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学导论(第5版新编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美学导论(第5版新编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字数: 521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张法|
  • 商品条码: 978730033796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5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3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对世界美学 史的批判性反思,有机融合 中国古代美学精粹与西方当 代美学前沿成果,依照现代 学科体系规范,系统重构了 美学原理的理论框架。本书 针对审美现象学分析、美学 类型学划分、美的文化模态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核心 理论命题,均提出了创新性 见解与精辟论述,尤其着力 彰显了中国与印度等非西方 美学传统的独特价值及其在 世界美学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在方法论上,本书实现了 理论阐释与审美实践的双向 互动:既将抽象理论置于具 体审美经验和艺术实践中予 以生动诠释,又从个案分析 中提炼升华出普遍性的美学 规律。
作者简介
张法,现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度),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2008-)。曾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美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学术委员。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6-1997),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研究美学、审美文化、思想史。独著有《美学导论》等21种,合著有《世界语境中的文学理论》等5种,主编有《中国美学经典》等6种。《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等4部著作获国家级外译工程,论文30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一、美与美学 二、美、美感、美学的产生 三、美学的两种基本类型 四、美学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演进 五、美学在后现代时代的转变 第二章 美学的三种理论形态 一、美学的理论建构 二、美学建构的文化基础 三、美学理论之一:西方的实体-区分型美学 四、美学理论之二:印度的是-变-幻-空型美学 五、美学理论之三:中国的虚实-关联型美学 六、美学建构:内容和范围 第三章 审美在现象上是怎样进行的 一、美:怎样发生 二、美:基于心理距离 三、美:呈现为直觉形象 四、美:体现为完形-内模仿-移情 五、美:表现为主客体同构 六、美:走向意义深处 七、美的建构与解构 第四章 美学类型的体系是怎样的 一、美学类型的基本原理与三种理论 二、古典美学类型:美(优美、壮美、典雅、俗妙) 三、古典美学类型:悲(悲剧、崇高、悲态、慈悲) 四、古典美学类型:喜(怪、丑、滑稽) 五、全球互动以来的美学类型:媚世、先锋、荒诞、恐怖 六、全球互动中美学类型的转换与移位:堪酷 七、审美分类的意义 第五章 美和美感的起源与初期演进 一、进入美的寻源之路 二、西斧东钺:源于旧石器的美感演进 三、西塑东绘:源于新石器的美感演进 四、早期文明的美感类型 五、欧亚草原的美感类型 第六章 美学的文化模式 一、美学的形成与文化展开 二、西方美学的文化模式 三、中国美学的文化模式 四、印度美学的文化模式 五、伊斯兰美学的文化模式 六、丝绸之路与跨文化的美学流动 七、文化模式与美 第七章 形式美与宇宙内蕴 一、人与宇宙的同一性在中、西、印美学中的展开 二、西方以黄金比例为核心的形式美理论 三、中国以九宫-太极图为核心的形式美理论 四、印度以室利-曼荼罗为核心的形式美理论 五、形式美的基本因素:点、线、形、色 六、形式美的组织原理: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主从结构 七、形式美的重要内容:原型与象征 参考书目 第2版后记 第3版后记 第4版后记 第5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