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 字数: 446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总主编:
  • 商品条码: 978730319950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梦的解析》被称为导致人类思想革命的经典名 著之一,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理论支柱。它通过对 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 的无知、迷信和神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 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书中包含了许多对文学、神话 、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引导了20 世纪的人类文明。正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己所说 :“从写《梦的解析》时起,精神分析已不再是一门 纯医学的学科,而是把它的多种应用的历史引向了文 学、美学、宗教史、史前史、神话学、民俗学、教育 学等领域。这些东西与医学没有太多联系、事实上, 只是由于精神分析,它们才与它产生联系。”
作者简介
。。。
精彩导读
尽管存在着各种反对意见,我们仍然得承认,客 观感觉刺激在产生梦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如 果这些刺激无论从性质上还是从频率上都显得不够充 分,不足以解释所有的梦中意象,我们就必须去寻找 与它们在运作上相似的其他来源。我不确定从什么时 候起,出现了把内部(主观的)感觉刺激同外部感觉 刺激相提并论的观点,不过,在最近所有关于梦的原 因的讨论中,都或多或少地明确采用了这一做法。冯 特(1874)写道:“我相信,在梦中产生错觉时,主 观的视觉和听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梦中幻象是由我 们所熟悉的主观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这些感觉在清醒 状态中是无形的,但当我们视野变得黑暗时就能显示 出来了,耳中铃铃或嗡嗡的声音也同样如此。其中最 重要的是视网膜的主观兴奋。正是以这种方法,我们 才能解释为什么在梦中总是倾向于在眼前出现大量相 似或相同的事物。我们看到眼前有无数只鸟,或者蝴 蝶、鱼、五颜六色的甲虫和花等,这是黑暗中闪烁的 光斑进入视野所幻化成的形状,组成它的无数光点就 构成梦中相同数量的单个意象,这些意象又由于其运 动性而被看成运动的物体。这无疑也是梦中经常出现 各种动物形象的基础。因为这些形式千变万化,很容 易根据做梦者主观认为的发光意象来把自身调整为特 定的样子。” 作为梦中意象的来源,主观感觉刺激具有明显的 优势,因为它不像客观刺激那样依赖于外部机缘。就 像有人认为的,只要有需要,就可随手拿来以提供解 释。但是,与客观刺激相比,它也有不足之处,它们 对梦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很小,或者根本不能像客观刺 激那样容易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证实。主观感觉刺激 激发和产生梦,最主要的有利证据是由所谓“入睡前 幻觉”提供的,或者用约翰内斯·缪勒(Johannes Muller,1826)的术语“幻视现象”来提供。这些意 象生动且变化迅速,很容易在入睡前出现,正如很多 人习惯的那样,而且在眼睛睁开后,它们还能保持片 刻。默里就经常感受这种情况,并曾经对这些情形进 行了详细的研究(缪勒在他之前也做过这种实验), 保持了它们同梦中意象的联系,或者说,实际上是保 持了它们与梦中意象的一致性。为了产生这些睡前幻 象,默里(1878)必须保证一定的精神被动性和注意 力的放松。不过,只需进入这种昏睡状态片刻,就足 以产生出入睡前幻觉(前提是一个人有容易出现睡前 幻象的倾向)。在此之后人们可能会醒来,然后这种 过程就会重复几次,直到最终入睡。默里发现,如果 他在不长的间隔后醒来,他就能够在梦中把入睡前幻 觉所浮现在眼前的意象分辨出来。有一次,他入睡前 出现这样一种景象:一些有着扭曲面孔和怪异发型的 人,令人厌恶地纠缠他,在他醒来之后仍然记得他们 的形象。还有一次,由于节食,他感到饥饿,于是出 现了一次入睡前的幻象:有一只盘子和一只拿着叉子 的手,这只手正在插取盘中的食物。接着,在梦中他 坐在餐桌旁,听到就餐的人们吃饭时刀叉的碰撞声。 还有一次,在他入睡前,他的眼睛有些胀痛,于是在 睡前幻觉中,他看到许多微型字符,需要仔细观察才 能看清楚。一小时后他醒了过来,记起梦见了一本打 开的书,书上的字号特别小,读起来十分痛苦。 对词语、名字之类的幻听也和幻视一样,在睡前 幻觉中时有发生,然后在梦中重现,就像在歌剧中总 是先有一个序曲说明了歌剧的主题那样。 最近一位入睡前幻觉现象的观察者赖德 (G.T.Ladd,1892)沿用了缪勒和默里的方法,经过 一番实践之后,他能做到在入睡2~5分钟后突然醒来 而不睁开眼睛。这样他可以有机会比较视网膜上刚消 失的感受与保持在记忆中的梦中意象之间的关系。他 宣称,在每个梦例中都能够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 系,因为视网膜上的亮点和亮线为梦中大脑所感之物 提供了形状或轮廓。例如,在视网膜上以平行线状排 列的亮点,在梦中就形成了他所读的书中的一行行铅 字,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梦中正在阅读 的印刷清晰的页面,渐渐消退为这样一个情景,在我 的清醒意识看来就像透过纸上一个椭圆形的小孔去看 一页书,因为书离得很远而看上去很模糊”。赖德认 为[尽管他不想贬低中枢(大脑)因素在这一现象中 的作用],如果没有眼球中视网膜刺激所提供的材料 ,视觉性的梦是不会产生的。这很适合那种在黑暗的 屋子里刚入睡时所做的梦。而在早晨即将醒来时,出 现的梦的刺激源是在变亮的屋里刺进眼睛的客观的光 线。照在视网膜上的光线的这种变幻不定、不断转换 的性质与梦中不断变化的意象过程是一致的。任何人 只要承认赖德所做观察的重要性,就不会低估主观刺 激源在梦中所起的作用。因为正如我们所知,视觉意 象是构成我们梦的重要成分,而其他感觉(除听觉以 外)在梦的形成中的作用则是间歇性的和次要的。 P22-24
目录
第一章 有关梦的科学文献 第一节 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 第二节 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第三节 梦的刺激和来源 第四节 为什么醒后梦会被遗忘 第五节 梦的明显心理特征 第六节 梦中的道德感 第七节 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第八节 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附言(1909) 附言(1914)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 第三章 梦是愿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第五章 梦的材料与来源 第一节 梦的近期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第二节 作为梦的来源的幼儿期材料 第三节 梦的躯体来源 第四节 典型的梦 第六章 梦的工作 第一节 梦的凝缩作用 第二节 梦的移置作用 第三节 梦的表现方式 第四节 梦的表现力 第五节 梦的象征表现——一些深层的典型梦 第六节 一些梦例——梦中的计算和言语 第七节 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第八节 梦中的情感 第九节 润饰作用 第七章 梦的过程的心理学 第一节 梦的遗忘 第二节 回归作用 第三节 愿望满足 第四节 梦中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第五节 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压抑 第六节 潜意识与意识——现实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