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正面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

中国正面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

  • 字数: 186
  • 出版社: 华夏
  • 作者: 陈谦平//张连红//张生|主编:钱乘旦//
  • 商品条码: 978750808223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陈谦平、张连红、张生著的《中国正面战场》是 由著名历史学教授钱乘旦先生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 战战场丛书”里的一种,由南京大学资深历史学教授 陈谦平、张生等著。本书描叙了自九一八事变日本发 动侵华战争以来,到日军代表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 字止的整个抗日战争史中,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上抗 日杀敌的史实。全书史料翔实,描写生动,对大型战 役如淞沪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的 具体进程的描写生动感人,是一部兼顾学术性和可读 性的难得的佳作。本书原稿于1996年收入“希望文库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出 版,作者做了少量的修订工作,该书所属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战场丛书”已纳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 出版规划项目。
作者简介
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出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上下册)、《华东地区日伪关系研究(1937一1945)》、《南京国民政府的税收(1927 1937)》等著作十余种(含合作)。主持、参与各类学术研究项目十余项。担任《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副主编。 张连红,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抗日战争史研究。出版和发表有关民国史和南京大屠杀的著作、史料和论文80余篇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曾多次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陈谦平,1955年生。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人文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抗战前后之中英西藏交涉(1935--1947)》(2003年)、《中华民国史新论——政治、中外关系、人物卷》(2003年),合著《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2001年)、《中华民国史》(2006年)等。曾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民国档案》等以及海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精彩导读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1931年9月18日深夜10点20分左右,万籁俱寂, 突然一声轰 天巨响,震撼了寂静的沈阳城。紧接着,枪炮声大作 ,埋伏在南满 火车站和旅馆附近的日本炮兵开始向驻守北大营的东 北陆军独立第7 旅猛烈轰击,在坦克掩护下的日本步兵亦从西、南、 北三面发动进 攻。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从此,日本 发动的侵华战争 将中国人民推人长达14年的战乱苦难之中,日本迈出 了战争的第一 步,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也揭开了序幕。 日本对中国领土垂涎已久,明治政府成立伊始, 就把矛头指向 了地大物博而又赢弱不堪的中国,东北地区则成为日 本侵华的首要 目标。甲午战争使中国将台湾与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并赔银2亿 两,但在俄、德、法三国干涉之下,日本占领辽东半 岛的企图却未 能实现。1904—1905年,日俄两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 了长达1年零 7个月的战争,以战胜国自居的日本趁机取代了沙俄 在东北的支配地 位,将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划人其势力范围。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乘机派兵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州湾 ,并逼迫袁世 凯政府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战后,由 于中国人民反帝 民族运动的兴起,加之美国主导下华盛顿体系的约束 ,日本在华侵 略活动表面上有所收敛。 以政友会总裁、陆军大将田中义一为首的军国主 义分子不甘于 币原的“协调外交”政策,田中于1927年4月就任日 本内阁总理大 臣后,积极推行公开干涉中国内政的强硬外交政策, 把解决中国问 题视为内阁的主要使命。他对张作霖的顾问町野武说 : 这次我出来组阁,主要是想解决中国问题,亦即 处理满洲 问题。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如果保持满洲的现状, 国内会有 许多意见,我无法应付下去。……不过不得已时,恐 怕会发生 战争。 同年6月27日至7月7日,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 东方会议”, 会后发表的《对华政策纲领》宣称,“万一动乱波及 满蒙,治安混 乱,我国在该地区之特殊地位及权益有受侵害之虞时 ,不问来自何 方,均予以防卫,并有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措施的思 想准备,保护 已成为中外人士安居、发展之地。”“东方会议”的 目的,在于阻止 中国可能出现的统一局面,利用南北政府的对峙状态 ,尽快把满蒙 从中国分裂出去,并为解决满蒙问题做好战争准备。 为了维护日本在华的既得利益,日本政府策划了 一系列挑衅 行动: 1927年5月至1928年5月间,数次派军队在山东登 陆,并在济 南制造了空前的大惨案:肆意炮击、枪杀中国军民 6000余人,其中 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主任兼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17人 遭受日军割鼻 耳、挖眼舌的酷刑,壮烈殉国。 1928年6月4日,关东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 了奉系军阀 张作霖。日本最初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杀害张作霖个 人,而是想在 东北制造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挑起大规模的武装冲 突,最后由关 东军来收拾残局,扶植傀儡政府,策划东北独立。 但由于张学良秘密迅速地返回沈阳,又对张作霖 之死秘不发丧, 从而稳定了东北政局。张学良子承父位,主持东三省 军政。他审时 度势,不顾日本的威胁和利诱,摆脱日本的控制和亲 日派的掣肘, 于同年底毅然服从国民政府,走上了全国统一的道路 。东北易帜, 是张学良主政东北伊始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一大贡献, 它挫败了日本 侵略集团妄图分割东北的阴谋。张学良易帜后,维护 国家主权与民 族权益,拒绝日本提出的许多无理要求,限制日本势 力在东北的扩 张,引起了日本的仇视。日驻奉天代理总领事森岛向 日本政府报告 说:“张学良时代的对日态度,已从排日事件发展为 对日攻势,并以 铲除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地位为目标。” 从1929年起,日本开始了武装侵占中国东北的实 际行动。关东 军由作战参谋石原莞尔制定的《攻取奉天城计划》指 出:“不论在 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奉天集中兵力,攻取奉天城”,“ 要闪电般地消灭 奉天附近军队,推翻其政权”。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 征四郎认为: “要根本解决满洲问题,除非加以占领,使之成为日 本的领土,别无 他途。”于是,经过关东军的精心策划,终于在1931 年春拟定好了 在柳条湖策动爆炸、为发动战争制造借口的侵略计划 。下面且看日 本为发动侵略所作的准备: …… P1-3
目录
一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二 中国准备抗战 三 鲜血抛洒在卢沟桥上 四 血肉长城——从上海到南京 五 “皇军”也吃了败仗 六 “保卫大武汉” 七 全面切断中国补给线 八 日本陷入战争泥淖 九 长沙争夺战 十 中国不再孤立 十一 豫、湘、桂大溃败 十二 来之不易的胜利 中国正面战场大事记 主要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