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融危机简史(2000年来的投机狂热与崩溃)(精)

金融危机简史(2000年来的投机狂热与崩溃)(精)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英)鲍勃·斯瓦卢普|译者:万娟//童伟
  • 商品条码: 978711151779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6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金融危机之于今人,恰如自然灾难之于古人,因 无法预测、破坏力巨大而蒙上了神秘面纱,每一代人 都愿意将自己遇到的灾难视为“前所未有”。但事实 上,人性,这个令繁荣与萧条更替的驱动因素却亘古 不变,2000年来形形色色的金融危机实有规律可寻。 《金融危机简史(2000年来的投机狂热与崩溃)( 精)》一书简明生动地讲述了自古罗马时代至今的数 轮金融泡沫及其后果。作者鲍勃·斯瓦卢普既是一名 深受欢迎的评论家,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人 ,他的这本书跳脱出年代顺序,围绕人类的劣根性, 鞭辟入里地审视了周而复始的投机狂热与自我破坏。 作者质疑人类防范崩盘的努力是否恰恰导致了更 大的灾难,进而提问:如果崩盘发生得更频繁,那么 人类会不会过得更好?繁荣与萧条归根结底是由人造 成的,现在也许是直面现实的时候了。
作者简介
鲍勃·斯瓦卢普(Bob Swarup),金融市场及金融监管问题的国际专家、评论家。他1977年出生于新德里,在印度和英格兰接受教育,获得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和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宇宙学博士学位。他曾供职于金融机构并负责投资管理,为一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提供咨询,与各智囊团合作密切,为政策制定者担任顾问。他现与妻子及两个孩子生活在伦敦。
精彩导读
对“常态”的误解 2007年7月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随后发生的信贷 紧缩,是金融危机巨大破坏力的最新写照。 一开始情况并不严重,只是美国投资银行贝尔斯 登(Bears Steams)旗下两只杠杆率过高的对冲基金倒 闭。那两只基金的操作思路很简单:以低成本融人资 金,购买收益高于融资成本的所谓“资产抵押证券” ,不断融人更多资金,直到貌似亮丽的回报吸引投资 者投入所有资本。这听上去很美,直到有人发现,由 于金融巫术中隐藏着杠杆,那些抵押物的价值已经低 于贷款金额,而那些基金更是不值几个钱。 我不想再重讲一遍这些故事——别人已经花了足 够的工夫来剖析,但我对一些事记忆犹新。贝尔斯登 宣布这个尴尬的真相时,在声明末尾写道:“我们当 下最为注重的,是继续赢得您每天的信任和信心,延 续公司的骄人历史。和往常一样,如果需要我们的帮 助,请与我们联系。”这种拍胸脯式的虚张声势很快 沦为一曲哀歌。 到2007年7月底,两只基金都申请了破产保护。 虽然贝尔斯登极力否认,但其第三只基金——8.5亿 美元的贝尔斯登资产抵押证券基金(Bear Steams Asset-Backed Securities Fund),似乎也摇摇欲坠 。其首字母缩略词BS ABS很快沦为业内笑柄。 三个月后,负面影响加剧。此前言之凿凿的买入 机会似乎不那么靠谱了。我的一个朋友从一家投行( 我就不点名了)购买了一种金融工具。通过炫目的数 学把戏和金融花招,这种工具做出了无风险回报的空 头承诺。只需赌全球最大的25家银行未来五年不出现 债务违约,我的朋友就可能拿到两倍于当前票息的回 报。后来事实很快证明,这种工具似乎不那么安全, 0.62%的额外回报,与舍身封堵金融洪灾的代价相 比,显得微不足道。 此后两年,很多人损失惨重,就像在高速路上弯 腰捡几枚小钱,却忘了躲避疾驶的车流。 与此同时,我们每天围在彭博终端前,看又有谁 的快乐时光宣告结束。人们开始担心令人恐惧的经济 衰退。 2007年12月1日,美国正式步入经济衰退。鉴于 前面几个月发生的事,这场危机在事后看来并不意外 ,但当时很少有人能预知一切会变得多么糟糕。 六个月后,即2008年5月,伦敦的哈顿花园举行 了一次无关痛痒的会议,主题为“流动性风险的报告 与管理框架”。主讲人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英国的资金主管,他信誓旦旦地表示, 雷曼绝不会因犯与贝尔斯登同样的错误而倒闭。他们 已从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对流动性 不足的危害有充分认识。他和他的团队枕戈待旦,只 需轻击按键,数十亿美元即可到位。 当年9月,雷曼轰然倒下。他们准备的资金显然 不够。 几天内,一则新笑话在金融界如病毒般传播。一 个小男孩迷上了美国西部。在8岁生日那天,他向身 为亿万富翁的爸爸要一匹马,于是爸爸出门为他买了 一马厩的漂亮雄马。第二年,他向爸爸要一部牛仔电 影,于是爸爸出门为他买了所有关于美国西部的电影 。第三年,他向爸爸要一套牛仔服,于是爸爸出门为 他买下了雷曼e。 雷曼不是唯一一家因自大而自食恶果的公司。花 旗集团(Citigroup)前董事长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有一次经典的一语成谶,他曾这么说:“流 动性就像音乐,一旦音乐停下,事情就会变得复杂。 但只要音乐还在,舞蹈就得继续。我们还在跳舞。” 那时我们都在跳舞。2008年岁末,我与一家大型 银行的前首席经济学家共进了一次午餐。当时我们正 处在谷底,银行体系似乎濒临崩溃,资金已开始从各 大央行的龙头涌出,为全球经济止血。 他告诉我,早在两年之前,出于对愈演愈烈的全 球经济困难的担忧,他向他的老板表示,他确信一切 会悲惨收场。老板叫来了交易负责人,该负责人自信 地表示自己能应对任何麻烦。他只需要知道什么时候 该中断投资、停止一切业务。“我是一名经济学家, ”我的朋友答道,“我无法告诉你它什么时候发生, 我只能告诉你当它发生时,我们将痛苦不堪。” 交易负责人目瞪口呆。他指出,他不能因为某一 个人的担忧而停止交易。如果那样的话,谁还能赚钱 呢?不过,他有个主意。他将指示所有团队谨小慎微 地运作仓位,随时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变现。一旦情况 不妙,他们都能以最小的损失退出。我的朋友表示赞 同,放心地离开了。 几个月后,他在瑞士出席了一次各大银行首席经 济学家的年度闭门宴会。大家坐在一起,唠叨着每况 愈下的经济形势。我的朋友突然领悟到了一些可怕的 东西。宴会厅里的所有人都曾给过各自效力的银行同 样的忠告。所有银行都在那里,手触扳机,时刻准备 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夺门而逃。任何一方试图退出的 脚步都会很快演变为所有银行的蜂拥而出。没有哪扇 门是无限宽的,在金融市场更是如此,损失惨重已成 定局。那一刻,他意识到大家都在劫难逃。 随着违约事件的频发和次贷危机的蔓延,人们开 始互相指责。银行家们错在不负责任地放贷,央行错 在维持过低的利率,而政客们错在对市场上堆积的金 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视而不见。 其他人都有错。所有人都想重温欢乐往昔,那时 “输”这个字眼只出现在电视和扑克游戏里,经济增 长和金融市场的永远上涨理所当然,所有人都能赚到 或借到钱。总之,他们想回到“常态”。 但问题是:那种情况并非“常态”,钱来得太快 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常态”其实是:在一个脆弱的金融体系中,繁 荣和萧条此消彼长,乐观、自大、贪婪、恐惧、屈服 等市场情绪永不停歇地围着信心之火跳舞,而“金钱 ”只是这支舞蹈的别名。 P5-7
目录
译者序 第一部分 似曾相识 第1章 世人、金钱、狂热 第2章 解构咕噜牛:罗马的故事 第3章 世事无常:重新定义经济学 第4章 自我与欣快:日本的故事 第二部分 人:欲火中烧 第5章 通向纽纳姆之路:理性的边界 第6章 雅努斯神庙:时间、记忆和不确定性 第7章 更大的傻瓜:庞氏骗局 第8章 一起来发狂:群体、证实、信心 第三部分 金钱:外在的催化剂 第9章 人与钱:银行挤兑 第10章 负债人生:信用与货币 第11章 那些华丽夺目的东西:郁金香狂热 第四部分 纷繁复杂:危机炼金术 第12章 普遍真理:有关范式的题外话 第13章 物以类聚:资本主义的生态 第14章 众多小决策酿成的悲剧:大萧条 第五部分 结论:揭开面纱 第15章 希腊人的礼物:一场悲喜剧 第16章 从头至尾:2000年来的历次危机 第17章 盲人的世界:上下求索 致谢 注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