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四川方言与民俗(最新修订版)(精)/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

四川方言与民俗(最新修订版)(精)/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

  • 字数: 800
  • 出版社: 四川民族
  • 作者: 黄尚军//李国太//王振//袁雪梅//游黎
  • 商品条码: 978754095591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64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四川世有“天府之国”之美誉,以悠久灿烂的古 巴蜀文明为底蕴,融合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 化、客家文化等,形成了源远流长、结构复杂、内容 独特的巴蜀文化,四川方言与民俗便是其典型代表。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四川方言与民俗这一宝贵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方言与民俗(最新修订 版)(精)/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以黄尚军、 李国太、王振、袁雪梅、游黎等、肖卫东、谢雨莹二 十余年来在四川各地调研所收集的大量珍贵的民俗照 片、方言资料为基础,结合四川方志、族谱等文献资 料,利用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首次系 统探讨了四川民俗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婚丧嫁娶、 宗族祭祀等典型习俗。而本书研究的另一内容——植 根于四川地区深厚土壤的四川方言,是当今四川人交 际的语言工具,更是折射四川人文化心理、价值观念 的一面镜子,由此成为今天认识四川的重要渠道。将 珍贵典型的民俗资料和翔实生动的方言材料相结合, 将民俗研究和方言研究相结合,以期系统、深人、全 面地展现其蕴含的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本书努力 追求的目标。
目录
方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四川方言与民俗的特征 一、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二、源远流长的传承性 三、丰富多彩的文化性 第二节 本书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书资料来源 一、田野调查资料 二、四川地方志对方言与民俗的记载 三、历代语言学著述 四、史书、地方档案 五、经籍注疏 六、历代笔记、小说、诗词 七、各类民间用书 第二章 “湖广填四川”与四川方言的形成 第一节 对古代巴蜀方言词语的继承 第二节 受中国古代通语和俗语的影响 第三节 因士民迁徙导致与其他方言的融合 一、四川各地县志及族谱对移民迁徙情况的记载 二、近代移民带入四川的方言和民俗 第四节 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第五节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理据 第一节 四川方言词语理据概说 一、词语的理据 二、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 第二节 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理据 一、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理据 二、四川方言词语与四川历史 三、四川方言词语与四川文学艺术 第四章 四川方言部分词语本字考 第一节 考辨四川方言词语本字的意义 一、为编纂四川方言词典提供依据 二、有助于认识四川方言词语对古词语的继承和变化 三、有助于认识四川方言词语的古今不同形式 四、有助于认识四川方言词语的理据 第二节 四川方言部分词语本字考 民俗篇 第五章 婚姻民俗 第一节 订婚 一、说人户 二、看人户 三、合八字 四、请期 五、送期单 六、打行架 七、过礼 第二节 结婚 一、哭嫁 二、迎亲 三、回车马 四、拜堂 五、拜大小 六、闹房 七、回门 第六章 宗族民俗 第一节 家谱 一、修谱时间 二、家谱书法 三、编修过程 四、家谱收藏与检查 五、家谱的价值 第二节 族墓 一、族墓历史回顾 二、族墓修建与管理 第三节 宗祠 一、宗祠建设 二、宗祠功能 三、宗祠管理 四、宗祠历史与现状 第七章 丧葬民俗 第一节 治丧准备 一、裁老衣 二、割寿枋 第二节 初终之礼 一、送终事宜 二、小殓停丧 三、看期报丧 四、设灵吊丧 五、大殓成服 第三节 发丧下葬 一、发丧 二、下葬 参考文献 附录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