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并任首任系主任。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主编丛书等80种,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150篇。长期在京沪等地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2003年起关注科幻电影和小说,首创对科幻的科学史研究,持续发表学术文本,指导培养国内该方向第一个博士已于数年前以优异成绩毕业。
亨利·吉(Henry Gee,1962~),获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学院博士学位,1987年以记者身份进入《自然》杂志,现为生物学方向高级编辑,科幻专栏“未来”主持人。已出版多部生物学著作,包括《脊椎动物起源研究》(views on the Origin od the Vertebrates,1996),《探寻深时》( In Search of Deep Time,1999),《恐龙认知指南》(A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2003)及《雅各的天梯》(Jacob's Ladder,2004)等。此外,他的科幻作品《魔符》(The Sigil)系列已于2012年出版。吉还是一位知名的“托尔金迷(Tolkienist,托尔金是《魔戒》三部曲的作者)”,曾担任托尔金学会(TolkienSociety)会刊《梅隆》(Mallorn,《魔戒》中的大树名)的编辑。
穆蕴秋,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文学学士,2010年科学史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天文学史、科幻作品的科学史研究。专著《科学与幻想:地外文明探索研究》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