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我们的西藏岁月/西藏岁月系列丛书
字数: 430
出版社: 大连
作者: 涂世英//顾梦舟//李佳俊|主编:德吉措
商品条码: 9787550506527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18
出版年份: 2014
印次: 1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我们的西藏岁月》由涂世英、顾梦舟、李佳俊 等编著。 《我们的西藏岁月》为援藏文学工作者集体创作 ,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广大援藏干部、藏族同胞为 改变西藏面貌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感 人画面,体现出援藏干部对第二故乡——西藏的热爱 以及对藏族同胞的真挚情感,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西藏 人民的关怀。
精彩导读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退休女干部贡觉旺姆深感无 尚荣光,老人幸福而自 豪地说:“我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她说话的表情很幸福。 白净富态的老阿妈贡觉旺姆患有心脏病、高血压 ,但因为始终保持着乐 观向上的心态,所以从外表看,精神状态好极了,显 得很年轻,比她的实际 年龄至少要年轻10岁。端庄、慈祥、白皙的脸庞上没 有存留岁月的风霜,炯 炯有神的大眼睛满含笑意,一看便知她年轻时的魅力 与漂亮。 贡觉旺姆是西藏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西藏第 一位给领导开车的女司 机,第一位作为先进人物拍电影的主角。 20世纪70年代之前,拉萨大街小巷里张贴的宣传 先进人物的大小海报 上,总能有她漂亮的照片和事迹介绍。 1958年,贡觉旺姆刚刚16岁。通过耳闻目睹,她 相信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英明伟大,毅然离家,追随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顾乡邻 的劝阻和反动分子的恐吓,勇敢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西藏最艰苦困难的阿里参 加了工作。 进藏人民解放军和部分地方工作人员,带领西藏 各族人民胜利完成了和 平解放西藏的历史任务,结束了在西藏延续一千多年 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 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政权。然而, 1959年,在中国人民欢欣 鼓舞筹备新中国诞生10周年的前夕,以达赖为首的西 藏上层反动势力逆历史 潮流而动,公然撕毁“十七条协议”,悍然发动武装 叛乱,企图分裂祖国, 维护封建农奴制度。党中央、国务院毅然做出决定, 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j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权,组织了平 息反革命武装叛乱工作 队。这一事件,让年轻的贡觉旺姆更加坚定了走革命 道路的决心。在开展平 息反革命叛乱工作动员大会上,她和许多党员及共青 团员积极报名参加平叛 工作队,那时候的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队不仅要深入 到群众之中,还要到深 山老林中去剿匪,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领导见她瘦弱 单薄,想到工作队的性 质,拒绝了她的申请。 刚刚参加工作一年,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贡觉 旺姆坚定地表示:虽然 自己是一个尚未明了深刻革命理论的农村孩子,但凭 着自己一双清亮的眼睛 看着自己家乡和平解放以来,解放军、共产党为西藏 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所做 的一切事实,坚定了自己永远跟党走,永远听毛主席 的话的信念,“我坚决 拥护共产党,建设新西藏,我要在共和国大家庭里成 长!自己能有今天的自 由,能穿上衣服、吃到米饭馒头和糌粑,都是解放军 和共产党给我的,我要 向解放军学习,做一个和他们一样光荣的共产党人! ” 她的真诚和勇敢得到了领导的破格批准,被派到 阿里地区。 平叛工作队的任务很重,生活艰苦,给养有限。 16岁的女孩子,头一次 远离父母亲人,心理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性格内 向的她外表上看似懦 弱,意志却非常坚强,在参加阿里平息反革命武装叛 乱的战斗中,不畏牺 牲,不怕困难,令人钦佩。西藏,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球第三极”, 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年平均含氧量不足内地 的65%,而紫外线辐射 量却超过内地平均值的8倍,是被自然科学家和医学 专家划定为“最不适合人 类居住的地方之一”。阿里海拔更高,加之当时经济 发展落后,协助进藏部 队就地筹措物资很困难,官兵们甚至宁肯吃草根和皮 带,也要坚持“进军西 藏,不吃地方”的纪律,“一手拿枪,一手拿镐”, 向荒野进军,向沙滩要 菜,向沼泽要粮,解放军与工作队紧密团结,一举粉 碎了旧西藏上层反动势 力企图“困死饿走解放军”“赶走红汉人”的阴谋。 贡觉旺姆亲眼看到了中 国共产党人的风范,她看到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保卫 西藏建设西藏的勇士们 生命力的顽强,永远高于西藏海拔的高度。 她随工作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脚打起血泡, 自己悄悄包扎一下,忍 着疼痛继续上路;肚子饿了,没有吃的,不声不响, 忍着饥饿与寒冷坚持不 掉队……她怀着对党的赤胆忠心,对祖国和人民的无 限热爱,经历着严酷的 考验。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她冒着高寒缺氧甚至危及 生命的危险,爬雪山、 瞠冰河、过草地、越荒漠。高原生活习俗特殊,交通 运输困难,生活补给也 无法保障,衣食住行等物资全靠人背马驮,加之牲畜 饲料严重匮缺,马匹死 亡率高,这就更加重了人力负担。队员们平均背负70 斤以上的给养物资,有 时甚至100斤以上。贡觉旺姆虽然年龄小,身体瘦弱 ,但总是默默地咬紧牙关 抢在前面。工作队员对这个坚强的小女孩非常关心, 有一口吃的先照顾她, 剩最后一口水也留给她,有时走得太累了,就把她扶 上马,让她歇歇超负荷 的双腿……对此,贡觉旺姆记在脑里,暖在心上,不 断鼓励自己:努力,再 努力;坚持,再坚持。她有时偷偷地把其他队员的东 西加在自己的肩上。 边平叛边生产,当时解放军日以继夜地为清除叛 匪,为保护人民群众的 生命安全而战斗,平叛工作队同样也是一手拿枪,一 手扛镐,帮助村民开荒 种地,放养割草,保证生产。为了加快西藏建设步伐 ,提高农牧民的生产能 力,国家投入了一大批农业生产资料,帮助农村牧区 发展生产。自治区筹委会 农牧工作部在林周彭波农场组织西藏首批拖拉机手技 术培训班,意在迅速培训 出一批基层农机手,以点带面,促进生产。贡觉旺姆 闻讯后第一个报名。她认 为,革命胜利了,今后的任务就是加快生产,改善人 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让 更多的翻身农奴家里的糌粑口袋鼓起来,酥油盒子里 装满酥油,藏族人民才会 更加信任解放军、共产党。 , 领导劝她说:“作为干部培养对象,最好留在机 关工作,进步更快,前 程更光明。”而贡觉旺姆却说:“做一个拖拉机手, 帮助农民和工作队生产 更多的粮食,才是眼下最重要的工作。群众吃饱了肚 子,工作队有了充足的 粮食,对于保护革命成果、保卫平叛胜利,会有更大 的意义。这个意义,比 自己的前途更重要。” “我是幸福的西藏人。”满脸甜蜜的老人家说。 P54-56
目录
雪山不会忘记 沥沥心雨五十年 往事钩沉 帕隆江畔的军人 西藏缘 高原明珠的忠实守护者 高原梦 我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默默耕耘 西藏十年人之大幸如我一生 默默耕耘在西藏高原的一头牛 攀登 责任让他托起农牧业科研的未来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成长 青春掷地有声 再唱山歌给党听 画坛瑶族耕耘者 高原赤子情 雪域高原的忠诚卫士 承载着民族文化腾飞 我的德吉卓玛 雪域的绿色人生 率先垂范唱响社会和谐曲 太阳和月亮 我的西藏 在西藏的日子 洒向加查一片爱 德吉的“远山晴多” 我的藏族阿妈和巴桑卓玛的汉族爸爸 火红的年华 怒江深处的回忆 无悔的选择 以默默奉献为民族团结添砖加瓦 用生态建设搭起西藏发展的天路 她对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勇挑重担振兴经济 细研一池香墨 曾经的偶像 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喜马拉雅山人的后代 后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