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通往和谐发展之路--国民利益政策报告

通往和谐发展之路--国民利益政策报告

  • 字数: 700
  • 出版社: 电子工业
  • 作者: (美)汤姆·帕尔默|译者:冯兴元//毛寿
  • 商品条码: 978712116688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70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汤姆·帕尔默等编著的《通往和谐发展之路——国民利益政策报告》是 一本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专著,涵盖的内容有城市化、土地制度、 公司治理、财政改革、法制建设、城市环境、医疗改革等方面。作者包括茅 于轼、胡景北、盛洪等十多位当代著名学者。在本书中,学者们回顾了改革 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独到的分析,指出我国面临 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通往和谐发展之路——国民利益政策报告》高屋建瓴,既有宏大的理 论叙事,又有具体而微的问题分析,语言生动而不刻板,是一本不可多得的 了解当代中国问题的著作。
目录
第一章:中国的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及其问题1 胡景北、傅十和、冯革群、郑彩霞 一、导论:中国的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 1史无前例的劳动力城乡转移与城市化进程3 2研究状况和问题4 二、中国城市化问题和政策 1中国城市化问题简述6 2建国后中国城市化的特征8 3中国城市化政策的选择及其演变14 三、中国乡城人口转移规模 1城市化比率的提高16 2人口的乡城迁移18 3中国乡城人口转移规模19 4中国劳动力的乡城转移23 5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宏观原因32 6劳动力转移的宏观波动45 7农民转移的制度约束53 8农民转移的人力资本约束61 第二章:土地市场制度建设与土地财税改革81 刘守英、朱秋霞 一、中国土地市场制度建设三十年 1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发展83 2农用地转非农用地市场发展93 3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发展106 4深化改革、完善土地市场的主要政策建议112 二、中国土地财税制度改革方案选择 1城市化与中国土地财政制度的发展120 2改革三十年以来土地财税制度演变126 3土地税费制度改革方案选择135 4中国台湾土地税制度的经验和教训145 5中国内地土地财税制度改革基本方案——土地税制度147 第三章:中国农用地使用权流转与金融制度159 刘宪法、何广文等 一、中国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演进与实践 1农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建立及农用地使用权的初始分配161 2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建立165 3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演进的现况178 4理论讨论与农用地使用权交易制度的可能演进方向190 二、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1导言198 2农地金融:理论与实践202 3农地金融产生的背景207 4中国农地金融现状、问题及其潜在后果211 5构建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的理论原则和模式探讨228 第四章:中国公司治理问题与对策报告257 郑志刚、范建军、山立威、王鹏 一、导言:公司治理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1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259 2中国公司治理发展历史的简单描述261 3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264 4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275 二、股权结构和机构投资者 1股权结构278 2控制权市场或接管市场(takeover)289 3机构投资者293 三、经理人薪酬设计 1现有公司治理文献的主要理论结论298 2主要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302 3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已有研究结论的简单综述305 4对中国公司治理实践的评估和相关的政策建议308 四、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董事会和监事会 1机制312 2关于监事会的研究313 3董事会317 4结论和对我国政策的建议324 五、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 1会计信息披露对公司监督的作用326 2信息披露对投资者的保护作用327 3我国信息披露的状况和在此方面的研究329 4信息披露方面的一些问题和建议331 六、投资者保护研究 1投资者保护机制333 2投资者保护的研究结论336 3中国市场的投资者保护343 4政策建议345 七、法律外制度的公司治理角色 1有关法律外制度的公司治理角色文献的主要结论347 2主要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356 3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已有研究结论的简单综述361 4对中国法律外制度公司治理实践的评估和相关政策建议362 八、结论 1研究结论的总体描述365 2对中国公司治理实践的总体评估376 3中国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381 4相关政策建议385 第五章:转型时期中国的地方制度和中央地方财政改革395 李洪雷、朱彩霞 一、转型时期中国的地方——特点、缺陷与改革 1中国当代地方制度的特点397 2我国地方制度的缺陷408 3中国地方制度的改革414 二、提高地方财政自主权的理论依据与改革设想 1提高地方财政自主权的理论依据445 2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历史回顾448 3市县地方财政关系456 4乡镇财政关系改革459 5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历史回顾与改革方案461 第六章:普通法与中国法制建设467 刘海波 一、判例法法制的理论辩护与历史经验 1实践理性与判例法方法470 2重构判例法规则秩序模式475 3两制并立的政体模式483 4判例法法制发展的历史经验489 二、判例法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潜力 1判例法技术与我国户籍制度困局496 2判例法与我国中央与地方法律冲突调节514 三、如何在中国建设判例法法制 1司法制度的改革523 2学院判例法试验525 3法律推理研究与培训527 第七章: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533 贾西津、王春光 一、城市化与公民社会 1城市化与公民社会的历史渊源535 2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凸显的问题540 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公民社会角色546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实践 1农民的公民权及外来工维权组织的案例555 2城市社区与乡村自治中的公民社会发育566 3公民社会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576 三、促进新型城市化与公民社会成长的政策建议 1公民社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困境589 2促进新型城市化和公民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593 第八章:用市场制度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 ——以森林、水资源、能源和碳排放为例601 盛洪、茅于轼、赵旭等 引言603 一、市场化与外部成本 1市场化的定义与内容604 2外部成本定义605 3市场化指数606 4第一类外部成本和第二类外部成本611 5市场化与国内生产总值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612 6可耗竭自然资源的时间最优配置问题614 二、中国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1转型期存在第二类外部成本616 2能源领域的市场化尚未完成618 3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636 4存在缺陷的林木产权641 5煤炭的第二类外部成本的基本判断648 6与市场制度成熟国家的具体差距649 7国际比较:二氧化碳排放/GDP651 三、市场化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影响 1制度变革效应和制度内效应655 2市场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656 3水权制度与水资源交易对水资源问题的影响666 4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产业和环境的影响674 四、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市场化方案 1将煤炭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市场化措施678 2水权及其交易的方案683 3林木产权、市场交易与减税方案696 4完成能源领域的市场化701 五、广义的市场化:补救市场失灵 1效率原则:广义的市场原则701 2水权:人为的产权制度704 3打破和清除垄断企业及相关部门对新能源技术开发和推广的障碍712 4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于能源价格713 5用社会贴现率评价节能减排新技术717 六、市场化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估计 1广义市场化对煤炭供需及外部成本的影响720 2完成能源领域的市场化对减少碳排放的影响726 3林权及其交易带来的影响732 4市场化对资源与环境影响的综合判断734 第九章: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报告739 赵雯 1导论741 21949至1979年: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742 31980至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的改革745 42007年医疗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前进方向758 5总结分析760 6结论和建议76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