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清士大夫的书籍之交/京师史学文库

明清士大夫的书籍之交/京师史学文库

  • 字数: 26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升|
  • 商品条码: 978752274856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明清“书籍 之交”(或称“书籍社交”) ,即书籍的社交属性及相关 活动。首先,“书籍之交”的 一个重要前提是刻书。私家 刻书之兴盛,带来了私家藏 板之普遍,拓宽了搜书途径 ,而赁板印刷即展示了“书 籍之交”的一个面向。其次 ,明清士大夫“书籍之交”的 最主要形式就是以书为礼。 就大多数私家著述、刻书而 言,书籍就是为了赠送而出 版的。对于以求名为主的清 初出版家张潮而言,其赠书 虽然广泛而慷慨,但有时也 会以“伤廉伤惠”的名义婉拒 那些不合情理的索赠。那么 ,怎么将“书籍之交”做到既 合理又合情呢?曹溶《流通 古书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 示范:在对等条件下,藏书 家可以互抄双方需要的图书 。此外,明清士大夫“书籍 之交”的方式是多样的,包 括借、还、阅、示、赠、购 等,这在陆陇其的搜书之道 上有集中体现。最后,域外 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的新 进展,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 了解书籍流通中的域外交, 从而进一步思考西方“知识 共同体”与东亚汉文化圈内 士人“书籍之交”的联系。
作者简介
张升,1967年出生,广东省阳春市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及历史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专著6部。专著《四库全书馆研究》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年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并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现已被翻译为英文出版(Sikuquanshu Hall, Chartridge Books Oxford, 2019)。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寿之梨枣 一 书板全失 二 书板损坏严重 三 书板损坏不太严重 四 书板基本完好 五 总结与思考 第二章 赁板印刷 一 学界关于赁板印刷的认识 二 清代私刻的赁板印刷 三 余论 第三章 以书为礼 一 从《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看明代以书为礼 二 从“文字狱档”看清代以书为礼 三 王晫《行役日记》所见赠书考 第四章 赠书之“伤” 一 赠书之主要特点 二 赠书普遍之原因 三 索赠与应对 四 总结 五 余论 第五章 互通有无 一 《流通古书约》简介 二 《流通古书约》最早订立时间 三 《流通古书约》的订约者 四 总结与评价 五 余论:《古欢社约》及其他 第六章 搜书之道 一 购买 二 受赠 三 借阅 四 知见 五 从《三鱼堂书目》看陆氏藏书 第七章 域外交 一 纪昀致朝鲜使臣书信四通辑考 二 纪昀与《白田杂著》 三 关于《论语集解义疏》流传的三个问题 结语 明清民间社会的“书籍之交” 一 什么是“书籍之交” 二 “书籍之交”的主要表现 三 “书籍之交”的其他表现方式 四 对“书籍之交”的思考 附录一 祭书小考 附录二 晚明清初江南征稿之风初探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