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这里有我对生命全部的爱(阿尔贝·加缪散文选)/世界大师散文坊
字数: 180
出版社: 江苏文艺
作者: (法)阿尔贝·加缪|译者:孙妙凝//邹佳
商品条码: 9787539973845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出版年份: 2014
印次: 1
定价:
¥3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阿尔贝·加缪创作的《这里有我对生命全部的爱 》是由《西西弗神话》、《反抗者》、《抒情与评论 文选》、《反抗,反叛与死亡》等四部加缪生平创作 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结集而成,都是人们研究加缪时 必会提到的篇章。他的散文素以散淡、朴素又寓意深 长著称,他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撼动着无数人 的心灵。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著名小说家、哲学家和戏剧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父亲在一战中阵亡后,他随母亲移居外祖母家,生活极为艰难,靠奖学金读完中学。一九三三年起,在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二战期间,他参加了反对德国法西斯的地下抵抗运动,负责《战斗报》的出版工作。加缪的主要作品有小说《局外人》、《鼠疫》、《堕落》和短篇小说集《流放和王国》,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反与正》、《反叛者》和剧本《卡利古拉》、《正义者》等。一九五七年,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幸的是,三年后,加缪因车祸去世。
精彩导读
荒谬与自杀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 断生活是否值得过下去,就是在回答这个根本的哲学 问题。其余问题,诸如世界是否有三个维度,精神是 否分为九或十二个范畴,都在其次,这些不过是游戏 。人必须首先回答根本性的问题。如果真如尼采所言 ,一个哲学家必须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尊敬,你就能 领会这答复的重要性了,因为回答引领着决定性的行 动。心灵易于察觉到这个事实,但理智若要明晰这一 点,则仍需深入讨论。 倘使要问,依据什么来认定这个问题比那个更紧 要呢?我会回答,根据它将会引发的行动来判断。我 从未见过有人为本体论而死。伽利略掌握着至为重要 的科学真理,然而一旦真理危及生命,他便弃之如敝 屣。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做得对。这一真理不值得赌 上性命。 太阳围绕地球转,抑或地球围绕太阳转,其实这 无关宏旨。说真的,这是个微不足道的问题。另一方 面,我知道一些人为了赋予人生意义的理念或幻想轻 生,看起来自相矛盾(所谓的生之依凭亦是绝好的死 之借口)。因此,我断定,人生的意义是至为紧要的 问题。如何来回答它?对于所有本质的问题(我是指 引人向死或向生的那些问题),只有两种思考之路径 :一种是拉帕利斯式的,一种是堂·吉诃德式的。唯 有实证与抒情的联姻,才能使我们同时求得情绪的感 动与理智的明晰。对于这样一个既微末又沉重的话题 ,古典的学究式辩证法可以稍歇,它应当让位于一种 更为谦逊的思考。这种思考出自于人类共通的同情与 理解。 从前自杀仅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被讨论,然而在 这里,我们是从一开始就站在个人思想与自杀的联系 的角度来考虑。自杀这类行动,就像一件艺术杰作, 在心灵的幽寂中酝酿打磨,本人则对此一无所知。终 于,某一夜,他扣动扳机或纵身一跃。我曾听说过一 个自寻短见的公寓管理员,自从五年前他痛失爱女, 便性情大变,过去的阴影“侵蚀”着他。是的,没有 比这更准确的词了。开始思考即是开始被侵蚀。这与 社会无关,阴影的蛀虫深埋在他的内心,病因当在这 里寻找。人们需要跟随这条线索来理解这致命的游戏 ,一个人是怎样从面对存在的清明状态转而逃向黑暗 的绝境。 自杀的缘由有很多,最明显的往往最不致命。很 少有人(但不排除)经过三思而自杀。究竟是什么触 发它,我们总是无法确证。报纸上总说是“切肤之痛 ”或“不治顽疾”。这些解释看起来可信,但必须弄 清那绝望的人自杀当天,是否有朋友用漠不关心的语 气同他交谈过,此君难辞其咎,因为这足以聚积起绝 望者未决的忿恨和厌倦,使他坠入深渊。 倘使难以捕获那电光火石的一霎,因那微妙的步 伐,心灵趋向了死亡,那么,从行为本身来推演其后 果会容易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像在剧情片中那样 ,自杀意味着供认不讳。自杀者坦承生命对于他来说 是多余的,或是承认他不明了此生何为。我们不必在 这种类比中走得太远,还是回到日常用语中来吧。他 只不过是坦承“不值得为生活殚精竭虑”。诚然,活 着,从来就不容易。你一刻不停地在生存的操纵下做 出各种姿势,原因有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习惯。自 求解脱意味着你已有所觉察,哪怕是本能地体悟到习 惯的荒诞不经,生命的空洞乏味,以及骚动之疯癫和 痛苦之无谓。 那么,是怎样一种难以估量的感觉,剥夺了生命 不可或缺的睡眠呢?一个能够被解释的世界永远是令 人亲切的,无论这理由多么贫瘠。但相反的,当宇宙 的光明与幻景倏然泯灭,人就会感到自己是流浪者和 异乡人。往日家园的追忆已杳然不可追,许诺的乐土 又无从期冀,这放逐已无可挽回。人被剥离出生活, 演员脱离了布景,这大概就是荒谬的感觉了。毋须进 一步解释,可以想见,对于所有想过自杀的健在人士 来说,这种荒谬感与对死亡的渴求存在着某种直接的 联系。 本文正是旨在探讨荒谬与死亡的这种联系,以及 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自杀成为了荒谬的解药。我们可 以确立这样一个原则:对于一个真诚的人来说,他所 坚信的可以支配他的行动。那么,笃信荒谬就必然引 发相应行为。人们有理由明白而不矫情地怀疑,这一 重要性是否要求人们迅速弃置一种复杂的境地。当然 ,我指的是那些倾向于言行一致的人。 直白地说,这是个看起来既简单又棘手的问题。 但是如果认为简单的问题答案依旧简单,明晰性指向 明晰性,这样设想就错了。由因及果地演绎这个问题 或反向为之,如同人自杀还是不自杀一样,只有两种 哲学式的解答,是或否。这看起来太容易了,但我们 仍需考虑到那些持续追问却不下结论的人。这里我不 是在嘲讽,他们才是大多数。我同样注意到一些人口 中答“否”,行动起来却像“是”。事实上,如果我 采纳尼采的标准,无论如何,他们想的都是“是”。 相反的,那些自杀者常常是确信了人生意义的人。这 样的矛盾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这样说,正是在需要逻 辑的地方,矛盾才变得如此尖锐。将哲学理论与它们 的宣扬者作比较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必须指出的是, 在那些不承认人生有意义的思想者中,除了属于文学 的基里洛夫(Kirilov),属于传说的波勒格里诺 (Peregrinos),属于假想的儒勒·勒基埃(Jules Lequi—er)之外,没有人执守逻辑到为此舍弃生命 的地步。叔本华常被人当做笑柄,因为他坐在满桌山 珍海味前盛赞自杀。这可不是用来开玩笑的。这种嬉 笑着面对悲剧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据此我们可以看清 一个人。 面对上述种种牾牾与费解之处,我们是否可以下 结论:一个人的人生观与其弃世行为并无联系?我们 还是不要在这点上夸口吧。其实,在人对生命的眷恋 之情中,有一种比世间一切苦难更为强大的东西。肉 体本能地恐惧灭亡,它的判断应当同精神的判断并驾 齐驱。我们先有活着的习惯,再有思考的习惯。在日 复一日奔向死亡的竞赛中,肉体始终是无可争议的引 领者。简言之,矛盾的本质在于一种所谓“躲避”的 行为之中,因为它差不多等同于帕斯卡所谓的“转移 ”。“躲避”是永恒的游戏。典型的躲避行为即是希 望,这也是本文的第三个主题。那是一种愿景,渴盼 另一种值得去过的生活,或是一种欺骗性质的幻景: 不是为生活本身而活,而是为某种伟大的理念。理念 超越生活,升华生活,赋予生活意义,以至背弃生活 。 这一切都使事情更加混乱。人们直到今天都在不 遗余力地大玩文字游戏,并假装笃信:拒绝赋予人生 意义即是宣称人生不值得过。事实上,这两种判断间 并无固定的尺度。只不过,不要让上述的混乱、分离 和自相矛盾迷乱了心智,让我们删繁就简并直奔主题 。一个人自寻短见是因为人生不值一活,这当然不假 ,但它只是个妇孺皆知的空论。而这种对存在的侮辱 ,对人生的彻底否定,是否来源于人生的无意义呢? 人生的荒诞性是否一定要通过希望或自杀来逃避呢? 这是在拨开迷雾的同时需要厘清、探寻并阐明的。荒 谬操纵着死亡吗?这更是第一位的问题,远超一切纷 繁的思想路径和冷静的思维运转。在这种探寻和激情 面前,意义的阴影,矛盾的柢牾,以及一个“客观” 心智善于引入的心理学都应弃置一旁。这里只需要一 种非公正的,换言之,逻辑的思考。这并非易事。合 乎逻辑并不难,但要锲而不舍却几乎不可能。自杀的 人借着感情执守到底。沉湎于对自杀的思考,我发觉 到唯一一个使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否存在一种直达死 亡的逻辑?在此我指出推理的根源,只有借着适度的 激情,依靠有真凭实据的探索,我才能寻有所获。这 就是我所谓的荒谬的推理。很多人已经开始了,至于 他们是否会坚持不懈,我不得而知。P3-7
目录
西西弗神话 卷首语 荒谬推理 荒谬与自杀 荒谬的墙 哲学上的自杀 荒谬的自由 荒谬人 唐璜主义 戏剧 征服 荒谬创作 哲学与小说 基里洛夫 瞬间的创作 西西弗神话 附编:弗兰兹·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与荒谬 反抗者 反抗者 形而上的反抗 该隐之子 反抗与艺术 反抗与小说 抒情与评论文选 反与正 嘲弄 热爱生命 婚礼集 提帕萨的婚礼 贾米拉的风 阿尔及尔之夏 沙漠 夏天集 扁桃树 海伦的放逐 谜语 评论文选 邂逅安德烈·纪德 关于让·格勒尼埃的《岛》 反抗、反叛与死亡 致一位德国朋友的信 巴黎的解放 自由的鲜血 真理之夜 阿尔及尔 对于全民休战的呼吁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