个早晨,我们第二次去拜访施潘纳教授。 当时是五月微凉的天气,气候宜人,海风清爽,令人 回忆起陈年往事。宽阔的沥青林荫路边的树木背后, 竖着一道篱笆;篱笆后面则是一个大院子。我们已经 料到将会看到什么。 这一次陪我们来的是两位上了年岁的先生。他们 是以施潘纳“同事”的身份来的。他们两个人都是教 授,既是医生,也是学者。其中一位,身材较高,银 白的头发,面容消瘦,显得很高贵;另外一位,也是 高个子,但看上去比较结实、健硕,胖胖的脸看上去 很和善,很有同情心的样子。 两位先生的穿着大致相当,不像我们这样,有些 土气:穿着精梳羊毛春装、黑色长大衣,头上还戴着 黑色的软帽。 院子旁边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幢朴素的砖房,没 有抹白灰,似乎只是解剖学研究所那个大建筑物的一 个不起眼的耳房。 我们首先走进宽敞昏暗的地下室。光线从高处敞 开的窗口斜射进来,死者和昨日一样,还那么躺着。 他们的身体裸露着,皮肤呈奶油色,看上去年轻健壮 ,酷似坚硬的雕塑作品。尸体保存得很好,已经“等 ”了好几个月,似乎正等待最终宣布其不再有用的那 个时刻。 像在石棺里那样,这些尸体躺在长方形的水泥池 子里面,遮盖物已被揭开——一层压着一层;手臂都 垂在身侧,不像葬礼要求的那样,放在胸前;头部被 截取得利落,仿佛是从石头上截取下来的一般。 在其中的一个石棺里,一堆死者的上面,躺着闻 名的无头“海员”。这是一个完美的青年,像古罗马 格斗士那样高大;他宽阔的胸膛上文有船只的图案— —在两根桅杆之间,横挂着无力的信仰横幅:上帝与 完美同在。 我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摆满尸体的池子,两位外 国的先生是边走边看。他们是医生,比我们更清楚这 其中的含义。按照大学解剖研究所的需求,十四具尸 体的贮存量就已足够;而这里原来却有三百五十具。 两个大桶里,装着没有头发的人头,是从刚才看 到的那些尸体上截取下来的,都摞在一起。人的头像 土豆一样倒出来,散落在地上:有的头侧着,好像枕 着枕头;有的朝下;有的仰天。皮肤颜色发黄、平滑 ,保存完好。头也是从颈部截取的,像从石头上截取 的一样。在一个大桶的角落里,一张不大的脸,少年 的脸,奶油色的脸仰天歇息。少年死亡的时候大约是 十八岁吧。少年的一双黑眼睛微微斜视着,没有闭紧 ,只是眼帘微微垂着;双唇结实,颜色和面容一样, 忍耐中带着一丝苦笑;浓密、平直的眉毛上扬,伸向 太阳穴,似乎表达着不信任。在这最奇异的、超出他 的理解能力的状态中,他在等待世界最终的判决。 往后走,又是摆放尸体的池子。再往后,池子里 摆放着分割成一半、切割成块和去除了皮肤的人体。 只有一个池子,里面放着数量不多的女人尸体。 除此之外,在地下室,我们绕过了几个空着的大 桶。桶是刚刚做成的,没有遮盖。这表明,“活人” 所需要的尸体数量还不够,还有扩大业务的意图。 后来,和两位教授一起,我们来到一幢红色的小 屋。在那里,我们看到一个寂灭的火炉上面架着一口 巨大的锅,里面都是黑色的液体。一个熟悉这一地段 的人移开锅盖,用大勺子捞起滴着黑色液体、去皮煮 烂的人的尸体。 另外两个大桶里,没有东西。但是在不远处,在 玻璃柜子的一层层架子上,井井有条地摆着煮得很干 净的头骨和胫骨。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橱柜,里面一层一层放着的, 是去除了脂肪、加工得很薄的人皮。架子上还摆着大 罐的苛性碱水。一口大锅半砌在墙里,底下是一个大 炉子,这是焚烧尸体碎块和骨头用的。 最后,在一张相当高的桌子上,有几块粗糙的、 接近白色的肥皂和一个金属模具,上面还粘着干的肥 皂碎块。 这一次,我们没有爬梯子到阁楼上去参观摆成一 大片的头骨等骨头。我们只在院子里逗留了片刻,因 为在那里可以看见已完全烧毁的三个建筑物的遗迹、 焚尸炉类的金属炉残迹以及非常多的粗大管道与细铁 管。据说,红房子已被人纵火烧了两次,但每次一发 现烟火就被扑灭了。 和教授们一起,我们走出了院子。很快,他们也 离开了我们,一个不认识的人带他们离开了。 二 坐在委员们面前的是一个年轻人,消瘦而苍白, 有一双灵活的蓝色眼睛。他是从监狱里被押来问讯的 ,一点也不知道我们会让他做什么。 他的回答是经过思考的,慎重而阴郁;但是他说 波兰语,有外国口音,有时候把波兰语的卷舌音发成 德语的小舌音。 他说,他是格但斯克人,上过小学,后来又读了 六年,高中毕业;他是志愿者,还当过童子军;战争 期间被俘,也逃跑过;后来在街道上干过活,清理过 积雪,在军需厂工作过;再后来,他又逃跑过,但大 致上都是在格但斯克。 他父亲被抓进集中营之后,一个德国人住在他母 亲家里。这个德国人给他介绍了解剖学研究所的工作 。就这样,他遇到了施潘纳教授。 “施潘纳教授正在写一本关于解剖学的著作,便 雇佣我当尸体解剖员。教授在大学开课,讲绪论课程 。他的工作是为了写这本书;他的副手,沃尔曼教授 ,也工作,但不能说是为了写书,还是…… “这个附属的建筑是1943年专门为焚烧尸体而建 的。当时,施潘纳教授正致力于研究从骨头上分离肌 肉和脂肪的机器,骨骼用于制作人体骨架。1944年, 施潘纳教授指示,学生必须剔下每一具尸体上的脂肪 。每天晚上下课后,学生离开,工人们开始收集盛着 脂肪的盘子,还有盛血管、盛肌肉的盘子。肌肉或者 扔掉,或者烧毁,但是城市居民向警察局抱怨燃烧时 气味浓烈,难闻得厉害。为此,教授吩咐在夜间焚烧 。 “根据指导,学生先彻底清理皮肤,再清理脂肪 ,最后再根据教材,从骨骼上清理肌肉。后来,工人 们把收集到的脂肪存放了整整一个冬天;再后来,等 到学生们离校,工人们用四五天的时间将人体脂肪制 成肥皂。 P3-7
目录
施潘纳教授 坑底 墓园里的女人 铁道旁边 德沃伊拉·杰洛纳 签证 人是强壮的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成人与孩子 附录: 波兰批评家、作家谈《椭圆浮雕》 [波兰]耶日·波拉尼茨基 选编 灭绝之地 [波兰]金佳·杜宁 著 译者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