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是马拉拉(青少年版)

我是马拉拉(青少年版)

  • 字数: 110
  • 出版社: 北京
  • 作者: (巴基斯坦)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英)
  • 商品条码: 978720011296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8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7岁的马拉拉·优素福扎伊成了为全球儿童争取 受教育权的象征,甚至连续两年是诺贝尔和平奖创设 以来最年轻的候选人,并在201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成为诺贝尔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为什么马拉拉 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的成长经历如何?她有何遭 遇?她又是如何积极地想要改变这世界?他的父母是 如何培育出这样与众不同的女儿? 在《我是马拉拉(青少年版)》中,马拉拉以第一 人称叙述,语言越是平实,越是直指人心。全书共分 五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塔利班到来之前马拉拉的生 活,她出生于开明的教育工作者之家,她像众多少女 一样,天真烂漫,爱做梦,自由得像一只小鸟,喜欢 阅读和写作;第二部分,在马拉拉和她的父亲努力为 当地儿童争取受教育权利的时候,极端恐怖组织也在 这一地区蔓延,残酷的生活带走了马拉拉喜爱的玩具 、儿童节目和她热爱的书本,人人自危;第三部分, 年幼的马拉拉开始在父亲的支持下用自己的声音对抗 塔利班,发表演讲,并用笔名在知名网站上写博客, 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第四部分,她受到了塔利班的威 胁,年仅12岁的她被塔利班列入黑名单,2012年10月 9日,在乘校车回家途中,塔利班枪手击中了她的头 部和颈部,性命垂危,她幸运而又坚强地活了下来; 第五部分,马拉拉被接到英国接受治疗,她说:“我 是马拉拉。我的世界改变了,但我一如既往。”
作者简介
余彬,译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赴美,取得爱荷华大学东方研究硕士学位,以及东密歇根大学信息管理硕士学位。译作有《笛卡尔的骨头》《法兰西帝国玫瑰》《幸福》《耶稣的领导智慧》《道德资本主义》《管理思想家五十强》《我是马拉拉》《幸福》等书。 帕翠莎·麦考米克,Patricja Mccormick,曾两度入围国家图书奖决赛名单,也是数本极受好评的青少年读物的作者,作品包括《伤口》《出卖》《希望永远都在》。目前她和丈夫住在纽约。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MalaIa YouSafzai 因斯瓦特河谷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受教育权遭受威胁,马拉拉从10岁起就展开了提倡少女教育的活动。通过笔名古尔·马凯(Gul Makai),她在英国广播公司的乌尔都语网站发表在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点滴。同时,马拉拉自愿接受拍摄一部《纽约时报》关于巴基斯坦教育现状的纪录片。她善用每个公开发表的机会宣扬和平理念,为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呼吁。 在2012年10月,马拉拉成为塔利班的攻击目标,在放学回家的途中遭到枪击。她活了下来,并继续她提倡教育的社会活动。 在2011年,因为她的勇气与理念获得认可,马拉拉被提名角逐国际儿童和平奖,并获得巴基斯坦首届国家青年和平奖。她也曾荣获许多其他奖项,包含2013年的国际儿童和平奖、萨啥罗夫思想自由奖以及国际大赦组织良心大使奖。2014年,马拉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该奖项创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也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马拉拉目前定居英国伯明翰,继续为教育的普及而奋战,并通过非营利组织马拉拉基金会,关注社区议题,支持世界各地的教育。
精彩导读
2 我的梦想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在大尔德节(Big Eid)和小 尔德节(small Eid)期间,也就是开斋节和宰牲节期 间,我们全家就会去香拉。那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 一,我的爸爸妈妈就是在那里的山村中出生长大的。 我们去明戈拉汽车站坐车,那儿熙熙攘攘的都是人, 恨不得全镇的人都挤在一起,等着搭乘长途巴士。我 们身上背着要送给亲戚的礼物,绣花的披巾、一盒盒 的玫瑰和开心果甜点,还有在小村庄里买不到的药物 。 我们将这些礼物搬到巴士的顶上,和一袋袋面粉 、白糖、毛毯以及别人家的行李搁在一起,堆成一座 小山。然后,我们都挤进车里,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 颠簸4个小时,才能到达山区里的目的地。这一趟旅 途,前1/4的道路弯弯曲曲,一边是斯瓦特河,另一 边是陡峭的悬崖。底下的山谷里有以前翻下去的汽车 残骸,两个弟弟兴高采烈地指指点点,目光搜寻着这 些残骸。 长途巴士在山路上越爬越高,空气渐渐变得凉爽 、清冽。最终,我们已经看不到别的,只有一座又一 座高山。绵延不绝。除了山,还是山,再有就是从山 间看到的一线天空。 很多香拉居民非常贫困,这里缺少医院和市场等 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不过,每次抵达那里,我们的大 家族都会举办盛大的宴会欢迎我们。在小尔德节期间 ,这样的宴席尤其受欢迎,它标志着拉曼当月 (Ramadan)的白日斋戒告一段落。饭桌上,摆满了一 碗碗的鸡肉米饭、菠菜羊肉、又大又脆的苹果、黄澄 澄的蛋糕,还有一大壶甜甜的奶茶。 在只有七八岁的时候,我已经被看作是一个世故 的城市女孩了。有时,我的表亲们会取笑我,因为我 不喜欢打赤脚,身上穿的是从市场上买来的衣服,而 他们都穿自家缝制的衣服。我有城市口音,说着城里 人特有的俚语,所以,他们认为我很现代、很时髦。 他们哪里知道,那些真正的大城市的人,比如白沙瓦 人和伊斯兰堡人,会认为我很土呢。 到了山村里,我就过上了乡村女孩的生活。早上 ,听见公鸡的啼鸣,我就起床了。而有时候,我是被 碟盘磕磕碰碰的声音吵醒的,那是家族里的女人们在 楼下为男人准备早餐的声音。然后,所有的孩子都会 从屋子里跑出来,新的一天到来了。我们吃的蜂蜜直 接取自蜂巢,青梅上撒着盐。谁都没有任何玩具或者 书本,我们就在溪谷里玩跳房子,打板球。 下午,男孩子们去钓鱼,女孩子们聚到溪边,开 始我们最喜欢的结婚游戏。我们会挑选一位女孩假扮 新娘,为她梳妆打扮,帮她做婚礼的准备。我们给她 戴上手镯和项链,帮她化好脸上的妆,用指甲花膏在 她的双手画彩绘。一切都准备好以后,就要把她交到 “新郎”手上了,这时她要假装哭泣,我们会轻轻抚 摸她的头发,叫她不要担心。有时候,我们会笑得瘫 坐在地上。 可是,山区里妇女的日子并不好过,那里没有像 样的商店、大学和医院,也没有女医生,政府不提供 清洁的水源以及电力设备。很多男人都离开了山村, 到遥远的地方当养路工,或者矿工,等积攒了钱就寄 回家乡。有时候,这些男人再也没能回乡。 这里的妇女出门之前也要先把脸蒙上,而且,除 了近亲之外,她们是不允许和其他男性碰面或者交谈 的。她们都不认字,连我的妈妈也不例外,她在山村 长大,不识字,也不会读书。在我们的国家,文盲的 女性很常见,可是,看到自己的妈妈,一位如此骄傲 而有智慧的女性,在集市上看个商品价格都要费很大 的劲儿时,我想,她一定和我一样,心里有说不出的 难受。 …… P13-15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在塔利班到来之前 1 像鸟儿一样飞翔 2 我的梦想 3 一支神奇的铅笔 4 来自真主的警告 5 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二部分 笼罩河谷的阴影 6 电台毛拉 7 斯瓦特的塔利班 8 无人能幸免 9 天上掉下了糖果 10 2008:恐怖主义给我的感觉 第三部分 让世界听到我的声音 11 一个说话的机会 12 女学生日记 13 永远的下课 14 秘密学校 15 这就是和平吗? 16 逃离家乡 17 重返斯瓦特 18 一个小小的心愿与一场奇怪的和平 19 喜讯终于到来 第四部分 成为攻击目标 20 收到死亡威胁 21 春天的承诺 22 不祥之兆 23 一个普通的日子 第五部分 远离家乡的新生活 24 我在伯明翰 25 困难与解决方法 26 100个问题 27 在等待中度日如年 28 阖家团圆 29 填补记忆中的空白 30 来自世界各地的祝福 31 苦乐参半的一天 32 奇迹 33 新的生活 34 回不去的家乡 35 一周年快乐 尾声 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女孩 鸣谢 来自马拉拉基金会的一封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