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解剖课(菲利普·罗斯作品)

解剖课(菲利普·罗斯作品)

  • 字数: 201
  • 出版社: 上海译文
  • 作者: (美)菲利普·罗斯|译者:郭国良//高思
  • 商品条码: 978753276169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7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被释放的祖克曼》中埋葬了父亲之后, 渐入中年的祖克曼突然感受到一种无从诊断的 疼痛——由肩颈蔓延到躯干,甚至连精神也备 受折磨。他不得不依靠止痛药度日,写作无法 继续,连行动都为疼痛所掣肘。百无聊赖的他 开始任思绪肆意驰骋。焦虑不安中,他回忆起 自己几次失败的婚姻经历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关 系。恋旧情绪裹挟着雄心壮志一同绝望地爆发, 祖克曼终于下定决心返回芝加哥大学,攻读医 学学位…… 轻率和缜密、抒情和讽刺相融合,告诫与 忏悔贯穿其中,赋予菲利普·罗斯的《解剖课》一种 会意、仁 慈的权威。 《解剖课》是“被缚的祖克曼”三部曲的第三部 , 也是最后一部,它同时囊括了罗斯小说中最为 有趣却也最为凶残的场景,是一部关于疾病的大型喜 剧。
作者简介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年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美国犹太裔作家之一。罗斯以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崛起,赢得美国多个主要文学奖项,1998年凭借《美国牧歌》一举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呼声颇高的作家之一。
精彩导读
就在精神分析专家第一次指责他停止抗争过后没 几天,兼职秘书 戴安娜就租了辆车带着祖克曼——他现在仍然可以开 车前进,但没法 转头进行倒车——去位于长岛的一家实验室,这家实 验室刚刚发明了 一种抑制痛感的电子装置。他在《纽约时报》周日版 的商业栏目读到 一篇文章,此文声称该实验室已获得这台装置的专利 ,于是他立刻在翌 日早上九点打去电话预约见面时间。当他和戴安娜抵 达的时候,实验 室主管和总工程师都在停车场等候;两人对内森·祖 克曼成为他们首 个“痛感病人”而兴奋莫名,还在人口处给他拍了一 张快照。总工程师 解释说,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减轻主管夫人的头痛症 状。他们基本上 还处于试验阶段,仍在研究减轻顽固慢性病痛的改进 方法。他让祖克 曼脱掉衬衫,教他如何使用这台仪器。展示阶段过后 ,祖克曼觉得症状 既没有改善,也没有恶化,但主管信誓旦旦地安慰他 说,自己的妻子已 经完全脱离病痛,并坚持让祖克曼将镇痛仪器拿回家 试用,想用多久就 用多久。 作家艾什伍德是一台永远开着快门的相机,而我 则是慢性病痛 的试验品。 这台镇痛仪大约和一个闹钟那么大。他设置好时 间,把两块沾湿 的电极片分别放在痛感部位的上下,每天给自己进行 六次低电压电击, 每次持续五分钟。每天六次静待疼痛离他而去——事 实上,他一天在 心中默念一百次希望疼痛赶紧远离。等了很久不见好 转,他只好继续 服用安定片或者阿司匹林或者保泰松或者复方羟可酮 或者美索巴莫; 到了晚上五点,他嘟囔了句“去他妈的”,然后开始 喝伏特加。而千百 万俄国人上千年来都很清楚,这才是最好的镇痛剂。 到了1973年12月,他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不再 期望找到任何的 疗法、药物、医生或者良药,当然也包括疼痛的真正 病因。他已经习惯 和病魔共存,但不是因为他学会了这样做。他学会的 是,他的身上发生 了某些重大的事情,不管那理由是多么深不可测,他 和他的人生与 1933年到1971年这段期间相比并无太大不同。他从二 十岁出头就几 乎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独自写作,因此他深知何 谓单独监禁;他已 经像这样服刑了二十年,俯首帖耳,表现良好。但现 在这种监禁无法写 作,而他的表现也仅仅只是比被绑在611病房度过的 那八天要略好一 些。事实上,他一直在不断地用同一个问题责备自己 ,这个问题自他从 医院逃跑后一直纠缠着他:如果万一发生在你身上的 事情的确非常糟 糕,怎么办? 但是,即使这从全球范围的痛苦遭遇上来看算不 上太严重,对他来 说却是非常糟糕的。他感到生活没有目标,没有价值 ,没有意义;他震 惊,因为痛苦是如此可怖并且让他彻底缴械投降;他 困惑,因为在根本 没有意识到战争打响时他就已经在前线被击溃。他很 早就摆脱了来自 他那传统、保守、虔诚家庭的情感索求,他已经拥有 一流大学的迷人资 历,他已经从与三个女性毫无激情的婚姻谜团中挣脱 出来,从他早期所 写作品的道德正义中解放出来;他一直为了能在文坛 上寻求一席之地 而孜孜不倦地努力——二十岁为生活挣扎时,他渴望 别人的认可;三十 岁成名之后,他渴求安宁——而到了四十岁,却被一 种无缘由、无名称 又无法治愈的幽灵一般的疾病所击倒。不是白血病, 不是狼疮,不是糖 尿病,不是神经系统的多发性硬化,不是肌肉萎缩症 ,甚至连风湿性关 节炎都不是——什么病都不是。但正是这种什么都不 是的病,让他失 去了他的信心,他的理智,还有他的自尊。 P22-23
目录
解剖课 尾声:布拉格狂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