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般科学哲学(焦点主题)(精)/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

一般科学哲学(焦点主题)(精)/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

  • 字数: 772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编者:(荷兰)西奥·A.F.库珀斯|总主编:郭贵
  • 商品条码: 978730319297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91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2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西奥·A.F.库珀斯主编的这本《一般科学哲学( 焦点主题)》是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中具有纲领性 意义的一卷。本书精心挑选了一般科学哲学研究领域 中若干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度阐释,提纲挈领地勾勒出 一幅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全景画卷。本分册包含十个 系统论述:第一章“定律、理论和研究纲领”,对经 验科学的这三大主要单元进行了综合研究;第二章“ 对解释的以往和当代观点”,全面描述了历史上若干 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包括从亚里士多德、笛卡尔、 莱布尼茨、牛顿、休谟、康德到穆勒对“解释”的理 解,以此为基础对最重要和有争议的当代解释模型提 供了一种系统性考察;第三章“理论评价”考察了一 致性、真、先天和后天的可能性、信息内容、经验内 容、解释力和预言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性、精 确性、近似为真和似真性等理论评价的核心标准,并 进一步讨论了如何从比较的以及量的方面来阐释理论 确证;第四章“自然科学中实验的功能”,以物理学 与生物学为例,提出了一种实验的认识论,即在实验 结果中提供合理信念的一套战略;第五章“社会科学 中实验的功能”,以经济学为案例,集中在社会科学 中实验的发展上,尤其考虑了莱因哈德·泽尔腾的贡 献;第六章“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立场”,指 出在科学史中本体论课题具有最高的重要性,认识论 难题主要涉及归纳推理,最具基础性的是阐释理论与 证据之间的关系,方法论问题中最关键的是科学方法 的单一性或确定性问题;第七章“还原、整合与科学 的统一”,考察了替代统一的支持整合的论证以及基 于机械论的支持还原的论证,提供了热物理学、分子 与发展生物学、考古学以及语言学中关于推定的还原 与整合的案例研究;第八章“逻辑的、历史的和计算 的方法”,指出对机器学习的研究为诸如归纳和溯因 提供了新的洞见,推进了新的阐释,同时也使得科学 发现的问题被提到了一个更加形式化的层面;第九章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探讨了划界问题的标准,提 出了描述性与规范性科学指标的综合名单;第十章“ 科学哲学的历史”,创造性地重建了一种自20世纪初 以来科学哲学从中欧到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的长期转 换、变形和互动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定律,理论和研究纲领 1.导言 2.观察定律和适当理论 3.插曲:理论的结构主义进路 4.研究纲领和研究策略 第二章 对解释的以往和当代观点 1.导言 2.亚里士多德:作为证明的解释 3.笛卡尔:机械解释 4.莱布尼茨:力量与目的论 5.牛顿:动力学解释 6.休谟:反对解释的形而上学 7.康德:解释的形而上学依据 8.穆勒:作为统一的解释 9.逻辑实证主义者的遗产 10.规则的可预期性 11.进入因果性 12.因果历史 13.自然定律(的一个简短注释) 14.重勘统一 15.重勘机械论说明 16.作为操纵的解释 17.统计的解释 18.统计的关联性 19.演绎一律则一概率解释 20.关于历史的和目的论的解释 21.结束语 第三章 理论评价 1.导言 2.评价的范围 3.理论的优点 4.确证 5.接受 6.结束语 第四章 自然科学中实验的功能:物理学与生物学的例子 1.实验结果 2.实验的作用 第五章 社会科学中实验的功能:经济学的案例 1.社会科学中的从观察到实验 2.社会科学中“实验”的概念:从传统到扩大的视角 3.社会科学中实验的发展:在经济学中的情况 4.实验经济学中的预测作用:博弈论的影响 5.预测成功的衡量标准:准确度和精确度 第六章 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立场 1.本体论立场 2.认识论立场 3.方法论立场 第七章 还原、整合与科学的统一:自然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 1.对于统一性历史的考察 2.还原和统一性的现代概念的场引导 3.基切尔对于统一性的修正主义观点 4.对于统一性的? 5.整合而非统一 6.作为机制的还原 7.跨学科还原与统一的例证研究 第八章 逻辑的、历史的和计算的方法 1.导言 2.维也纳学派及其追随者的逻辑研究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3.历史研究法的挑战(约1960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 4.20世纪70年代:作为问题求解的科学 5.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科学推理和发现的逻辑模型与计算模型 6.结束语 第九章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1.导言 2.为什么要划界 3.如何划界 4.知识诸领域的特征 5.不科学的领域 6.原科学和异端 第十章 科学哲学的历史——从科学逻辑到科学哲学:1930—1960年的欧洲与美国 1.科学哲学的出现:1938年前的科学的逻辑 2.维也纳学派在英国:移民与交往 3.维也纳、巴黎和“法国关联”:约定论 4.在美国的维也纳学派:逻辑经验主义和(新)实用主义 5.结语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